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明清两代紫砂相关古籍的整理和校注,其中包括《阳羡茗壶系》(明 周高起),《阳羡名陶录》(清 吴骞),《茗壶图录》(日本 奥玄宝)三本1911年前刊印物。后一部书虽然是日本人撰写,但全部以紫砂陶为内容,清光绪年间有石印本流传,并被收录于多套美术丛书,广为传播,因此是紫砂的重要文献籍,必然需要收录。 本书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梳理,以《阳羡茗壶系》《阳羡名陶录》《茗壶图录》为主要古籍整理校注,后附加《阳羡砂壶图考》(民国李景康 张虹),《宜兴陶器概要》(民国周润身 周幽东),以及《明清各名家砂壶全形集拓》(民国邓实),《茗壶二十品》(承名世摹本)作为文献补充。
《景德镇陶瓷词典》(精装)为一部中型辞书,是一部汇集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记载景德镇制瓷工艺、技术和成就,反映薪火相传享誉世界的景德镇陶瓷发展史的辞书。全书内容包括陶器,瓷器,各地瓷窑,景德镇民窑,官窑,陶瓷原料,陶瓷成型,陶瓷烧成,陶瓷装饰,陶瓷缺陷,陶瓷销售,陶瓷辅助业,陶瓷业习俗,陶瓷企业,机关、团体、学校,以及陶瓷书刊,陶瓷名家等。全书共收词目5572条,插图1500幅,填补了景德镇陶瓷没有专门辞书的空白。
汉代漆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物质载体与工艺形态,它作为漆物体系,已然建构出了汉人的生活理念、审美观念与文化体系。本书以汉代漆艺为研究对象,兼采前人研究之长,聚焦汉代漆艺的整体文化生态,旨在勾勒出汉代漆艺的发生、进化、形态、范畴、命题、风格、符号、美育等文化范式,以期整体地呈现汉代漆艺的体系性文化风貌,恐有助于留住汉代漆工精神与漆文化记忆。
在手工印染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民间艺人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符合工艺特征的吉祥纹样。作者调研、收集近5年,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蓝印花布的应用形式和图案做一个系统的挖掘和研究,以项目纹样集成的形式,以实物收集资料为基础,力求通过图片的形式全面完整的展现各个地区传统蓝印花布在民间的应用状况及民俗内涵。
该书为一套首次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大漆艺术史、历代重要文献和漆器的图书。该书旨在梳理历代漆艺工艺鉴赏的流变与发展,用更宏大的世界史坐标去看中国的漆艺术发展,以考古史实为基础,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述中国历代的漆艺水平以及同时期对海外地区的影响,力图更具创新性地还原一个影响世界的中国漆艺史。 全书以时间为序、工艺为纲,系统地展示了先秦至明清中国漆艺的工艺发展与艺术面貌。书中涉及的漆艺品种包括彩绘、素髹、雕漆、螺钿、金饰、建漆等,力求完整涵盖中国漆器史上两大高峰时期的工艺品种,除大范围收录国内的国宝级馆藏精品外,还将收录许多未出版过的海外馆藏漆器精品。
《拼布绣艺术:工艺与作品》从拼布绣的地域分布、民俗分类、制作技艺等方面,对大布江拼布绣进行梳理和总结。同时从大布江拼布绣研究所收藏的约3000件民间刺绣藏品中,遴选出近200件精品,进行展示和解读,在此基础上深度发掘了大布江拼布绣的文化、历史价值。
这批活跃在当今的广彩工艺美术大师们的作品体现的是曾经辉煌的美丽广彩,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在当今盛世中国,别具风采,魅力永存。本书作品时间跨度从清乾隆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乃至当今活跃在传承创新*线的广彩工艺美术大师们的精品佳作,以此呈献给热爱广彩,热爱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广大观众。
