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俚曲是蒲松龄利用明清俗曲作曲牌,用淄川当地方言创作编写的讲唱唱本。其创作动机主要是惩恶劝善、醒世救弊,宣扬伦理道德。内容写的都是老百姓日常关心的问题,如家庭关系、邻里关系、以及赌博、嫖娼、悍妇、妒妇等社会问题,也有一部分俚曲揭露封建官场的腐败,反映劳动人民的困苦和反抗精神。聊斋俚曲是包括小曲、说唱、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内的艺术综合体,是蒲松龄的伟大文学成就之一,是聊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被列入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蒲松龄一生创作俚曲十五种,即《墙头记》《姑妇词》《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磨难曲》《增补幸云曲》。
《寻绣记》讲述了一个裁缝眼里的世界,她是裁缝,也是一个寻梦者,本书以作者亲历的角度,从寻找民间古老绣片的角度出发,以绣为线索穿梭在时间的旷野,接触有别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另一种生活形态,遇到花,遇到鸟,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们,遇到怅然若失的故事。所有的书写者无疑是试图讲述各自眼里的人生,《寻绣记》也不例外,只是角度更加独特,呈现出的画面更加别开生面。
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以及其他一些研究机构,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等,可以说是研究波斯艺术 为珍贵的资料来源。在本书中,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东方艺术部的主任弗拉基米尔·卢科宁与他的同事阿纳托利·伊万诺夫详尽地记载了波斯艺术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从公元前10世纪伊朗平原上闪现 缕文明的曙光一直到20世纪早期。在过去3000多年的时间里,波斯艺术展现着共同的主题,它们贯穿各个艺术领域。尽管波斯艺术经历了许多 、政治巨变但其建筑、雕塑、壁画、细密画、陶瓷、纺织品等,都展现出了精妙的美感,并给全世界的艺术带来深远的影响。
色彩无处不在,寻常却又神秘。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每一种颜色,并大致知道它们的名字,但似乎又对它们一无所知。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越来越多的目光开始投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色彩,关于色彩的“怀旧”浪潮随之而来。其实每一个“旧”也曾是闪闪发亮的“新”,对“旧”的认识与回溯同时也是对“新”的反思与展望。存在于“旧时”的文化,不仅包含了匠人精神、集体智慧, 是关乎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 《旧时色》将诞生于中华大地的色彩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种类,将其演变历史、美学意义和具体呈现娓娓道来。仿佛每一种色彩都有了生命,有了前世今生。本书旨在让读者们以色彩为媒,去重识传统,在生活中感悟色彩,在色彩中体味人生。
《2019-年画日历-中国社会民间生活图像志》采用新工艺,32开,可以平铺,全页打开,无缝对接,封面采用压凹烫金,仿古版年画雕版,既传统又有现代感。
龙,是中华民族吉祥文化中代表祥瑞的神物,在历代文献中有诸多记述;龙纹,是中华民族吉祥文化中最有影响的图案,更有无计其数的历代龙纹图案可为佐证。 中华龙纹非凡的艺术魅力在于传神、写意、美化。本图集收有自殷商至清代的龙纹八百余幅,可供读者体会、观赏、借鉴。 龙纹作为一种延绵近万年的图案,经历了肇创期、演变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几个阶段。 靠迁想妙得、抒情写意、以形写神所创造的龙纹,是以“不私之私”为其精髓的中华艺术的典型代表。所谓“三停九似”、“蹬打挠踹”既是指龙纹以蛇躯为主体,广摄兽、鱼、禽等多种动物纹的局部特征,又是以人性化和人情化来做细节描写,故龙纹不仅呈现出威严震慑的阳刚之美,而且具有丰富广泛的文化内涵和复杂多重的社会属性。 中华龙纹非凡的艺术魅力在于传神、写意、美
