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世界5000年建筑设计与风格的视觉指南,全书精彩呈现350多座世界标志性建筑。 从古典时期到当代,世界各国的经典建筑不断铸就人类对于人造奇观的观念和历史,专业建筑评论人乔纳森 格兰西引导我们进入一个激动人心的五千年辉煌建筑之旅,从古代的苏美尔到当今玻璃和钢结构的壮丽城市景观,一路体验佛教之和谐、巴洛克之丰盛与现代派之功能主义。 本书提供了对历史和当代建筑的真正世界性探索,令人惊叹的摄影作品和剖面图使读者视野更加开阔。探索某些形式和特征如何不断进化、获得生命力,以及这些惊人的建筑如何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一座建筑不仅与其设计者相关,它还与其委托人及使用者息息相关。重要的是,建筑是有关我们所有人的故事。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德维希 密斯 凡德罗和勒 柯布西耶,以及本书所代表的众多其他人的作品
《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囊括了作者八年以来在中式古典建筑设计和施工一线的实践经验和资料整理的成果。和学术专著不同,这本书并没有明确的时代界限,因为在古典建筑营造技术的发展历史中,实际的做法、风格和术语早已互相融合,模糊了时代和地域的边界。本书采用图解形式,将三百余张精美的手绘插图与通俗易懂的文字解析相结合,向读者系统地讲解了每一个古典球筑构件的加工和安装过程,剖析了一些常见的民间中式古典建筑营造工艺和结构。其中还加入了大量附着于古典建筑上的雕刻、纹样,以及有趣的典故和民间传说。 本书适合传统文化爱好者、艺术从业者、历史文化研究者、建筑设计师和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使用。
本书全面系统地调查梳理了我国现存的古塔,范围囊括佛舍利塔、佛教供养塔、佛教墓塔、风水塔、文峰塔、道教墓塔,乃至佛教、道教经幢,共涉及古塔(及经幢)约2400座(包括双塔,墓塔林中单独的塔)。其中专门配有图文介绍的古塔约960座,其余千余座则以塔林的形式集体呈现。我国现存的精品古塔已基本收录于此书中。 同时,本书也绝非一本简单罗列所有古塔信息的 名录手册 ,作者以简洁通俗的语言,生动地梳理并呈现了中国古塔的发展脉络,融合过去几十年学术界对古塔的研究成果,并提出创新观点,为普通读者构建起了认识、欣赏古塔的专业知识体系。可谓一本不可多得的 从入门到精通 的古塔介绍之作。 本书名为《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座中国古塔》,但 1001 是个虚数,其零头 1 ,代表着无尽可能的全新开始。也衷心希望读者朋友能在翻阅本
本书是宋代《营造法式》经典彩画的复原,作者以故宫博物院藏影宋钞本《营造法式》图样为基础,并结合 永乐大典本 四库本 等版本详细考证,深入研究北宋皇陵线刻的艺术规律,广泛参考北宋时期彩画实例和相关图像史料,历时十二年绘制而成 包括《营造法式》彩画复原图200多幅,以及《宋徽宗摹张萱〈捣练图〉》锦纹复原图16幅。全书基本涵盖了原书的典型纹样,反映了《营造法式》彩画的整体艺术成就与最新研究成果。每种纹样还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 释名 纹饰 色彩 三项),概要介绍其历史文化内涵及艺术特色。 全书图样精雅,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是了解宋代美学的普及读物,可作为中国古建筑及传统服饰爱好者的设计参考图集。
《空间的诗 图说中国建筑》以图示和要点解读的形式,从10大建筑要素、44种风格类型和39处经典建筑作品三方面入手,精炼地梳理、解析了中国建筑的相关知识。清晰对应的图解、建筑图片辅以简洁的文字解析,可以让读者对建筑的基本常识、专业概念,以及有代表性的中国建筑在结构制式、发展演变及风格特点等方面有清晰、有效的认知。本书为建筑专业的专家执笔,带领读者更好地 读懂 中国历史中这些传承底蕴、别有韵味的建筑 语言 和 诗句 ,欣赏中国建筑艺术的美。 《空间的诗 图说世界建筑》以图示和要点解读的形式,从9大建筑要素、39种代表风格和41处经典建筑作品三方面入手,精炼而生动地梳理、解析了世界建筑的相关知识。清晰对应的图解、建筑图片辅以简洁的文字解析,可以让读者对建筑的基本常识、专业概念,以及有代表性的世界建筑在结构
