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构图、视觉焦点、造型、用笔、着色、肢体动作、视线网络、衣饰 等艺术表现中基础又关键的因素出发,以12组、数百件古今艺术作品为例,巫鸿先生详尽阐释、示范视觉分析的含义和运作,说明 漫游、偶遇、感知 是一种思考和谈论艺术的方式,是一种在不同艺术传统之间发现交汇的场合和机遇的有效方法。阅读本书不要求艺术史专业知识 任何对图像有兴趣,愿意使用眼睛的人都是它期待的读者。这当然包括专攻艺术史和其他人文学科的学者和学生,但对他们来说本书还有另一层含义,在方法论层次上思考通向 全球艺术史 的路径。
不可错过 系列是一套介于石窟导览性质的丛书,包括云冈、克孜尔、莫高窟、麦积山、龙门等石窟。特点是针对不同的石窟,划分出 不可错过 的具体景点,让读者一目了然。同时采用小开本、轻型纸,极具实用性,让观者随时能最快了解到每一洞窟的 不可错过 。 本系列虽涉及有关佛教的图文内容,但均以艺术的角度出发,突出其艺术价值。 《不可错过的云冈》 为 不可错过 丛书中的一册,依次介绍云冈的开凿历史以及1--41窟的洞窟菁华。在介绍洞窟时,又将每一窟中 不可错过 的看点做单独说明,让读者不错过云冈的每一寸风景。 《不可错过的麦积山》 为 不可错过 丛书中的一册,全书分为四章,第一章为 向往佛国的山 ,交代麦积山石窟的开凿历史,第二章讲述了麦积山石窟各个时期的洞窟艺术特点,第三章为 洞窟菁华 ,分别介绍了第1-191窟。在介绍洞
儿童似的涂抹、混合着粪便的颜料、挑战常识的主题 现代艺术富有争议,它似乎在挑衅,似乎在哗众取宠,它让人迷惑、不安、愤怒、追捧,或者发出自我防卫般的嗤笑。 我五岁的时候就能画成这样。 这不是艺术! 人们常常这样说。然而这些想法,往往是成见的结果。 《现代艺术慢慢看》会让你卸下成见,懂得如何欣赏现代艺术。 要看 懂 艺术,需要先阅读艺术史吗?需要了解作者生平吗?或者看一眼作品的名称? 不,千万不要这样做。请你 无知 地走进美术馆。 普通人羡慕艺术内行丰富的知识,可是,艺术内行也在羡慕普通人的 无知 。因为你对艺术品知道得越少,就越能真正地欣赏它,作者迈克尔 芬德利告诉你,你需要的只是 慢慢看 。 当然,他会教你观赏技巧:如何看艺术品的材质、笔触、色彩,用怎样的步骤逛博物馆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什么样
[文心藏趣],其一是[文心],其二自然是[藏趣]。[文心]是[文人之心]、[文化之心],但首先是[文采]。[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收藏类图书也一样首先要让读者读下去,让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享受阅读的过程。本丛书和一般收藏图书的*不同在于作者多是知名作家。说收藏,讲故事,话文史,谈人生,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妙笔生花、文采飞扬更是他们的独门秘籍。[藏区]侧重在趣味。一件藏品出身未必显赫,可能也上不了拍卖目录,但其中自有乐趣,藏品清新可玩,可以陶性情,养[文心],就会进入作者的法眼,也一专会给读者带来乐趣和启发。
田原兄发书画负盛名于海内外,而以余事著书,每有清新文字问世,时人都以书画作家联体,尊之为书画印文四绝。然而不佞犹以为未能概括其全。人或临其书斋,举目四顾,则满壁字画以外,更有满架奇书异集古瓶洋罐,如登百宝楼台,眩然目不暇接,则田原兄又俨然收藏家也。 田原兄寓秦淮多年,不佞常有幸登门就教授,*赏其藏品:至尊则有名人塑像、佛身神面;至贱则有尿壶废器、断瓦残瓷;至雅则有文房笔砚、汉俑明碗;至俗则有泥女玩偶土鸡陶牛。都不是巨价*,全是些浊世闲 物。然而其艺术品位实难以估算, 可谓珍奇之级而又寻常之极。这些藏品是田原兄数十年来偶然相逢,随缘所得,自然一一都有故事所稽,若分条叙述,不仅是一串轶闻趣事,而且是他一部重点突出的艺术生活回忆录。
由著名文物鉴定、修复专家贾文忠、贾树父子撰写的“贾文忠谈古玩系列”近日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这四部新书是集贾氏父子的实践经验为一体的总结,涉及收藏者从事收藏活动所需具备的各方面知识,是迎合新形势下收藏的工具书。 古玩修复是中国的一门传统技术,自从古玩诞生之日起,这门手艺即相伴而生。中国的文物有自己的特点,只有用自己传统的方法才能得到妥善修复。 此书对各类古玩的修复方法做了全面和系统的介绍,使古玩爱好者和广大读者能够了解和掌握其修复方法及所用材料、工具和设备。此书的出版将有助于文博工作者、收藏家、古玩爱好者提高鉴赏及修复水平,也可作为文物、古玩收藏的普及读物。
