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物馆镇馆之宝》收录山东博物馆16件镇馆之宝,集中体现了山东齐鲁大地的古老文化的面貌: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有蛋壳黑陶杯、红陶兽形壶,堪称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达的缩影,尤其蛋壳黑陶杯更是少有后无来者的巅峰之作;亚醜钺是商人势力东渐的证物;鲁国大玉璧出土于曲阜鲁故城,体现出鲁国重礼的习俗;颂簋出土于陕西,体型厚重,铸造精美,入藏山东博物馆,其流传经历非常曲折,背后藏着一段尚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独特的首饰盒——裸人铜方椟,从侧面反映出山东齐鲁大地特有的传统风俗;汉代的山东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口稠密,这里出土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解开了失传1700多年的千古之谜;精美绝伦的东平汉墓壁画作为山东汉代画像的代表;山东地区北朝单体佛造像的精美举世瞩目,加上其流浪异乡的曲折经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开始爱好收藏、鉴赏古董,以传承文化、陶冶情操。《纸帐铜瓶室文丛:小富则集而藏》从海上文化名人、收藏大家郑逸梅先生所撰写的收藏随笔中,精选了约40多篇文章,共分集癖、集币、集札、藏书和补遗六个部分。这些收藏大家的收藏心得,虽然撰写于几十年前,但对今天的收藏爱好者仍然有启迪和帮助。
《把玩》是一种杂志形式的文化生活书籍,四色印刷,有大量的原创摄影作品。每季出一期,一年四期。四季如常,人生过客,忘却劳顿,享受生活,找好玩的人,玩好玩的事;好玩,还要玩好,把玩的是心情,把玩无聊的日子,发现生活的乐趣。《把玩(第2辑)》(作者怀一)是第2专辑。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作家,在新中国成立后,因历史的误会而割舍了与文学的因缘,坚忍不拔地向着另一条寂寞之路跋涉,从而取得了文物研究的成就。《大家小书:沈从文的文物世界》编选的研究文章,可以管窥沈从文的文物研究:他利用文物与文献互证这一独特方法,保存了过去时代生命形式,构筑的是艺术史和文化史。而自身的生命经验、体验也投射到文物研究中去。
本书收入作者*的文章70余篇计20余万字,大多为随笔和短论。其中大部分在知名的《典藏》杂志连载。作者静观收藏界发生的事件,以叙事和评论相结合的手法,记录了收藏界的历史进程。同时以独特的视角加以评论,给人诸多启迪。文笔活泼幽默,深入浅出,从中透析出理性思考,把文玩一行提升到文化层面加以传播。
......
田原兄发书画负盛名于海内外,而以余事著书,每有清新文字问世,时人都以书画作家联体,尊之为书画印文四绝。然而不佞犹以为未能概括其全。人或临其书斋,举目四顾,则满壁字画以外,更有满架奇书异集古瓶洋罐,如登百宝楼台,眩然目不暇接,则田原兄又俨然收藏家也。田原兄寓秦淮多年,不佞常有幸登门就教授,赏其藏品:则有名人塑像、佛身神面;至贱则有尿壶废器、断瓦残瓷;至雅则有文房笔砚、汉俑明碗;至俗则有泥女玩偶土鸡陶牛。都不是巨价,全是些浊世闲 物。然而其艺术品位实难以估算, 可谓珍奇之级而又寻常之极。这些藏品是田原兄数十年来偶然相逢,随缘所得,自然一一都有故事所稽,若分条叙述,不仅是一串轶闻趣事,而且是他一部重点突出的艺术生活回忆录。
......
从建筑到艺术到古物收藏,汉宝德凭着对美的敏锐,一砖一瓦,构筑了真情至上的收藏殿堂。 不需动人的釉色、无瑕的形体,在汉宝德的眼中,古朴重于一切。断了手臂的天王俑,在灯光的映照下,更显威严;残缺的石雕佛像,仍不掩“曹衣出水”的风姿;失去色彩的陶马、造型简单的宋砚,都有着静观可得的美感。 汉宝德娓娓道出古物收藏的深刻体验,在真与假之间,辨证美的真实,字字句句,散发出真与美的鉴赏情趣。他追求真实,追求美善,更收藏历史,收藏绵延的文化生命与情调。
如果你对奇形怪状的石头情有独钟,那么,不妨来看看与你有着同样爱好的王贵生同志是怎样追求、实现他的爱好和理想的。他编著的这本《奇石纵横:中外观赏石收藏与鉴赏》讲述了他在海内外寻石的经历,介绍了赏石理论、奇石市场等内容。
开元年间盛世大唐,左金吾卫中郎皇甫端华因朋友误入一家波斯商人开的小店而卷入一起起离奇的灵异事件,由此拉开了一段千年帝国不为人知的尘封往事。宫廷纷争、王权倾轧,在惊涛骇浪的历史车轮中一切终将何去何从。
开元年间盛世大唐,左金吾卫中郎皇甫端华因朋友误入一家波斯商人开的小店而卷入一起起离奇的灵异事件,由此拉开了一段千年帝国不为人知的尘封往事。宫廷纷争、王权倾轧,在惊涛骇浪的历史车轮中一切终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