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作为历史和文明的载体,真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兴衰荣辱,以实物的形态低淀着民族的文化蕴藏。图书《如果国宝会说话》以央视正在热播的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改编而成,以文物讲文物,以文物述文明。该书每季透过25件国宝的展示,着重讲述国宝背后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和曲折经历,在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故事中,寻找中华魂魄,引领读者领略中华国宝不朽的价值与魅力。 包含《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如果国宝会说话(第四季)》并赠送精美国宝记事本。
《中国古代珠子》是国内*本研究中国古代珠饰的通史性著作,首次为中国古代珠饰建立了从史前到近代的编年系统,弥补了该领域研究的空白。本书倾注了作者近10年的心血,以大量古代文献、考古资料和博物馆藏品为论述基础,成书25万字,收录高清珍稀图片300多幅,文笔流畅,以科学、严谨、客观的态度阐发中国古代珠饰发展的来龙去脉。
这是给雪茄行家的*好礼物。雪茄是一种崇拜,也是一种文化。本书介绍了所有重要的雪茄品牌及它们的系列产品,同时也介绍了雪茄的历史、种植区域及生产国家。书中展示了约400个雪茄品牌,其中包括所有哈瓦那品牌,并将每个品牌的经典系列一一呈现;90种雪茄规格,从绝世典藏到大众常见,每一种都给出了极其专业和标准的参考说明。 书中所展示的雪茄图片全部原大尺寸呈现,完全标注参考价格。另外,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还介绍了不同品牌及规格雪茄的适合人群和个人的品吸体验、品吸时长。本书是目前为止国内关于雪茄*全面的百科全书式著作。
回溯历史风貌,细品茅台情怀 这是一本集辞典、图录、手册、指南于一体的茅台酒收藏全书。本书从鉴赏与文史相结合的角度,对茅台酒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进行了鸟瞰,介绍了1862~2023年间近1000款茅台酒珍品,细致呈现生产年份、容量规格、酒精度数、估值参考、拍卖信息等最受关注的细节,并附有放大细节图,可辨别、可欣赏、可把玩。2019年,本书获第24届国际美食美酒图书大赛特别奖。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陶瓷器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载体,它们凭借着坚实的质地、稳定的性能,得以保存千年万年,记录下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科技、艺术等诸多信息。考古资料不断丰富,材料不断更新,陶瓷史的研究也随之不断深入和系统化,逐渐形成了古文献学、考古学和文物学三足鼎立的知识格局。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整理、公之于世,是一项十分必要和有益的工作。近年来,随着文物宣传工作的开展,古文物已不再是令人敬而远之的神秘之物,它日益吸引众多业外人士,参与到保护、收藏和研究的行列里来,陶瓷是其中的大宗项目。因此,对相关工具书的需求大大增加。《中国古陶瓷图典》的编写工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中国古陶瓷图典》的收词范围,限定在中国古代至近代境内生产的陶瓷器及其传统烧造工艺
