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竹木牙角器全集》是国家中画部、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中国美术分类全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书共六卷,包括牙角器一卷、竹刻一卷、木雕二卷、家具一卷。本书为《中国竹木牙角器全集》第五卷,选录了战国时代至清代木制家具精品,供广大收藏爱好者欣赏。
弥勒是梵文“maitreya”音译,意思是“慈氏”。弥勒是未来佛,出生在古印度南天竺婆罗门家族,父亲名修梵摩,是一名大臣,母亲名梵摩月,是一位公主,可见其出身高贵。 现在民间雕刻艺人也都在以布袋和尚为原型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并且充分抓住了弥勒的三大特点,特点一,张口咧嘴,笑容满面;特点二,袒胸露肚,大腹便便;特点三,身边必有一个布袋子,以此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期待。
目前市面上橄榄核雕很常见,但是桃核雕作品却很少见。桃核雕虽少见,但并不小众。之所以少见,是因为桃核纹路密而杂,不似橄榄核光滑,所以雕刻难度大。我国 早期的核雕选材均已桃核为主。大家熟知的明朝魏学洢所写的《核舟记》,就表达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而王叔远所雕刻的作品就是在桃核上面完成的。 本书对桃核雕作品进行多角度展示,教会读者辨真假、识优劣,掌握鉴赏要点。书中还详细讲解桃核雕刻的历史渊源, 正大家对小型雕刻作品的误解,并选取了常见问题对读者进行解答,内容简单明了。
本书详细介绍了橄榄核雕原料的挑选、核雕的传统图案以及核雕工艺的传承等,从把玩、收藏、欣赏等各个方面为玩家指明如何感悟橄榄核雕刻的艺术魅力。并配有众多精美的图片,力求全面而准确地为读者展现橄榄核雕的工艺。
竹木牙角器的收藏涉及面广,器形、技法多样,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为了便于初学者对竹木牙角器的收藏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本书以问答的方式,对竹木牙角器的发展概况、风格特点、工艺、流传情况、收藏行情等作了介绍,并配有许多图片供欣赏。读一读这本浓缩着与竹木牙角器收藏相关知识的书,能帮助你理解、体味竹木牙角器妙处之所在。 竹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专门艺术。由于不易保存的缘故,在考古发掘中发现甚少。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彩漆龙纹竹佃(图1),是现在已知较早的竹雕器。竹勺以龙纹及编辫纹为饰,并用浮雕、透雕两种技法,精美而珍贵。《南齐书·明僧绍传》记载齐高帝赐明僧绍竹根如意笋箨冠。北周庚信《奉报赵王惠酒》诗有“野炉燃树叶,山杯捧竹根”的诗句,可知当时雕竹制器的概况。唐代竹刻在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达摩全称菩提达摩,天竺僧人,南天竺香育王的第三子,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他是个远涉重洋来中国弘扬佛法的僧人,比唐代玄奘西天取经早一百多年。 本书收录了采用现代技法雕塑的达摩,多为观赏和收藏品,其作品讲求造型、神态、线条的和谐。木雕工艺大师和民间雕刻艺人以达摩的传奇故事为蓝本进行构思和创作,并巧妙地利用木材的自然形态,如纹理、色泽、态势、枝、须、洞、节、疤等,来进行创作雕刻,将艺术创作和名贵的材质有机的结合为一件件完美的艺术作品展示于世。
暂无内容简介。。。。。。
明清民间木雕是明清家具的孪生姐妹。 如果说明清家具是[木质的诗篇],那么,明清民间木雕就是[木质的史记]。 明清民间木雕不仅具有明清家具的诗情画意,而且是一部民风民俗的百科全书,它全是景式展现了从明代到清代五百余年间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画面,具有绝版式的历史文献价值和珍贵的民俗史料价值,是一块极为罕见的原生态文化资源。 本书包括:历史戏曲人物、三教九流人物、梅花喜鹊、宝贵福运寿禄、祥瑞动物、民居景观、花鸟、仙禽、盆景、博古、杂项、镂空花板等十七个方面的内容。是一套为明清家具、木雕收藏爱好者编写的鉴赏性、工具性两者兼而有之的读物。
