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明中叶的“青藤白阳”开辟了文人写意花鸟画的新天地。无论是清初的八大山人,清前期的“扬州八怪”,近代的吴昌硕,现代的齐白石无不深受其影响。其实,“青藤白阳”的提法并不合理,因青藤源于白阳,有了白阳才有青藤的。陈淳(1483-1544)字道复,号白阳山人。生长于15世纪80年代至16世纪40年代的苏州,他并不长寿的62年,横跨了明代中期的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代五朝。陈淳师承于吴门画派的沈周、文徵明,他在诗文、书画、篆籀都无所不能。在绘画上,除了花鸟,他还擅长山水,其画面简放纵逸,一意追寻淋漓苍浑之境。他的书法,可与其绘画并驾齐驱,行、草、篆、隶,龙腾鹤紙、豪放天成。而花鸟写意画是他一绝,占有突出地位,影响后世有里程碑的意思。《陈淳花卉册》中所刊其花卉画册页是从上海博物馆及中国
《声乐考级曲集:乐理视唱练耳卷》指出音乐的基本要素是音高及节奏,视唱练耳课正是从基本的音高节奏入手,通过视唱、听写等系统规范的训练提高音乐学习者的音乐表达的性,从而提高他们的乐感,最终达到流畅自如、随心所欲地表达音乐的目的;乐理知识跟视唱练耳是紧密相关的,许多视唱练耳课的内容都涉及到相关的乐理知识。这两门课程紧密结合进行,能帮助音乐学习者更准确更深刻地表达音乐,它们的训练水平能够直接地体现在音乐的表演中。所以,视唱练耳及乐理对每个音乐学习者都是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
《画中话·造型基础·结构:石膏五官和人像》属《画中话》系列,主要针对美术高考全国各素描科目教学要求与方向进行编辑,属于美术类基础教学教材,由于初学素描入门比较困难,很多学生对形体认识不够,缺少有效的观察方法和理解,导致进步缓慢,因此《画中话·造型基础·结构:石膏五官和人像》将通过石膏五官,石膏人像,为学生排忧解难,书中大量选取名师范画,并对作画步骤作了详细介绍,既可供美术爱好者自学使用,也可供美术院校的师生作为教学范本之用。
抱起那把老吉他,它的声音,有些陌生,竟又那么熟悉…… 过去的日子,和那些日子发生的故事,不知道都藏到哪里去了?似乎只是在不经意的一瞬间,我曾经拥有的,像车窗外急速飞驰的风景,离我远去,而且,再来。 还好,那些我最喜欢的歌,还陪伴着我。能和它们一起慢慢变老,也是很浪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