巴黎圣母院是蜚声世界的巴黎文化名胜,也是哥特式建筑的旷世杰作和古老象征。历经850余年沉浮跌宕,巴黎圣母院为何能从一次次灾难中幸存并延续辉煌?人们又如何在今天重新认识它的本真? 建筑的奇迹代表着人文精神的沿袭,每一座圣殿背后都有伟大的创建者,尽管它*初的故事已在历史的洗礼中被逐渐隐去。《永恒的巴黎圣母院: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诞生》以丰富的史料和独特的视角,带领读者回到1163年,探寻其创建背后的历史和创建者莫里斯 德 苏利主教的事迹。 作者以详实的笔墨记述了巴黎圣母院是如何在当时成为巴黎的思想中心的,同时亦烘托出它延续至今的文化精神内涵。
本书展示了国立冬宫博物馆(又名艾尔米塔什国家博物馆)中极其丰富的绘画作品收藏。冬宫博物馆是世界上最精绝的博物馆之一。我们可以欣赏到卡拉瓦乔与乔尔乔纳、西蒙·马丁尼与贝阿托·安杰利科、提埃坡罗、鲁本斯和凡·代客、罗吉尔·凡·德尔·维登、斯奈德斯、格瑞兹和华托等大师们的代表作品,还有塞尚、凡·高、高更、马蒂斯、布丹、弗拉曼克、毕加索和康定斯基等艺术大家的作品,这些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艺术世界。
数寄屋是一种平台规整,讲究实用的日本田园式住宅,是取茶室风格的意匠与书院式住宅加以融合的产物。摒弃复杂的样式和繁复的装饰,追求无形之意趣与自然之美感。这一理念贯穿于数寄屋建筑的方方面面。在建筑材料上,数寄屋建筑选取竹、木等天然建材,竭力保留其自然的质感;墙壁也以土壁为主流,不拘泥于形式,在时间的累积中沉淀匠心。 《铭木集》 作为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日本自古以来就有使用木材构建房屋的传统。以 数寄 为名的木造建筑,特点在于摒弃华丽装饰,在追求美的同时更加关注所用木材的颜色搭配和木纹呈现出的效果。可以说,淋漓尽致地活用木材之美,便是数寄屋的魅力所在。 《日本建筑集成》之《铭木集》卷,精选百余幅日本数寄屋实景图与结构图,详细解说何谓铭木,以及铭木的种类、用途、加工技法等,并由日
本书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李兴钢对其近三十年来的建筑设计研究与实践所形成的 胜景几何 思想的系统化、理论性著述。 胜景几何 ,即通过营造建筑与自然的交互情境,形成一种 现实理想空间营造范式 ,并将 自然 纳入延续两千年来的 坚固、适用、愉悦 建筑学三原则之中,提出面向现实和未来的当代人类建筑学的新可能性。中国文明网曾评价他的 胜景几何 思想:用当代观念、技术、方法,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处理城市与建筑问题,创作出一系列体现当代性并具有文化厚度和艺术感染力的建筑作品。本书包含李兴钢及其工作室十个主题下的约40项代表性建筑设计作品,文图并茂,思想与实践并重。
《文艺复兴的秘密语言》我们也许永远无法得知解蒙娜丽莎到底在笑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众多艺术杰作绝不只是眼见之美那么简单。艺术家们通过符号来表达特定的含义,通常这些含义依凭着一套传统的符号语汇,在当时是受过教育的人们所熟知的,但对现代观赏者而言却已基本失传。让我们跟随作者理查德 斯坦普,踏上解开这些符号奥秘的探索之旅。 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循序渐进。*部分概述了文艺复兴思潮的起源与发展,其波及领域包括文学、绘画、雕塑以及装饰艺术。第二部分针对文艺复兴艺术符号语言的基本元素,包括色彩、几何、光影、比例、透视和姿势等,提供了一个覆盖广阔的导引,并使用例证详细解读。第三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围绕十数个主题,包括神话、战争与和平、死亡与永恒等,分析了四十多件艺术品,并通过
本书是对意大利热那亚的新街博物馆内精美绘画藏品的介绍与评点,图文并茂地向大家展示了热那亚皇室以及一些贵族的藏品。 本书收录了很多大家的名作,如鲁本斯的《维纳斯和战神》,圭多 雷尼的《圣塞巴斯蒂亚诺》,丢勒的《年轻人画像》,洛多维科 卡拉奇的《圣母领报》,汉斯 梅姆林的《基督赐福像》,以及西蒙 武埃的《拿着歌利亚头颅的大卫》等。此外,博物馆内还藏有很多珍贵的物件,如出生于热那亚的小提琴家尼可罗 帕格尼尼的小提琴 加农炮 ,和热那亚现存*为珍贵的紫水晶面壁桌等,真可谓是一本将人们引入绘画艺术海洋的佳作。
