《书籍设计(10)》是设计工作者学术交流的平台,专业沟通的渠道,资讯互动的媒介,展示作品的空间。这里凝聚着诸多出版人、书籍设计师,及与书籍设计相关行业各位同仁的心血。本书涵盖了艺理论说、访谈-互动、评鉴与解读、书籍设计新资讯四个部分。
如今,传播知识信息的手段,不再局限于书籍、报刊,面对来势汹汹的网络挑战,传统纸媒——书籍已日趋精品化。在第四届中国大学生书籍设计展中,不少作品表现出对书籍结构的把玩、对纸张材质的迷恋,这些精美书籍在电
封面设计主要分为两大类书籍和杂志,其中以书籍的封面设计为多。世界各地每天都出版很多书籍,封面的表现对于书籍来说很好重要,因而,吴艺华编著的《书籍封面设计》对于书籍的各个领域进行了分类,力争全面展现书籍
杨永德编著的《中国书籍装帧4000年艺术史》从中国文化的视角及装帧学本体的角度,阐述了中国书籍装帧的初期形态、正规形态、册页形态和现代形态,对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和插图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多方面介绍,并对书
《装帧之美》由日本设计大师铃木成一亲自挑选在他长达近三十年的设计生涯、八千件的作品中,代表性的一百二十件作品,并且详细说明每一本书的设计概念、用纸的选择,以及印刷加工的技术方法。 《装帧之美》从书籍设计的九大创意点切入,由铃木成一亲自述说他如何藉由不同的创意思考来实行设计。
一部弥足珍贵的书封手工绘图史,三百幅手绘书封珍藏,为台湾保守禁忌的年代留住绚烂的面貌。 过去遭迷雾遮掩的战后初期中国台湾书籍设计史并非一片贫瘠荒漠,而是呈现为一幅百花齐放众家争鸣的缤纷景致。 由教育背景来看,设计家同样皆由美术系科班出身,也都拥有画家身分。但他们截然有别于日治时期画家之处,除了拥有扎实的徒手绘画功底以外,同时也兼擅版画雕塑等造型技艺,亦或能提笔为文诗画兼备,有的甚至还身兼电影导演,足可称作广义的艺术通才。 承继了画家角色的艺术创作性格,他们的封面设计作品大都带有鲜明可辨的个人特质。他们以最少的元素传达的绘画意境,在画中创造世界,也缔造了台湾手工装帧时代里最美丽的书衣风景。
《叶雨书衣》一书选入七十余种图书装帧设计作品,可说是范用先生的代表作。为了全面展示这些作品的内涵,除封面设计外,还选择了一些扉页、目录页、正文版式乃至书中广告的设计,并对每一本书的内容及相关设计背景做了介绍。所以,这部书也可以说是对三联书店老版本的一次有趣的回顾和把玩。 范用先生这一代出版人或退隐,或已仙逝。在他们身上能看到作为一个出版人的全面的素养和一以贯之的文化追求,他们所热爱、所理解的是“书”,而非我们今天的口头禅“市场”。这,也是时代的变迁。
《书籍设计》是“版式设计精品艺术丛书”之一,本书包括书籍设计概论、书籍设计的方法及流程、书籍的装订、书籍的形态结构与设计元素、书籍设计的内容与方法、书籍的版式设计、书籍的材质语言、书籍的印刷工艺、中国传统元素与书籍设计、书籍设计审美趋势和新形态十章内容,具体来看,主要包括书籍的开本、装帧形式、封面、腰封、字体、版面、色彩、插图,以及纸张、材料、印刷、装订及工艺等各个环节的艺术设计。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书籍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技巧,通过学习本书,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书籍整体设计的知识和设计方法,并可以独立进行书籍的整体设计。此外,书中还附有大量的彩图,供读者学习参考。
《书籍设计》是由中国出版协会装帧艺术工作委员会编撰,集众多书籍设计师撰写的理论文章及设计作品的系列图书。文章探讨书籍的设计理念、编辑思想及书籍设计的发展趋势。是书籍设计工作者学术交流的平台,专业沟通的渠道,资讯互动的媒介,作品展示的空间。本辑将当今国际书籍设计界重量级、世界一流的荷兰女设计家伊玛布的授课录音资料和盘托出。全面阐释了伊玛布在设计过程中对文本的态度,设计思想的介入,个性的坚持。转而目光投向东方设计,通过日本著名设计评论家、书籍设计史研究学者臼田捷治对日本书籍设计进程的梳理,给同为汉字体系设计的中国设计师带来诸多启发。《书籍设计》的出版发行,对推动中国出版业进步,提升编辑和设计师的素质,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