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让人成为人》为一部人文学通识的百科全书。内容涉及人文学的方方面面。涵盖的人文学学科有:文学、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等;深入讨论的人文学主题有:信仰、幸福、死亡、道德、自然、自由和爱等。 文字晓畅明了,配图丰富生动,观点新颖,视角多元,范例充足,分析独到,整体内容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可读性极强。 作者理查德 加纳罗和特尔玛 阿特休勒深信: 人文学表达着我们在灵光乍现时的创造力和智慧,也许是在一次淋浴、也许是在风和日丽的某天的一次街头散步时,你的灵魂因为体验到生命的纯粹喜悦而得到升华 本书的主要任务是为大家呈现一个无比精彩和奇妙的世界,这个世界由人所构造,它的存在和人类的存在一样久远,而且每天都在等待着我们去重新发掘。 但生而为人,正如本书标题所示,是一门艺术。我们如何
本书围绕东方艺术进行叙述,分为三个部分——“远古的绝响”“古代的辉煌”“近世的繁华”,以时间和国别为经纬,结合大量的作品图片,对中国、印度、日本、柬埔寨等国重要的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的社会背景、形式风格、艺术内容以及历史地位进行解读,进而探讨东方艺术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和高潮迭起的演进历程。这既是一场领略传统东方文化璀璨光芒的艺术之旅,也是一场跨越千年、辗转多地的文明对话。
本书由80篇短文组成,内容涉及生活哲理、风土人情、人物故事、科普常识等,种类繁多:贴近学生生活和语言水平,具有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挑战性和时代性。每篇阅读文章后面附了生词表、中文译文和练习,对我们理解和掌握所读材料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是陶冶阅读技巧、增进语言修养的上佳之作。
本书系统性强,理论上概括得准确、简练。全书共有二十八个书键盘练习,分析练习。根据和声学的功能原则与声部的运动原则以及经典音乐作品的实践,作者对练习中的和弦序进以及声部进行都指出了方案。学习者只要具备初级演奏钢琴的水平、基础乐理的知识和的听间能力,就可以顺利地完成这练习,从而也就可以比较系统地从理论上、音调上掌握传统和声学,这一点,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已经证明了的。本书采用了欧洲比较先进的训练方法。学习时,要求用眼读谱、用手弹奏、用口唱一个声部(弹奏另三个声部,唱每节的示范题即可)、用耳听音、用脑思考,同时并进,通过训练可以使学生把和声理念的逻辑性及和声音响的形象性统一起来。
唐代二十八调理论体系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一个重大疑难问题。本书通过对魏晋至隋唐时期文化背景的分析,指出隋初宫廷音乐理论家苏祗婆所述龟兹乐调来源于古代印度乐调理论,至唐代成为二十八调体系构建的基础。关于唐代二十八调理论的框架结构,本书通过大量事实分析,如唐宋文献中均使用七宫四调概念系统,唐代乐曲移调在七宫而不在四调之间进行,《辽史·乐志》中的“四旦”误“旦”为“声”,以及宫、商、羽、角四声(调式)各七运(调高)的主音均由燕乐音阶的七声所构成等方面的论证,力图支持前人关于唐代二十八调为七宫四调的论点。关于唐代二十八调理论的四调关系及其音阶体系,本书提出一个全新思路:羽调来源于古代印度的萨音阶,其音程结构在唐代称为俗乐(燕乐)徵调式,在二十八调体系中作为雅乐音阶羽调式的载体;宫调
《多声部合唱训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专业教材》以合唱基础训练与多声部整体视唱训练为主,将合唱声音训练中气息、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内容融入多声部整体视唱当中。每个声部既要用正确的发声方法进行视唱,又要照顾到与其他声部在音准、节奏、力度、速度、表情等方面的配合,以求协调、均衡地呈现合唱音响。因此,《多声部合唱训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专业教材》以提高学习者歌唱技能、训练其多声部节奏感、培养其多声部整体视唱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在参照外诸多教材的基础上,《多声部合唱训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专业教材》选编了风格多样的主调合唱与复调合唱作品,体裁包括经文歌、牧歌、众赞歌、赞美诗、我国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多声部视唱练习曲等,力图通过由简到繁地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展开合唱的
本书是一本色彩教材,以美术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静物色调认知、色彩表达能力及相关知识为基本内容,通过色彩课程概述、色彩基础知识的梳理、对色彩诸多问题的认识、从教学研究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本教材从色彩的概念、内容、考试要求以及观察方法、作画步骤等出发,总结了色彩静物绘画的一些特点。本书既有简洁明了的色彩基础知识,又有大量实际指导性的文字及静物色调范画,是青少年绘画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