《景观建造全书:材料·技术·结构》是景观建筑师必不可少的指导手册,介绍了开放空间规划的技术、结构及相关问题,从X普通的材料和表面,到空间要素的建造方法和植被的营建。全书分为部分,即材料、建造技术和结构要素。分概述了常用材料的种类、基本特性、表面质量、潜在用途和处理方法。第二部分主要涉及结构工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介绍了承重构件的连接、建筑构件与支撑结构的固定等。第三部分重点介绍了户外设施及其建造方法。每章都包含项目实例、图纸与实景照片。书中除了介绍基本技术知识外,还针对未来建造规划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展望。
本书是对百余年来现代建筑及其现代主义思想的视觉历史记录。书中按照时间顺序,对每一阶段的建筑发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附有近300个生动案例。书中囊括了许多重要的运动、风格和建筑师,既有弗兰克 劳埃德 赖特、勒 柯布西耶和密斯 凡 德 罗等现代主义早期大师的作品,也有目前享誉全球的 超级明星 弗兰克 盖里和扎哈 哈迪德的作品,还收录了许多虽然名气不大但又十分重要的建筑师及其作品。本书图文结合、可读性强,全面展现了1914年以来现代建筑在思想观念、风格、材料和技术应用等方面产生的变化和发展。
《日本禅境景观》:本书配合英国花园摄影师Alex Ramsay的精美图片,介绍了日本禅宗庭园的发展历史。作者试图通过追寻这段历史,来展现不同文化跨越时空的融合,包括古代与现代,本土与外来。内容上主要讲述了如何催生出多元化的日本庭园设计传统,并且如何将其影响力扩展到佛教寺院的范围之外,以及禅宗庭园中的景观设计手法。此外,另有一章专门探讨禅境景观与日本茶庭的关系,并介绍庭园中具有重要价值的树木与灌木等细节设计。
深宅大院是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民居艺术珍品,对民居、民俗文化研究有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现代建筑也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最美的深宅大院 2》精选南国小镇内保存完好的民居建筑艺术精品,展现江南小镇院落的典雅别致。于小桥流水之处,曲径通幽之地,尽显江南大户独有的婉约与灵动,马头墙与青灰瓦之间更是融汇了文人墨客的儒雅与质朴。
建筑彩画包括两个重要问题,一是继承,二是创新,但这都离不开对彩画整体理念的深入理解。因此边精一所著的《中国古建筑油漆彩画(第2版)》也力求从多方面、多角度阐述彩画的相关理论,以使读者能够举一反三运用自如,而不是只限于模仿书中有限的图例。
本书通过对艺术以不同的方式介入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景观及室内的设计、创作实例剖析,阐述艺术在城市中的公共价值和作用。每一个艺术项目的分析角度虽然各有侧重,但始终以表述作者针对性的研究过程和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理念以及设计方法为主旨,是原创艺术及方法交流的媒介。该书推崇在有限空间中进行创造性的发挥,推崇在艺术、城市空间及人际关系模式之间巧妙地形成一种可解读的关系,尽管这些艺术不能代表整体的区域,但却充分体现这一区域艺术的特征与趋向,触动人和环境的互动,引发人们的联想以至于行为,使得艺术因此又有了自由拓展的新领域,具有了“公共”的意义。 本书可供城市环境设计、城市公共艺术专业人士、学生参考或学习,也可供艺术爱好者欣赏。
艺术空间吧与俱乐部以大量精美图片介绍*的室内设计案例
帕尔马国家美术馆位于意大利北部的帕尔马,其恢弘的建筑格局尽展皇家风范。馆内收藏有大量艺术名作,如科内利亚诺的《弥达斯的审判》、科雷乔的《哀悼基督》、埃尔 格列柯的《治愈盲人》、小汉斯 霍尔拜因的《鹿特丹的伊拉斯谟像》和达 芬奇的《少女头像》等。读者在欣赏精美画作的同时,可以了解艺术家们的创作过程、思想和一些历史事件等,是了解伟大作品的诞生及其创作者的绝佳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