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陶瓷器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载体,它们凭借着坚实的质地、稳定的性能,得以保存千年万年,记录下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科技、艺术等诸多信息。考古资料不断丰富,材料不断更新,陶瓷史的研究也随之不断深入和系统化,逐渐形成了古文献学、考古学和文物学三足鼎立的知识格局。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整理、公之于世,是一项十分必要和有益的工作。近年来,随着文物宣传工作的开展,古文物已不再是令人敬而远之的神秘之物,它日益吸引众多业外人士,参与到保护、收藏和研究的行列里来,陶瓷是其中的大宗项目。因此,对相关工具书的需求大大增加。《中国古陶瓷图典》的编写工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中国古陶瓷图典》的收词范围,限定在中国古代至近代境内生产的陶瓷器及其传统烧造工艺
本书是《中华大典艺术典》七个分典之一。依据《中华大典》的编纂通则及本分典的实际情况,制订了相应的编纂体例。 本分典收录了从先秦到清末有关陶瓷方面的文献,涵盖了与陶瓷相关的多项内容,包括古代陶瓷的生产过程、分布状况、器物种类、功能用途,以及随之产生的文化与贸易交流、著述文献和相关人物等,以期全面体现陶瓷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清代陶瓷生产,除以景德镇的官窑为中心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并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风渐进,陶瓷外销,西洋原料及技术的传入,受到外来影响,使陶瓷业更为丰富而多采多姿,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业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以及在数千年的制作经验辅佐下,使得清代瓷器在胎、釉的精致以及造型、色釉的多变和装饰手法与图案花纹的多变来看,都是达到了历史的高峰的。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光耀灿烂的一页。 本卷分上下两相册,收录了我国各地文物收藏机构收藏的清代时期的瓷器各二百余件,基本上概括了那个时代瓷器艺术的发展情况,揭示了我国瓷器艺术的成就及社会意义,充分地将清代时期瓷器的辉煌展示了出来。 该卷分总论、论文以及图版,阐述和显现了清代时期瓷
天津博物馆收藏的瓷器,时间跨度长,汉、晋、隋、唐、辽、宋、元、明、清到民国都有代表作,而品种繁多、窑口广泛、釉彩丰富,如同一部浓缩的中国瓷器发展史。由天津博物馆所编的《天津博物馆藏瓷》收入其中精品210件,图版印制精良,附有局部图和说明文字。
《东莞市博物馆藏陶瓷》收录了我馆所藏的从新石器时代至民国各历史时期的陶瓷艺术精品119件,重点选取了彩陶、清中期官窑器、广彩瓷及德化窑、石湾窑产品等馆藏特色器物,配以精美的图片及详尽的解说,以飨广大读者。 《东莞市博物馆藏陶瓷》以时代先后为序,以类别及窑口编排,给予相关信息介绍,汇编成图册,并邀请有关专家有针对性地撰写论文,文字翔实,图片丰富。
本书集中国陶瓷艺术之珍品 收录国内外著名博物馆陶瓷精华 六百幅精美图片诠释中国历代陶瓷 收藏名家点评收藏知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资料详实,图片精美。使读者更容易了解与陶瓷收藏相关的各方面知识。群体目标准确。适合对陶瓷收藏有兴趣的广大读者,也可做陶瓷收藏发烧友的收藏典籍。
本书是由广州番禺博物馆及广州东方博物馆牵头,与广东省考古研究所、龙泉市博物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合作编著的陶瓷迹型研究学术专著。作为陶瓷迹型研究与物证鉴定系列从书中的第三本,主要研究对象为明代龙泉窑系青瓷的迹型特征,将2015年陶瓷迹型研究团队与广东省考古研究所前往浙江龙泉窑窑址、龙泉市博物馆以及广东大埔余里窑窑址采集的标本迹型图片整理建构成标准图谱模型,在梳理明代龙泉窑系青瓷发展历程的同时,也为明代龙泉窑系青瓷的鉴定提供了有力的物证依据。全书中英文对照,图片资料丰富,极具专业价值。
瓷器是中国先民在长期从事陶器生产的基础上所发明的。中国瓷器生产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品种繁多、质地优良,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颂。如今,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中国陶瓷可谓自成一体,从新石器到现代陶艺家作品,无所不包,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国陶瓷生产8000多年连绵不断的历史。红陶三足钵、白陶刻饕餮纹双系壶、青釉印花三兽足洗、哥窑青釉葵瓣口盘、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本书是为配合故宫博物院新陶瓷馆陈列展览的扒出所编辑出版的。书中收录了新陶瓷馆内百余件珍贵的故宫陶瓷器,并以中国古陶瓷发展史的脉络展陈,体现了距今8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至清代宣统三年(1911年)期间中国陶瓷的发展历史,展品几乎涵盖了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所有重要品种,这将成为故宫博物院的常设展览之一,这也是故宫陶瓷馆自2004年6月撤陈后的崭新亮