唐卡作为藏族绘画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包涵内容被称之为百科全书。本文集是中国唐卡文化研究北京论坛和首届高校唐卡文化研讨会提交的论文为主,并收入了与本主题内容相关的已发表的论文。本文集主要内容包涵唐卡发展历史、图像内涵、各类题材、风格流派、艺术特色、唐卡原料与绘制、唐卡传承与保护等领域研究。具有很好的学术性、知识性,使用性和文化继承及弘扬的价值。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中国诗词在世界上久负盛名,优美的韵律,丰富的内容,往往令人吟咏诵读。近年来,随着《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的播出,大众对中国诗词的关注度大大上升。《小楷诗词系列》将中国诗词与书法艺术结合在一起,用小楷抄写诗词,以便读者临摹。全书采用经折装的形式,读者临摹完毕后可将内容剪下装裱。全系列共五个主题:琴瑟和鸣篇、月夕花晨篇、禅静悠远篇、羁旅乡愁篇、知己如君篇,分别对应表达夫妻情感、描写良辰美景、表达悠远意境、表达游子思乡、表达朋友之间情感的诗词。每个主题各选六首诗、两首词,首尾配插图。本书共五册,一个定价,不分册销售。
悠远敦煌,一眼千年。敦煌研究院出品敦煌日历,2024甲辰龙年欣悦相逢。 踏入无垠的历史星河与艺术时空,甄选于浩瀚宝藏的309幅实景壁画、57幅专家临摹复原作品,每日可近距离观摩。日历将敦煌石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十六国及北朝、隋至盛唐、中晚唐、五代至元,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季。以历史长河在石窟中留下的痕迹表现时光的流逝,也使不同时期石窟的特色更加凸显。每一季精选不同社会地位、性别和年龄的供养人,以他们的视角,用生动的壁画和深入浅出的解说,展现各历史时期的衣食住行、乐舞娱乐、精神信仰。用文物讲故事,让历史再次鲜活。 2024年是敦煌研究院建院80周年,日历还精选了15位在1943 1964年间来到莫高窟的老先生们的壁画临摹作品,意在致敬前辈守护敦煌石窟的高尚精神,激励后人继往开来,将敦煌保护事业持续发扬光大。
中国花儿是流传在大西北的一种以爱情为主的山野民歌,已经被列入重量和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滕晓天选编的《传统花儿精选》编选的原则是:一,体现独特性,尽量避免和以往相关读物雷同,兼顾发掘和发展,精选了各种风格的花儿唱词的代表作;二,体现文学性,花儿是民间的诗经,突出其特有的比兴和赋的表现手法,选取了多种修辞方法,突出其诗意美和意境美;三,体现本真性,突出其爱情主题,尽可能体现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四,体现历史性,忠实于原貌,尽量体现花儿民风民俗百科全书的特色,保留一些曾经的民间活动和人们易懂的方言词汇,有助于人们了解和走进花儿;五,体现实用性,既是了解花儿的欣赏读物和学习、研究花儿的资料,又是众多民间歌手演唱的脚本,有效推动新形势下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石碗著的《广州城脉》散文集分《历史的回声》《城长一段古》《时代风华》《流年荣光》四个部分。作者以一个资深女记者的独特视角和敏锐感觉,在讲古的形式中娓娓道来广州这座千年古城的生长之谜。书中描写了南越王墓、光孝寺、南海神庙碑林、荔枝湾、白云山、越秀山镇海楼等广州历史古迹和遗存,西关小姐、东山底蕴、锦纶会馆、东平大押等特定时代的广州人文、经济,沙面、黄埔村、陈氏书院等地流年里的荣光,以及黄花岗、大元帅府里的革命岚烟。历史遗迹是已经凝固的存在,但作者却能以强烈的参与意识,感受它们鲜活的生命力,聆听它们对过往的诉说。
1956年,上海画片出版社成立了以三位上海老月份牌年画画家名字命名的画室,即“谢之光画室”金梅生画室“李慕白画室”。我拜金梅生先生为师,学习月份牌年画技法。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觉得机会难得,能多掌握一门技术那有多好。现在回想起来,我竟然干了一辈子,画上海月份牌年画成了自己终身职业。记得那时有人把上海月份牌年画贬为“媚俗”,我很反感,我觉得要说“媚俗”,各个画种都有可能存在,关键在人,而非画种。 如今我们的老师都已先后离开了人世,我自己也渐渐接近老师当时的年龄了。悠悠岁月,上海月份牌年画,早在20世纪末退出了群众的视线。我作为一名上海月份牌年画工作者,总怀着一份心愿,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将这份文化瑰宝书写成集,流传下去,见证上世纪我们这一代人曾经努力过、曾经有过的那段辉煌的年代,让这份
悠远敦煌,一眼千年。敦煌研究院出品敦煌日历,2024甲辰龙年欣悦相逢。 踏入无垠的历史星河与艺术时空,甄选于浩瀚宝藏的309幅实景壁画、57幅专家临摹复原作品,每日可近距离观摩。日历将敦煌石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十六国及北朝、隋至盛唐、中晚唐、五代至元,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季。以历史长河在石窟中留下的痕迹表现时光的流逝,也使不同时期石窟的特色更加凸显。每一季精选不同社会地位、性别和年龄的供养人,以他们的视角,用生动的壁画和深入浅出的解说,展现各历史时期的衣食住行、乐舞娱乐、精神信仰。用文物讲故事,让历史再次鲜活。 2024年是敦煌研究院建院80周年,日历还精选了15位在1943 1964年间来到莫高窟的老先生们的壁画临摹作品,意在致敬前辈守护敦煌石窟的高尚精神,激励后人继往开来,将敦煌保护事业持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