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安藤忠雄从默默无名、只能躺在事务所地板上发呆、打滚、到处找空地发想建筑样式的非科班出身建筑师,成为世界各大名校争相聘请、在世界各地留下一个个杰出作品的建筑大师。他这一生几乎都是站在黑暗中,朝着眼前的光明,不断抓住机会拼命向前。 安藤忠雄说: 我的人生经历中找不到可以称为卓越的艺术资质,只有与生俱来面对严酷的现实,绝不放弃,坚强活下去的韧性。 在本书中,安藤忠雄坦诚细述人生履历与建筑思考。书中收录上百张珍贵私人照片、建筑照片和手稿。
本书介绍了我国传统工艺榫卯的发展历程、特点、所用材料等,以 经典小木作 和 经典大木作 为例,分别介绍了榫卯结构的应用。书中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使晦涩枯燥的学术知识变得清晰易懂。为传统文化爱好者和相关领域从业者,提供了参考。
如何打造一间充满个性的咖啡馆?美味的咖啡、人、咖啡师 这些都是决定咖啡馆好坏的关键因素,不过本书要从 空间 角度给出解答。 书中收录的39家咖啡馆均为令客人身心放松、印象深刻的成功之作,通过对店主和设计师的采访,辅以加藤匡毅个人的解读,为读者解开这些咖啡馆的 个性 之谜。 全书以环境、人与时间这3个重要的设计元素为框架,讲述了咖啡馆设计是如何受到场地和其周边环境的影响,又是如何影响周边环境的,以及活跃在咖啡馆里的人们与咖啡馆的关系,思考了如何将流逝的时间融入咖啡馆的设计。书中展示了许多加藤匡毅亲手绘制的空间速写,他还为咖啡馆拍摄了大量照片,让专业设计人士和非建筑从业者都能轻松阅读。
如果有机会按照自己的心意,在理想的地点建设一所理想的居所,你想要什么样的?你想让这个居所实现什么功能,满足什么样的情感需求,它又可能是什么风格的? 在这一点上,建筑大师可以给予我们很好的参考。《理想的居所》选取了世界建筑大师为自己、家人以及普通人设计的自宅作为案例,通过其这些自宅的建造、改建等的描写和评价,向读者展现居所包容并体现居住者的个性特色,尊重满足人的居住需求,沟通人与自然的交流等方面的智慧,为读者提供居住美学相关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呈现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特征。明代园林 是融会两宋精细秀美的特点,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大成。然而,如今我们所见的园林建筑,多是清代的遗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丽方教授挖掘明代文人所写园记与明代史料,用图文诗意地“还原”出11座明代佳园,如“城市山林之巨丽”的弇山园、“中国罕见的几何形园林”的筼筜谷、“林环云拥的大山园”横山草堂、“田野耕读而洒脱自在”的澹圃……王教授运用独特的自然建筑学分析法,既有对单独景观的微观分析,又有宏观视角的解读;同时辅以200余幅精美手绘图,恢弘再现消逝于历史中的明代佳园。
《路易斯 康 : 建筑作品全集》介绍建筑大师路易斯康1935年-1974年创作的作品,包括手绘、图片、模型、平面、立面,是一本专业性很强的书,适合建筑专业师生和建筑师。康的作品的几何形式、空间结构,以及虚实对比的材料, 如同交响乐般在空间的艺术中构成相辅相成的回响。对后来的建筑师们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建筑师所处的时代,能够跳脱现代主义的框架,带给人永恒的艺术感受,这是一种先见之明式的展望未来。 路易斯 康,是一位跨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时期的建筑师,他影响了安藤忠雄众多有名的建筑设计师。发展了建筑设计中的哲学概念,康的作品中,大量采用了几何形状,清晰的空间结构,以及运用光线的变化,光影与空间巧妙的结合。像特伦顿犹太人公共浴室(1955)、埃克塞特学院图书馆、孟加拉国国会大厦,都采用了向心性的布局。理
“关于日本浮世绘师,我年轻时喜欢北斋,现在则是广重,其次是歌麿的人物。”——鲁迅跟着浮世绘大师畅游江户,寻访 东京的昔日名胜!歌川广重是江户时代与葛饰北斋齐名的浮世绘大师,名列“浮世绘三杰”。《名所江户百景》作为他晚年的 之作、日本浮世绘艺术的经典,描绘了江户119处地点的四时美景。这一系列画作发行于1856—1859年间,共 120幅,其中118幅出自歌川广重之手,1幅出自二代广重之手。本书完整收录《名所江户百景》版画,而且均为初次印刷的版本,保存状态良好,细腻呈现出不同季节、时令、时间下各处风物的特质。作者对每一幅作品都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从构图、色彩、工艺,到画面中描绘地点的古今面貌,乃至隐含的历史典故、风土民情等,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江户文化图景。同时,本书按图索骥,在 东京一一寻访画中美景,并在地图