这是一本兼具专业性、权威性、可读性与典藏性的中国绘画典藏画册。本书由中国艺术史领域专家伊瑞、覃琨瑛精选编撰,耗时3年写就,力图以清晰、简洁的文字,传神地讲述1600年的中国绘画。 本书前言提纲挈领地分析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整体的发展脉络、风格特征,分门别类地介绍画派、画家、作品。 图片部分按照年代顺序,精选挑选了160张绘画作品,尽收中国传世名画,涵盖了人物、山水、花鸟等类型,每一时代每位画家的代表性作品均被收入其中。每一幅画作均配有简练、深刻的解说文字,不仅讲述了每位画家的生平小传,还生动分析了作品画面风格、技法、历史意义等,带领读者共同走入中国绘画的历史。
本书以《中华再造善本》(一期、绩编)影印底本为研究对象,辑录各底本内钤盖印章凡6449方汇编成册,时间跨度自宋元时期,迄至当代,涉及底本1178种,印主、机构等凡1000余家。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收录印章图像及其释文;下册收录各印所对应之钤印出处,同时将可考印主附于藏书印与释文之后,并对其生平作简要介绍。全书编排顺序均以印章释文字头笔画排列,图形类印章附于最末。为方便使用,书后编有印章释文及印主索引,并附《见收〈中华再造善本〉底本书目信息表》。 本书不仅具有艺术鉴赏性和基础核查功能,兼具对古籍钤印及其底本之版本鉴别、递藏考察、史料参考等价值,差可告慰前贤,以启来者。
敦煌壁画作为享誉全世界的艺术瑰宝,是我们认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依据,然而当我们面对网络上海量的图像和文字资料,却发现尽是看不懂的满天神佛和残缺磨灭的壁画人物。那这些壁画曾经是什么样子?于是壁画的临摹成为延续敦煌壁画生命的方式,成为一项代代传承的事业,这些作品使得壁画具备完整性和历史沧桑的美感。 本书以敦煌的历史背景和故事为主线,通过艺术家们的临摹作品,梳理壁画背后的故事,以壁画作品为主,文字为辅的形式将画册与科普相结合,展现一个全貌的敦煌。这样的方式既有助于加强当代人对敦煌的理解,也可以赋予敦煌壁画全新的生命力。 莫高窟第254窟《舍身饲虎图》、莫高窟第257窟《九色鹿本生图》、莫高窟220窟《观无量寿经变》、榆林窟第2窟《水月观音》、莫高窟第3窟《千手观音》以及各个时期的飞天、藻井、
本书是明式家具专家伍嘉恩女士三十余年收藏、研究的沉淀之作,从其经手过眼的无数家具中 精中选精 ,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明式家具实例,全方位图片呈现,并以精要文字,解析家具结构造法与质料,联系明代生活背景及制造历史。书中更包括不少作者亲历的或有趣、或辗转、或高潮迭起、或情谊深厚的收藏故事。
本书汇集了作者四十余年的研究积累和研究精华,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家具学术研究领域的一部里程碑式的奠基之作。其重要贡献有三:一为创建了明式家具研究体系,二为系统客观地展示了明式家具的成就,三是从人文、历史、艺术、工艺、结构、鉴赏等角度完成了对明式家具的基础研究。本书享誉海内外,被誉为明式家具的 圣经 。
本书是一部专论书画鉴藏的书籍,以明代苏州书画鉴藏群体作为切入点展开研究。通过对其中的具眼及其他各色人物、事件、著录以及流转其间的诸多书画名迹的描述,着力强调了苏州繁盛的鉴藏风气和丰富的书画藏品实为吴门派得以萌芽乃至蔚然大观的直接原因。作者更凭借博物馆工作之利,运用图片逾四百幅,为鉴藏与创作之间的因果关系作了最好的注脚。同时,本书亦借明代苏州这一精彩片段的展现对书画鉴藏史上诸多共性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大型服饰文化工具书《中国历代服饰文物图典》的精选本,从出土或传世的服饰实物、历代名画、陶俑、玉雕、石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瓷器、牙骨雕、金属器、竹木、拓片、刻本插图、纺织品中选收约800件文物, 简述其年代、质地、尺寸、出土地点或收藏单位、文物价值、服饰结构、形制特点、穿着方式、典章制度、 禁忌礼俗以及沿革变迁等。全书共两册,按时代分为九个部分,书前及每一部分前均撰有概述,重点介绍古代服饰的历史渊源、时代特征和艺术特色,并附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服饰线描图。书后附录包括历代衣冠服饰等秩表、历代服饰禁例、历代时世妆、历代服饰沿革简表等,便于读者查考。