我喜欢一切美且好的事物。每天清晨,当我从一夜憨实的睡眠中自然醒来,睁开双眼,透过卧室那半敞的门扉朝门厅望去,目光一定会落在那柴木嵌老花板的柜子上的雕漆剔红花好月圆圆几上,于是,我一天的好心情便宛如圆几上那丰满的牡丹花般灿烂起来。感谢上帝,把这些我心目中美且好的事物送到了我的面前,让我与它们,不,它们与我朝夕相伴,使我这颗曾经和很多人一样的心几乎很少再纠结、挣扎、烦躁、不安。想到它们,我的心便如母亲般柔软,充满温暖和感动,因为,我爱它们。有人说,收藏是件奢侈的事,我从来不觉得,当然,我也从来不觉得自己的这点玩意能算作收藏。细想想,收藏一词多少是有些狭隘的,收到了,藏起来,有什么意思呢?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从来不会这样,他们初会收,终会为收到的美物寻到好的归处……
我国锦绣江南太湖之滨有一座小镇——宜兴丁蜀镇,以产紫砂壶驰名中外。那里生产的紫砂壶具有泡茶醇郁芳香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的特殊功能,一经面世便受到饮茶者的喜爱。紫砂壶始于何时,有实物可考的是1984年在南京市中华门外油坊桥发掘的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一位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的紫砂提梁壶,紫砂学者认为它标志着宜兴紫砂壶从日用煮水器过渡到紫砂艺术,是迄今所见到的早的一把紫砂壶。从审美观点来看,宜兴紫砂壶典雅大方,色泽自然淳朴,品种样式繁多。光货有石瓢壶、僧帽壶、秦权壶、掇球壶等;花货有蟠桃壶、柿子壶、南瓜壶、佛手壶等;筋纹壶有如意仿古壶、菱花线元壶、合菱壶等,千姿百态,气象万千……
人或称我收藏家,必起立正襟而对曰:“实不敢当!实不敢当!”古代名家,姑置勿论。近现代允称收藏家者,如朱翼庵先生之于碑帖,朱桂辛先生之于丝绣,张伯驹先生之于书画,周叔? 先生之于古籍,学识之外,更雄于资财。以我之家庭背景、个人经历,实不具备收藏家条件。此集所录,除舅父、先慈所作书画及师友赐赠翰墨文物外,大都掇拾于摊肆,访寻于旧家,人舍我取,微不足道,自难有重器剧迹。在收藏家心目中,不过敝帚耳。而我珍之,岂不正合“敝帚自珍”一语。此吾集题名“自珍”缘由之一。 敝帚可喻物,亦可喻人。自1945年日寇投降后,奔走调查,收回被劫夺重要文物、善本图书两三千件,其中不乏国之重宝,由故宫博物院等机构派员接收保管,当属我一生中重要工作之一。不意1949年8月自美归来,竟被视同敝帚长达三十年。至于“三反”
《荣斋随笔(文博篇)》编著者锡荣刘锡荣。《荣斋随笔(文博篇)》内容提要:将古董生活化,恢复传统文化与士 大夫的生活情状,是此书有别于古往今来所有收藏类书籍的*亮点。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国,自然有许多承载着高度文明的古董传世,而能查得到的此类书籍却寥寥几部。皇家与士大夫们,拥有众多好古董, 因忙于公干,没有著书立说。没能入仕的文人们,倒是留下几本古玩书籍,惜文气有余而贵气不足。本书作者既藏之原物,又将之分门别类的撰 文考据三十篇,将著录与传承逸事并举,且用之为自家的生活常态文章,堪为填补古今文博与生活的工具用书。
传统收藏历来是文人士大夫阶层之少数人的专利,当代收藏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文化追忆、文化投资活动。 《赏玩门道书系:收藏密码》从作者三十年来的古玩收藏实践出发,并上升到理论思辨,为我们揭示了百年来古玩界千奇百怪的收藏奥秘。 《赏玩门道书系:收藏密码》为你拨开一层层古玩收藏之迷雾; 《赏玩门道书系:收藏密码》为你点亮一把把古玩收藏之火炬。
打眼是古玩收藏之路的必修课。新上路者往往像一个踌躇满志的猎人,刚愎自用,趾高气扬,无视路途荆棘密布,野兽出没,满眼只有猎物,没有危险;而长途跋涉者遭遇过蛇咬,变得缩手缩脚,常怀井绳之虞。以愚之见,这门课程的复杂深奥超出任何初学者的想象。 私有意识出现于人类社会那一刻起,生活变得丰富起来,随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戒贪。人性的弱点是会被人利用的。防止打眼,戒贪极其必要,其次才是努力认真地学习各类知识。从这点上讲,本书的重要性超过了任何一本指示收藏的专业书籍。读者应该珍重白明先生经验之谈,切肤之痛。勇于面对收藏之路的荆棘乃至陷阱,关键是事后的总结修正。读书不单是听别人上当的故事,而是要弄明白人生的一个道理。
本书以唯美而富有哲理的文字,描述了一代“古董大王”陈治木先生的传奇收藏人生。用卢梭《忏悔录》式的笔法,揭示了陈先生三十八载的传奇收藏生涯、收藏理念和收藏秘诀。他不仅仅是一个坐在金字塔尖上的乞丐,更是一个身价三十个亿的亿万富翁。这是一个凡夫俗子,通过自己不懈努力达到生命*的传奇故事,浸透着泪水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