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和审视这套《全国少儿声乐考级曲集》(以下简称《考级曲集》)后,可以看出它具有如下几个新特点: 首先,考级和级别范围有所拓宽。在保持原有的十个级别的同时,新增了以4~6岁学龄前儿童为主体对象的 初级 级别,选收了7()首不同题材和风格、适合该年龄段儿童演唱的中外优秀儿童歌曲,让更多的幼儿有机会参加声乐考级活动,并为学龄前儿童今后参加l~10级考级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和衔接准备。 其次,本套《考级曲集》对原先的1~10级的考级曲目作了全面的扩容和调整。以第二套《考级歌曲集》为例,原先的每个级别曲目容量以l8首为限;新版《考级曲集》的各个级别曲目数量增加了三倍多,分别达到60首。这不仅拓展了考生选择曲目的空间,而且也为促进优秀中国少儿歌曲(尤其是新作品)的广泛传播开启了大门,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该书为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教学用书。内容包括复调旋律写作的技术要求;包括对比复调与模仿复调的二、三、四声部对位技术,包括帕萨卡利亚及恰空的写作技术;特别是针对中国民族五声调式与六声调式,对复调写作技术的影响,总结出的对位技术理论规律,对中国民族音乐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创作,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中国音乐家协会社会音乐水平考级教材:全国少儿声乐考级曲集(五级-六级)》:《全国少儿声乐考级曲集》是一套在原有中国音乐家协会少儿声乐考级教程基础上重新改版增订的全国少儿声乐考级教材,全部内容分为预备
本套是我社公共中的一本,秉承了公共一贯的特点与优势,是钢琴学习者必修的经典,此次录制的示范CD具有独特的特点,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爵士钢琴入门》是作者继《爵士哈农》之后的又一部关于爵士乐的系列启蒙教材,由和声篇、布鲁斯篇、WalingBass篇、即兴弹奏篇和实际主尖用篇五大部分组成。《爵士钢琴入门和声篇》与《爵士哈农》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爵士哈农》是由爵士乐所使用的所有音阶和健盘和声两部分组成,而本教材则是将爵士和声运用到实际作品中。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爵士哈农》是一部爵士乐字典,本书则是爵士钢琴的入门教科书。在这里,作者融合了东西方的教学思想,传达了有别于《爵士哈农》的另外一个理念:学习的乐趣在于动手的过程!由于本书是爵士钢琴入门系列教材之一,故只解决如何弹奏爵士和声的问题,即地介绍了爵士钢琴最基础的入门弹奏技巧和弦弹奏法。
此书可用于民族器乐课的公共教材,是1999年杜亚雄先生出版的中国民族器乐概论的修订版,内容分为独奏乐合奏乐以及中国传统器乐的艺术特点板块来介绍中国民族器乐的组成与发展
车尔尼(1791~1857)Czerny,Carl奥地利钢琴家,作曲家。1791年2月21日生于维也纳,1857年7月15日卒于同地。 这是一本曲式简练、内容广泛有益的教材,全集共160首练习曲。除4首以外,其他的159首都是仅为八小节长度的短小练习曲。它可以作为车尔尼练习曲作品299与作品740的辅助教材。由于它们篇幅短小,学生可节省在视谱方面所花费的时间,而对于每一首所要训练的技术又是十分明确的,因此学生在每开始练习一首新曲时,必须清楚该曲的技术重点。在明确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若能将短小的练习曲连续不间断地弹奏四至八遍,将会对你的技术及持久的手指耐力有所帮助,从而更加充分地发挥这本教材的作用。
拉威尔向来喜欢童话故事,并且与许多成年人一样,乐天在朋友背后独自享受属于他自己的那份快乐。从身高上来说,1.61米的他比多数男性更接近于当时的身高标准。
视谱即唱的目标是培养学习者一种即兴、准确演唱陌生乐谱的能力。内心听觉是具备完善的音乐能力的重要特性,即不用借助乐器也能感知乐谱给定音乐符号所呈示的音响效果。视唱、练耳和其他一些音乐方面的学习都可以提高这种内心听觉能力。这本提供了建立于五声性调式体系的、将音调元素分类细化的练习,有助于提高视谱即唱能力。同时选择以岭南音乐为视谱即唱曲调素材,通过积累音乐语言,使学生领悟岭南音乐风格,形成独特的岭南音乐音慼,而具备这种音慼,是演唱、演奏、欣赏岭南音乐的重要能力之一。
刘培彦主编的《小提琴考级教程(1级-9级)》中增加了一些基本练习的内容,希望能为考生练习基本功提供方便。 每级考题中都有基本练习、练习曲、中国乐曲、外国乐曲(一级除外)、协奏曲等部分。考生不论演奏上述任何内容,都要演奏得优美动听,即便是基本练习也要演奏得发音纯净,音准、节奏完好。考级是学习的过程,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要演奏好小提琴,以琴抒情,以琴明志。 对小提琴学习各阶段的基本技能要求,我们有如下建议: 初级阶段(一级至三级),把握好持琴、持弓的基本方法与基本姿势,建立柔韧、弹性的协调能力,保证发音质量,掌握音准、节奏的准确。 中级阶段(四级至六级),左手提高手指独立性、灵活性,熟练掌握换把、揉弦。右手掌握长、短、慢、连、跳、不均匀运
小提琴演奏是一门复杂而艰深的艺术。对学习者来说,要提高演奏水平,必须解决姿势与动作的根本问题,即动作的协调。 本书次提出了小提琴演奏的5区位运动结构论。认为小提琴演奏的姿势和动作是建立在5个基本的区位之上的,它们构成了一个合作的整体;主张通过调整、控制、融合5个区位的运动,使人体和乐器之间获得更有效的协调,从而提高艺术表现力。 本书包括了5区位演奏技巧的分析,教学方法的论述、练习材料的编写,并配以大量的图片信息、知识链接。
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