本书涵盖了丝路瑰宝 吉金鉴古 一带一路 中古铜器展 展品清单(合计170组,实际数量:192件)全部展品,私人藏家吴健全身心投入中古铜器收集、研究、整理,得到了省内业界专家的高度认可,书中以中古铜器以内敛质朴文人气质的宋元时期为主,还有部分唐以及唐以前,包括明清铜器精品。由于宋代重文轻武,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衣食丰饶的宋人,有斗茶、插花、挂画、品香四般闲事,充盈文化精神同时对生活品味的追求推动者手工业精益求精,在这些古物中,彷佛看到了宋人生活的一幅幅画面。
《红楼梦》为我国古典通俗文学作品*之作,本书稿集结了近2000幅自清乾隆到民初年的红楼绣像资料,囊括百家,绘刻精美者粗疏者皆尽收录,各个品种均附细致的梳理说明,是一本极为珍贵的红楼绣像史料集。 本书总分三册,为清刻本、石印本与其他画作集。红楼绣像作品始于木刻版画渐趋式微的清代中叶,乾隆五十六年(1791)刊行的 程甲本 为始创者。随后众多版本纷纭而至,至清末民初石印本及诸多画作刊本陆续出现。整本不乏经典之作,构图生动独到绘刻细腻精致,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木刻版画和美术发展的历史轨迹。
《观照》是一本探究中国家具设计未来的专著,作者洪卫先生对中国传统家具学习研究多年,他的家具设计,致敬传统,着眼未来,摒弃了传统家具的繁缛形式,极尽克制,大象无形,注重手造传统智慧与当代生活美学的衔接,去探讨中国家具的栖居哲学。 观照 可以说是古与今的观照,也可以说是人与物的观照。该书中的家具作品,融入了自然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无不相映成趣,处处皆在观照之中。 该书的设计以深咖色为主色调,与家具的木质颜色融为一体。哑光金色的书名映入眼帘,营造出东方语境的审美意趣。图文的编排节奏,纸张材质的变化,给读者以丰富的阅读体验。书中三部分的插页打破了阅读的节奏,让读者得到片刻的停顿与思考,引领读者去体会传统老家具的魅力,使传统与现代设计有了融合与呼应,这也是该书整体设计概念的表达
《漆史辑注》基于中国文化史的大视角,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论指导下,系统整理与注释中国古代经典文献史料中的漆艺知识,立足于 以史为骨,以注为肉 的注释信条,分别收集中国古代文献118部,共辑注中国古代漆艺文献史料4118件(处),涉及经、史、子、集等古籍,涵盖甲骨、骨签、正史、编年、纪事、政书、传记、诏令、职官、地理、志存、诸子等,内容涉及手工、商业、农业、医学、军队、外交、交通、宗教、经济、地理、植物、矿业、海洋、船舶、航空、园林、建筑、礼制、祭祀、生活、家具、器具、音乐、篆刻、绘画、书法、饮馔、装潢等诸多空间,系统注释其中的漆艺知识,并考释文献中的漆艺技法、材料、工艺、美术、文化、审美以及漆器作为艺术社会史、文化史的变迁内容,进而较为完整地呈现出中国古代浩瀚文史资料中的漆艺文化史知识序
【本篇简介】 漆器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名品,占有相当比重;江苏漆器在中国漆器中的比重,更不待言说。本书以《扬州漆器史》为主要资料,调查采集增补梳理全省出土漆器资料、清代扬州苏州江宁贡御漆艺资料及现代江苏漆艺资料,提取观点,梳理表格,撰写成章,加之以引言、结语、注释、后记、参考文献并将图片遴选成书。
本书全面而系统地梳理了1900年至2000年整整一个世纪内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脉络,围绕工艺美术在晚清、民国和新中国这三个社会大转型时期的历史境遇,总结不同时期在内外因推动下所取得的工艺进步和产业成就;分析不同时代工艺美术设计和创作上所发生的审美变迁的总体动向;关注起到关键作用的政策实施过程和代表性人物的新思想的影响以及代表性艺人的技艺实践;提炼工艺美术大事记;揭示百年内工艺美术发展变化的历史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