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简本 是福建美术出版社精心策划的一套普及型大众美育图书。本丛书定位于对艺术感兴趣的普通大众,以 100问 的形式统一体例,旨在通过本书培养人们认识生活中的美、并感受这些美的能力。本书以翡翠文化为主要内容,内容涉及翡翠的历史、发展、 工艺、特点、鉴赏、文化等,以问答的形式,系统有序地提出目标读者最关心100个问题,进行简明扼要且轻松易懂的回答。同时每个配以相应的图片,图文并茂,让读者轻松、直观而又全面地了翡翠的相关知识。
《博雅经典:古玉辨》属于民国时期古玉研究中的 传统派 ,其在对历史文献的考释、玉器的分类定名准则、对中国玉文化内涵的阐述等方面,继承了传统古玉学研究体系,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书中也有局限之处,因其沿用旧考释方法诠释古玉,所探讨的内容,如玉的出产、释名、用途、相关制度、色沁、辨伪等内容,均依据文献记载和时代传承的定说,缺乏科学的实证方法,因而难免会有臆断的成分和谬误。如刘大同在书中虽然多次谈论了伪造古玉及鉴定的方法,然而记录均较简略,他本人并没有亲身实践过,应也是从其他书本传抄下来或耳濡目染传听而来。又如对玉器的特性、质地方面的描述,亦是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经验之谈,用今日的考古学眼光来看,其中有不少错误和纰漏,这在文中会一一评析。然而,瑕不掩瑜,这些观点的偏失代表了20世纪
本书作者在收藏鉴赏古代玉器的长期实践中,不断吸取正反两个方面的的经验和教训,在藏品上不断去伪存真和去粗存精,在对古玉的理论认知上不断归纳和总结,其收获是可喜的。应专业报刊和出版社邀约,数年来本书作者结合自己的藏品,不仅记叙部分精品重器的收藏历程,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述谈鉴藏古玉的的心得和要领,宣扬中国玉文化的博大和璀璨。作为收藏家,本书作者不但爱玉、藏玉、鉴玉,还分系列写玉,这是件好事,应当在收藏家队伍里大力倡导。现在本书作者把这些大多已在海内外专业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重新整理后结集分册出版,相信会给古玉鉴藏爱好者带来启迪和裨益。
《藏书家》第24辑共收录当代藏书大家和专业学者的文章23篇,共分为藏书追怀、书界人物、文津茶座、天禄寻踪、版本讲座、书海披沙、缥缃闲话、海外书情、馆藏故事等9个栏目,以“藏书”为核心,以轻松活泼、深入浅出为特色,分别回顾了一些煌煌巨著的诞生过程,追忆了一些痴醉于书籍的故人往事,凭吊了一些饱含文化积淀的藏书遗迹,讲述了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版本知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求知明理、传承文化的精神标识,展现了当代爱书人风雅的生活追求和努力凝聚新时代精神力量的思想境界。
玉,集自然人文之美,然崇玉、赏玉者多,知玉、懂玉者少,具鉴定、辨伪之能者寥寥。在今日社会中,对玉的喜爱仍然能够彰显个人的品质、历史感、文化底蕴。本书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近万年的玉文化,培养玉器领域的专业人才,推动玉器鉴定行业的发展。
齐家文化是1924年首先在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发现的,据碳14测定,它的*年代在公元前2050-l915年前后,但东边的要比西边早。齐家文化可分为甘肃东部、中部、青海东部及甘肃西部几个亚区,其属性已步入铜石并用及早期青铜时代,聚落遗址一般都选在便于人们生活的绿洲中部的一些河流的河旁台地上,其主要河流为在河陇境内的黄河沿岸及其支流渭河、湟水、洮河、大夏河流域和河西走廊的疏勒河流域,面积达几十万平方公里。现今为止齐家文化对已有较多的正式调查和田野考古发掘,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遗址、甘肃永靖县秦魏家齐家文化墓地、甘肃永靖县大何庄齐家遗址、甘肃广河县齐家坪遗址、甘肃永靖县张家嘴与姬家川遗址、甘肃积石山县新庄坪齐家文化遗址、青海乐都县柳湾墓地、青海大通县上孙家齐家遗址、宁夏固原海家湾齐家文化墓
《藏书的艺术》是一部2500年欧洲藏书物质文化史的开创性著作,作者为英国历史学家、剑桥大学研究员约翰·威利斯·克拉克。全书围绕欧洲的藏书建筑、藏书制度、藏书装置、藏书类别、藏书插画以及众多藏书故事而展开,作者采用诸多图书馆珍藏的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实地考察后的第一手数据信息,系统梳理了2500年欧洲藏书建筑的历史变迁和藏书文化的图像记忆,讲述了人们因追求知识和真理而写书藏书并为此兴修建筑、创设制度、改进装置和设计工具,这一系列行为如何潜移默化塑造了敬畏阅读和尊崇智识的社会文化。
玉积山川之精,日月之华,人仪之美,一直以来备受国人的推崇和喜爱。在收藏市场上,白玉作为众多藏家的宠儿,一直位列收藏佳品的前茅。如何认知白玉、鉴定白玉、收藏白玉成为入门者的必修课。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白玉的原料鉴定、品类鉴别、假料辨伪,加工工艺、收藏与投资等相关知识,并附有数百幅实物图片,使喜欢白玉、佩戴白玉、收藏白玉的人们得以全方位地了解白玉,指导爱好者做到正确地选择、收藏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