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300首:找回祖先的声音》是用五线谱记曲的陕北民歌集。陕北民歌是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通过山曲、酸曲、阳歌曲、小调、道情、信天游、二人台、碗碗腔、陕北说书、劳动号子、生活小调等多种形式,用自己全部的精神、思想、情操、甚至生命,向世人尽情展示着陕北人特有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和人文价值。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陶瓷古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陶瓷艺术博大精深。尤其是元、明、清的青花瓷,用氧化钴为颜料,以中国画的笔法,绘制在洁白的瓷胎上,罩以透明釉烧制出来,形成了一幅幅幽倩亮丽、美不胜收的中国画。这实乃绘画艺术、造型艺术的结晶;同时也是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民俗的生动反映。 除了完整的青花瓷器外,在各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下还蕴藏着大量的青花瓷片资源,这是前人留下的永不褪色的美的历史。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开发,大量的地下的古瓷片重见天日。本书所汇集的图录,绝大多数是瓷片族们数十年来所收藏的青花瓷画精品,为古陶瓷收藏者、研究者、文博考古工作者、美术和教育工作者以及一切热爱中国古代艺术的人们,提供一份瑰丽多彩的文化大餐,读者能从中较全面地了解古代青花瓷绘知识;经过纹饰对照,
本书是曹庆励对于修造艺术及”手艺人”内涵的深刻思考。全书拆解”手””艺””人”三个字,通过”艺--器物””手--工艺””人--生命感”三个章节,阐述作者对于工匠精神、艺术态度与东方审美的观点态度。作者认为,艺术是生长与沉静,而蓬勃这激情的流,在机械化大生产的时代,手艺人更在自足于灵性,也须在艺术的方向上行走得更远。本书即是作者的艺术创作观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的自我表达。 对残损器物再创作,让其重获新的美感,成为艺术品,是对曹庆励”修造”工作的简单概括。”修”即修复,让器物恢复原有实用功能,”造”即创造,对修复后的器物赋予新的美感,虽为人工雕琢,却与原器物和谐自然,浑然天成。本书还收录了曹庆励修造作品的百余张摄影,整体风格和细节特写全面展示,由曹庆励老师的学生、独立摄影人周昂(乌鸦酱)特别
本图书为“名画再现”丛书之其中一册,以高精度基本接近原大的形式,较好地再现历代中国画长卷作品。本书展示的是明代山水画长卷作品。
砚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悠悠五千年,砚几与华夏文明同生。自砚诞生以来,人类便跨入了文明的世界,可以说,砚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自此以后,在我中华大地上,《诗经》、《离骚》、《春秋》、《史记》以及大量的唐诗宋词、词曲歌赋等千古绝唱便不绝于耳;自此,便有了颜欧柳赵,便有了《兰亭序》、《祭侄文稿》、《肚痛帖》、《鸭头丸帖》以及真草隶篆等书法艺术翰墨飘香;还有那《洛神赋》、《八十七神仙卷》、《五牛图》、《溪山行旅图》、《清明上河图》等惊世卷轴一一展开。砚的诞生,使中华文明沐浴着文明的朝晖,逐渐步入了宽广、宏博、繁茂的大千世界。 歙砚,全称歙州砚,因产自古代歙州而得名。其石质结构为板页岩层状,石品众多,质地细腻。其中石色大多为黑色,还有少量的黄褐色等;其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陶瓷古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陶瓷艺术博大精深。尤其是元、明、清的青花瓷,用氧化钴为颜料,以中国画的笔法,绘制在洁白的瓷胎上,罩以透明釉烧制出来,形成了一幅幅幽倩亮丽、美不胜收的中国画。