1.老绣片精拍画册 上百张老绣片,系作者二十年来走遍全国收集而来的绝版绣品,品位古典美与不同民族的独特服饰审美。 每一张绣片下都有作者对绣片的解说美文,不用担心晦涩难懂,跟随文字欣赏,陶冶心灵 2.高级定制服装展示 作者将收集到的上万张老绣片与时装与现代家居设计方法结合,做出了各种品类的时装、家居用品,以时尚先锋的姿态将古老的艺术再次呈现,让老绣片重新焕发生机。 这部分收藏了近百个设计作品,包含品类:衣服、裙子、帽子、靴子、包包、椅子。 3.绣片之美背后的故事 在收集、清理百年绣片时会发生什么故事?是谁完成了这些独一无二的设计?这样厚重的历史与高雅的艺术,背后支撑它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一群有趣的、市井的、有烟火气的人。 五代师傅、傻姑娘、袁老板 作者将从初在丽江建立工作室,到将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与俄罗斯国家博物馆携手重磅呈献 何为先锋: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藏先锋派艺术展 。作为2024 2025年 中俄文化年 框架下的重要展览之一,该展览通过展示俄罗斯的先锋派艺术,为两国人民在艺术层面搭建更深层次的桥梁。 本书为该展览配套图录,收录来自俄罗斯国家博物馆馆藏国宝级先锋艺术作品77件组,所有作品首次来到中国,部分首次登陆亚洲;向观众呈现瓦西里 康定斯基、马克 夏加尔、卡西米尔 马诺维奇、帕维尔 菲洛诺夫四位先锋艺术大师的独特风格和美学理念;追溯俄罗斯先锋派的发展历程及深远影响,得以一瞥先锋艺术的大胆进取,以及当时复杂政治背景下先锋艺术家的命运历程。
这套由世界20大艺术殿堂参与制作、联名推荐的艺术巨作。专业摄影团队实地进入世界顶级艺术殿堂拍摄。德国权威团队10年打造,成就有史以来详尽哥特不朽巨著。 完备详实的论述 欧洲著名艺评家、教育工作者与众多博物馆馆长共同编写,长达80万字,共1136页的专业阐述及详尽说明,完整展示哥特艺术的前世今生。 丰富全面的展件收藏 60个艺术殿堂,百余个展厅、超过1000张图片隆重呈现,让您不用出门,就能悠游于书海中的艺术殿堂 壮观的大开本设计,震撼的视觉冲击 世界上介绍巴洛克、哥特艺术最大的书 29cm*40cm,让艺术品的所有细节真实呈现,多幅极致110cm宽幅拉页震撼展现,170磅超净白雪纺铜版纸精印,点燃一场视觉饕餮盛宴,让艺术品的所有细节真实呈现。 耗时费力的极致精美印刷品质 全球排名前五的顶级印刷团队、C C七色缎面光
《昆仑之书:限量珍藏版》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神话主角 昆仑 ,串联起中国上古神话。书中内容取材自《山海经》《淮南子》《神异经》《太平御览》等历代古籍,结合近现代以来的神话学研究成果,进行了故事化提炼和加工,全景式、视觉化呈现昆仑的地理、历史、文化、风物、传说,兼具知识性、故事性和艺术性。上百种山水传说、神人鸟兽、仙花异草,150余幅具有中国古画DNA的纯手绘插画,复原 万山之祖、万水之源、众神之乡 昆仑山的神秘气象。 神话是世界文化的 最大公约数 ,是过去的科幻、未来的源泉。全书通过八个章节,解答神话源头昆仑山的原始状态、神话状态、形象演变及其作为文化共识的地位来源,聚焦昆仑山神话传说、景物分布、宇宙的隐喻、神仙和动植物等不同方面,力求从多个角度展现昆仑山的神奇。在文字解读外,
从构图、视觉焦点、造型、用笔、着色、肢体动作、视线网络、衣饰……等艺术表现中基础又关键的因素出发,以12组、数百件古今艺术作品为例,巫鸿先生详尽阐释、示范视觉分析的含义和运作,说明“漫游、偶遇、感知”是一种思考和谈论艺术的方式,是一种在不同艺术传统之间发现交汇的场合和机遇的有效方法。阅读本书不要求艺术史专业知识——任何对图像有兴趣,愿意使用眼睛的人都是它期待的读者。这当然包括专攻艺术史和其他人文学科的学者和学生,但对他们来说本书还有另一层含义,在方法论层次上思考通向“ 艺术史”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