拥有上千年历史的法隆寺是世界 古老的木造建筑之一,也是日本 个登记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国*级文物。法隆寺汲取唐代建筑之精华,其镇寺之宝“玉虫厨子”堪称中式建筑的“活化石”。与此同时发展出云形斗拱、立柱收分、非对称布局等日本独*的建筑样式,直至 仍影响着日本的寺院建筑。 本书由曾参与法隆寺“昭和大修理”的日本国*级宫殿大木匠西冈常一与建筑史专家宫上茂隆联手打造,由日本建筑插画泰斗穗积和夫绘制插图,以一手 资料精准还原法隆寺完整建造过程,生动剖析精妙 伦的建筑结构。
桂离宫——这里是《源氏物语》故事发生的舞台,是王公贵族魂牵梦绕的桃花源, 是传统日本建筑与庭院文化的象征。它将江户时代简素朴拙的审美趣味发挥得淋漓 ,不仅对日本后世庭院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得到了勒·柯布西耶、弗兰克·赖特等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一致推崇。然而,多年来桂离宫高贵神秘的建造工法一直是一个秘密。 在本书中,曾参与桂离宫“昭和大修理”工程的建筑学家斋藤英俊,以其珍贵的一手资料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日本建筑插画泰斗穗积和夫的妙笔转化, 使得错综繁复的建筑结构和三百多年前的美学奥秘跃然纸上。
《中国建筑美学史/中国门类美学史丛书》以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传承在整体性上的历史脉络为基础,同时依托于考古文物、文献典籍等两大知识系统,对中国古代建筑美学史的内在肌理、外在轮廓作出了精细入微而极富思辨性的分析、梳理、还原、概括。《中国建筑美学史/中国门类美学史丛书》的特色再与,一方面,在章节安排上,仍旧以朝代为分期,却更为重视文化类型的前后关联所带来的复杂的集聚效应;另一方面,在行文逻辑上,既描述了建筑作为一种实用匠术的操作 记忆 ,同时,意在探索建筑如何可能成为一种人们用来寄寓灵魂向往的艺术 语言 。
本书是一部中国乡村建筑改造作品集,也是一个美国人饱含深情的 中国梦 。 萨洋来到中国已有近四十年,自2005年辞掉工作、举家搬到慕田峪村,安居长城已近二十年。自年轻时起,他就对建筑设计十分感兴趣。从自家小院开始,他开启了建筑改造实践,如今已为世界各地的客户建造、改造了数十所建筑。他的改造极其注重对老房子结构的保护,同时又增加了内部装饰的现代感和便利性,受到了众多居住者的关注与喜爱。他的建筑改造实践,也使当地村民的收入得到了提升,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本书精选了萨洋多年来的建筑改造作品,内容涉及建筑改造理念、传统结构处理、院落景观设计等,还包含了萨洋多年来与中国乡村及村民的动人故事。 他说,中国约有70万个乡村,希望他的故事,能让更多中国乡村在保留原有建筑的基础上焕发新的活力,而不是单
非正式学习空间愈发成为当代学校规划与设计的重要领域,成为师生素养发展的关键场所。本书对非正式学习空间的发展历史与现存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阐述了空间中非正式学习的发生机制,富有深度地系统呈现了开展非正式学习空间建设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与设计策略,特别是首创提出了非正式学习空间设计的PDCA模式。书中既有基于比较研究方法展开的全球多国案例研究,更有90余个由研究者设计的在中国学校中真实应用的实例。全书理实相合,图文并茂,是一本指导各类教育机构开展非正式学习空间设计,十分富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指南。
这是一本为建筑、规划和设计专业人士,以及广大艺术爱好者而著的有故事的古代西亚、埃及和希腊建筑史。本书将不仅为您详尽介绍西方文明诞生初期的城市和建筑的特征及其发展脉络,还会拨开笼罩其上的神话面纱,为您讲述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打开通向孕育了西方文明的伊甸园和雅典学堂的探奇之门。本书配有590余幅精美的插图辅助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