这实乃绘画艺术、造型艺术的结晶;同时也是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民俗的生动反映。 除了完整的青花瓷器外,在各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下还蕴藏着大量的青花瓷片资源,这是前人留下的永不褪色的美的历史。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开发,大量的地下的古瓷片重见天日。有识之士不辞辛苦,抢救、采撷一片片破碎的文明;研究、欣赏一幅幅瓷绘艺术作品,从而形成了一个闻名中外的“瓷片族”。本书所汇集的图录,正是瓷片族们数十年来所收藏的青花瓷画精品,为古陶瓷收藏者、研究者、文博考古工作者、美术和教育工作者以及一切
本书分两大部分:前面部分为实物图及其文字介绍;后面部分是对中国葫芦器的理论知识介绍,内容涉及葫芦的种类及用途,古代葫芦种植法,匏器与模制葫芦器,清宫模制葫芦器,葫芦虫具,葫芦器的制作工艺,葫芦的栽培、套模与加工,葫芦器鉴赏、收藏与拍卖,现代葫芦工艺与葫芦文化,古代咏葫芦诗文选。
本书分两大部分:前面部分为实物图及其文字介绍;后面部分是对中国葫芦器的理论知识介绍,内容涉及葫芦的种类及用途,古代葫芦种植法,匏器与模制葫芦器,清宫模制葫芦器,葫芦虫具,葫芦器的制作工艺,葫芦的栽培、套模与加工,葫芦器鉴赏、收藏与拍卖,现代葫芦工艺与葫芦文化,古代咏葫芦诗文选。
本书包含了玉石雕刻的各个重要领域,以传统的语气作坊工作习惯为主轴,导入一些现代的技法工具,并和现代首饰设计加工工艺结合,给广大珠宝首饰爱好者开通一扇通往玉石雕刻的大门。本书是一本实用性、指导性强,源于传承又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琢玉教本。书中案例含有,扫一扫便可看到更详细的视频教程。喜欢玉雕手工艺的爱好者和广大珠宝首饰设计的学生可以通过这本工具书,充分发挥个人动手能力以及设计创作能力,跨站大家在玉石雕刻方面的发展空间。
该书规模较为适中,文字约四十万字,图六百幅,全精装印制。另外还须说明的是: 1、此书编撰时按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部分分别成文,目的是便于读者翻阅或资料查寻。因世界各大洲或各国历史发展时间的不平衡和文化的巨大差异,若全书不分区域,统按古、近、现代混编,唯恐阅读不便。 2、书中所涉国名、地名、人名或作品名等,均参照目前出版物常用或流行译名。 3、本书虽名为“世界工艺美术史”,所涉内容甚广,但难免挂一漏万,仍有不少区域或国家的工艺美术尚待填补。 4、本书大部分内容原成书于上世纪80年代,后游历各国又经不断修正,但愿能对读者有所助益。 5、在所出版的各类冠以“世界史”的著作中均不含中国部分在内,似已约定俗成。
本书是对中国古代漆器髹饰工艺经典著作《髹饰录》的过细研究和对东亚髹饰工艺体系的研究。系统叙述东亚髹饰工艺的衍生发展,概括介绍世界各地东亚大漆漆器典藏。 全书插图千余幅,解说各时代、各国各种不同的大漆髹饰工艺及其材料、工具、设备、器用与流程,介绍全世界收藏的东亚各国漆器经典作品。书末还附传世孤本的蒹葭堂钞本《髹饰录》全本书影、东亚髹饰工艺成长精进衍变之目录树、中日韩三国朝代演变对照表与东亚髹饰工艺名词术语比较索引,以利后世完整传承东亚千文万华、臻于极境的髹饰工艺。
画着五只蝙蝠在云中飞翔的吉祥图,表示“天赐五福”;画着一个牧童放风筝入云端,表示“青云得路”;画着莲花配以慈姑叶,周围加五色云的吉祥图案,表示“慈善祥云”,等等。这些吉祥云纹,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庆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了人们善良美好的思想情感,因而在民间广为流传,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本书对这些传统云纹进行梳理,是为了把这些传统艺术发扬光大,以便更好地为现代生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