陶瓷,泥做火烧,人类从泥土与火焰中获得灵感与乐趣;陶瓷,古老神奇,人们从中汲取文明,触摸历史。 《陶瓷纵横》采用一种崭新的思路诠释陶瓷:将陶瓷历史文化与科技原理结合在一起,沿着中国陶瓷历史演变的脉络,从陶瓷文化的角度切入,品味传统陶瓷蕴藏着的深厚历史与文化内涵;从陶瓷技术的角度切入,领略抟泥幻化的科学与艺术神奇;从名窑名瓷的角度切入,赏析历朝历代陶瓷器的不朽经典;从现代陶瓷的角度切入,展望高科技陶瓷日新月异的美好明天。 编者参阅了大量实物、书刊、图片、视频及其他各种资料,结合多年的教学、科研、生产与实践的积累与体会,认真梳理与编排;《陶瓷纵横》引经据典、图文并茂,用通俗风趣的语言,力求雅俗共赏。既可作为各类大中专学校的公选课教材,亦可作为大众读物。
《2021年古董拍卖年鉴》包含五册书,每册书内容都分为两部分,其一、彩色图录部分,精选了8000余幅2020年度各类艺术品彩图,附有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拍卖信息,书中艺术品图片印刷清晰,赏心悦目;其二、拍卖数据成交汇总部分,收集2020年40多个艺术品门类5万余条拍卖成交数据,方便读者对照检索。本书是对中国艺术品投资现状和艺术品收藏价值进行的集中展示,是古董艺术品集中呈现的纸上博物馆,本书连续出版21年,深受艺术品拍卖行业,收藏者和普通大众读者喜爱。
本书是我社连续7年出版的拍卖行业年鉴,该书已是收藏拍卖行业具有影响的工具性图录,本书为瓷器卷。 本书分两部分,图录部分精选了2016年度瓷器艺术品的拍卖记录,按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排序。拍卖数据成交汇总部分,收集2016年万余条瓷器拍卖数据,供读者对照检索。本书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古董文化底蕴、艺术魅力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深受拍卖行业,收藏家,艺术家喜爱。
粉彩为釉上彩瓷器种之一,始烧于清代康熙晚期,清代雍正时期为其烧造成熟期,乾隆朝为其鼎盛时期,并成为瓷器釉上彩的主流。作为清代釉上彩瓷的重要品种——雍正粉彩,也是当今收藏的一大热门。本书详细介绍了粉彩的起源、发展、制作,以及雍正粉彩的制作过程、釉彩品种、纹饰特征、器型变化、款识书写以及市场价格,为研究和有心收藏雍正粉彩的读者提供了全面、详实的资料。
俗话说:“人靠衣服,马靠鞍。”“三分长相,七分打扮。”此话道出了装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作为“土与火的艺术”的陶瓷器,同样离不开装饰。除刻、划、印、镂空、塑贴等装饰技法外,陶瓷器的装饰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彩装饰,另一类就是釉装饰。由于釉是形成瓷器的必要条件,所以中国古代瓷器以釉作为装饰的历史比以彩装饰的历史要早,可以说釉装饰与中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息息相关。从三千多年前商代原始瓷上的青釉算起,中国古代瓷器从单一的青釉,逐渐发展到后来的黑釉、白釉、花釉、酱釉、黄釉、绿釉、红釉、蓝釉、紫釉等等,把中国陶瓷百花苑装点的色彩斑斓,绚丽多姿。 本世纪以来,对于中国古代陶瓷器的研究、欣赏和收藏,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股热潮,至今不衰。外众多的专家和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取得了
近年来,明清官窑瓷器广受关注,并在世界各地文物市场上屡创佳绩,因而成为藏家的宠儿。本书详述明清官窑瓷器的发展历史,结合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介绍了明清流行的各种彩瓷和颜色釉瓷的工艺、造型、纹饰、款识特点及收藏情况等,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鉴赏、收藏明清瓷器的重要参考书。
经过不懈努力,凝结了笔者郭富纯、孙传波多年心血的日本古陶瓷研究专著——《日本古陶瓷研究(精)》一书终于付梓完成。本书从馆藏日本陶瓷器中精选出116件(套)有时代代表性的器物,结合大连文物店收藏的日本陶瓷器13件、华侨博物院收藏的日本陶瓷器21件(套),同时借鉴从日本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等收藏的各大古窑中选取的典型器物183件(套),进行综合研究,不仅为读者带来更为直观的视觉感受,也为日本陶瓷器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