观音是梵文意译,又称观自在、观世音、观世自在等,全称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观音的名字中包含了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思想和美好的寄托。观音菩萨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并称为佛教的“四大菩萨”,是我国民间崇拜的菩萨之一,拥有的信徒多,影响也是*。 本书收录了采用现代技法雕塑的观音,多为观赏和收藏品。其作品讲求造型、神态、线条的和谐,经过大师的精心雕刻,将艺术创作和名贵的材质有机的结合为一件件完美的艺术作品展示于世。
本书通过历史、工艺、传承等多角度、多方面地介绍了青田石雕文化。内容包括青田石的矿区,青田石的品种分类和与他石的甄别,青田石雕的发展历史,青田石雕几大题材的传承,以及青田石雕的收藏保养等,深入、详细、全面地介绍了青田石和青田石雕,是收藏爱好者的有效的指南。
明清民间木雕是明清家具的孪生姐妹。 如果说明清家具是[木质的诗篇],那么,明清民间木雕就是[木质的史记]。 明清民间木雕不仅具有明清家具的诗情画意,而且是一部民风民俗的百科全书,它全是景式展现了从明代到清代五百余年间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画面,具有绝版式的历史文献价值和珍贵的民俗史料价值,是一块极为罕见的原生态文化资源。 本书包括:历史戏曲人物、三教九流人物、梅花喜鹊、宝贵福运寿禄、祥瑞动物、民居景观、花鸟、仙禽、盆景、博古、杂项、镂空花板等十七个方面的内容。是一套为明清家具、木雕收藏爱好者编写的鉴赏性、工具性两者兼而有之的读物。
《抱佛脚丛书·中国古玩鉴识系列:鉴识竹木雕》作者汤兆基先生是著名的书法篆刻家、文物鉴赏家、《上海工艺美术》主编,长期从事古代工艺美术的研究工作,本书虽然著墨不多,但却是其数十年研究的心得,言简意赅,诚为竹木雕收藏者的良师益友。
敲击块石片开始,人类文明正是通过人手的不断劳作得以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呈现出今天这样多姿多彩的景象。工业化以来的三百年,我们将太多的工作放任机器做去了,然而机器的制作毕竟过于生硬和整齐划一,当我们被这些生产线上制造的产品包围的时候,突然会发觉,生活变得缺少灵性、美感和古典的气质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四处寻访他们的祖辈们用手制作和使用过的器物。瓷片、玉佩、银簪、木器,一块木雕板、一把紫砂壶,甚至于一砖、一瓦,它们都经历过先人用手精心琢磨,保留有先人的体温,镌刻着我们民族的图腾。偶尔得之,就像珍宝一样地倍加爱惜,并在搜寻与把玩的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与慰藉。 传统手工艺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玉器、丝绸、漆器、瓷器和明清家具等均为世界手工艺制品中的翘楚,在
东阳素有“雕花之乡”的美称,木雕历史源远流长,清朝乾隆年间,曾有一次组织400工匠进京修缮宫殿的壮举。 东阳是古代的郡名,是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从会稽郡中分置出来的小郡,郡治设在今天的金华,辖境大致包括浙江金华江、衢江流域各县。南朝陈天嘉三年(公元562年)后改名为金华。 东阳木雕主要用于建筑装饰,如建筑构架、门窗等部位;还用于家具装饰,如屏风、壁挂、箱、橱等器物,在*观赏的工艺陈设领域,也留下了无数精美绝伦的作品。 东阳木雕特别注意保留木质原有色泽、纹理,不髹漆,不贴金,被称为“白木雕”。东阳木雕借用散点透视或鸟瞰透视法构图,常用的技法有浮雕、圆雕、镂空双面雕、阴雕等,以浮雕为主。浮雕中的浅浮雕画面深度在2-5mm之间浮雕中的“满地雕”是在器物表面满雕纹饰,密不露地,但
福寿是“福、禄、寿”三星的合称,也就是中国民间崇拜的福神、禄星、寿翁的合称。现在民间对于福禄寿三星的理解已经没有一个完全固定的形象了。不同的雕刻艺人所塑造的三星形象,也都是在前人塑造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或者杂糅进各种有关的美好意向。 本书收录了采用现代技法雕塑的福寿,多为观赏和收藏品。其作品讲求造型、神态、线条的和谐,经过大师的精心雕刻,将艺术创作和名贵的材质有机的结合为一件件完美的艺术作品展示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