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作为历史和文明的载体,真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兴衰荣辱,以实物的形态低淀着民族的文化蕴藏。图书《如果国宝会说话》以央视正在热播的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改编而成,以文物讲文物,以文物述文明。该书每季透过25件国宝的展示,着重讲述国宝背后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和曲折经历,在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故事中,寻找中华魂魄,引领读者领略中华国宝不朽的价值与魅力。
和田玉是中国传统玉石,数千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中国自古就有 君子比德于玉 的传统,和田玉以其温润、坚韧、内敛等特质升华为 德 的象征。《和田玉鉴定与收藏宝典》详细介绍了和田玉的分类、色泽、纹饰、鉴定以及收藏等内容,结合中华几千年的玉文化,将和田玉展现在读者面前。本书适宜和田玉爱好者参考。
本书论述了除了人们日常生活用具等主流艺术品之外,还有许多珍贵文物,如石器、骨器、角器、蚌牙、钱币、铜镜、金银器等等,也是造型隽永,雕刻凝烁,精品力作犹如灿烂星河,具有重要的研究、艺术、经济价值。而本书拟从文物鉴定角度出发,以科学考古发掘所出土的器物为依据,以出土器物为佐证,将文物置于时代和社会历史大背景下来考虑,以确保本书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读性,力求将错综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具体而细微地指导藏友由一件器物的细部(件数/做工/纹饰/造型)去鉴别真假、评判价值,力求做到使藏友读后由外行变成内行,强调实战性、指导性、工具性,并具有一定的学术性,体现实用价值,过于专业、不可操作、与收藏者无关的内容已回避。全书以直述鉴定要点为主,文字简练,一语中的,洞穿真伪;幅细部图,纤毫毕现。 每类杂器
本书为中国博物馆协会城市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围绕“城市博物馆与社会发展”主题,就“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博物馆的功能定位”、“新时期城市博物馆的社会服务理念”等问题开展讨论,体现了我国文博工作者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关系及现代博物馆的文化功能的学术思考。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陆)》从更加独特的视角来品收藏,话文化。中国彩瓷共分几大类?五彩、珐琅彩、斗彩、粉彩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区别,又各有何特色?梅瓶为何被收藏爱好者称为最漂亮的瓷器造型?一勺、一鼎、一碗如何透漏出古代“舌尖上的中国”?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华食具、烟具、酒具、文具、茶具、玩具、香具的演变历程,展现了各类彩瓷的制作手法和鉴别重点,并将宝物与古典文学结合起来,让我们穿越时空,品味红楼与西游的生活细节,感受水浒和三国的戎马江湖。跟随马未都先生的讲解,无声的历史顿时变得生动立体,触手可及。
《马未都说收藏》系列共4本,根据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关于收藏文化的系列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家具篇”共10章,既有对家具收藏史、家具用材、家具辨伪、家具沿革等层面所做的宏观把握,亦包括对中国传统家具中交椅、床榻、椅凳、桌案、柜架、屏几等具体物件的微观阐释,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作为佐证,读者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精心选配的100余幅相关图片,更是起到锦上添花之功,为本书增色不少。
《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尝试以考古发掘所见唐代文物为基础,对照传世史料或出土文书中的记载,以唐人的眼光重新解读当时真实的女性妆束时尚。书中上溯至隋,下及五代,以绮罗(衣)、琳琅(饰)、粉黛(妆容)、髻鬟(发式)四个篇章,一一考证分述当时各类妆束的名称、款式和组合搭配。选取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杨贵妃武则天上官婉儿聂隐娘同昌公主......依据现有的考古成果加以适当推测,复原各个人物当时可能妆束,服装、首饰、发型、妆面、场景均有据可考。
日本知名工薪族收藏家宫津大辅,既没有继承过任何遗产,也不是来自富裕家庭,更没有任何艺术背景。他以独特的眼光,自从1994年以分期付款方式买下了幅艺术品,草间弥生的画作后,在19年里他靠省吃俭用,陆续购进了三百多件当代艺术品,很多是艺术家的早期作品。之所以收藏当代艺术作品,建造属于自己的梦想之屋,是因为“艺术家与我生在同一个时代”,可以与他们交流。书中以浅显易懂的叙述方式,道出他19年来由收藏所习得的宝贵经验与惨痛教训,并夹杂着一些如今回想起来令人莞尔的轶事。作者期望通过他的经验分享,为读者降低收藏门槛,快速步入收藏殿堂,寻找我们自己梦想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