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作为享誉全世界的艺术瑰宝,是我们认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依据,然而当我们面对网络上海量的图像和文字资料,却发现尽是看不懂的满天神佛和残缺磨灭的壁画人物。那这些壁画曾经是什么样子?于是壁画的临摹成为延续敦煌壁画生命的方式,成为一项代代传承的事业,这些作品使得壁画具备完整性和历史沧桑的美感。 本书以敦煌的历史背景和故事为主线,通过艺术家们的临摹作品,梳理壁画背后的故事,以壁画作品为主,文字为辅的形式将画册与科普相结合,展现一个全貌的敦煌。这样的方式既有助于加强当代人对敦煌的理解,也可以赋予敦煌壁画全新的生命力。 莫高窟第254窟《舍身饲虎图》、莫高窟第257窟《九色鹿本生图》、莫高窟220窟《观无量寿经变》、榆林窟第2窟《水月观音》、莫高窟第3窟《千手观音》以及各个时期的飞天、藻井、
本选题是依托于《海外国宝全书》衍生的版本,分为10册,每册96页。海外博物馆馆藏文物不仅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以及信息的不对等,许多人对这些海外的中国国宝并不了解。因此,这套《海外国宝档案》以 轻阅读 的形式,通过200多件海外馆藏国宝 讲述 的故事,让人们认识、熟悉它们,以中国人自己的视角,重新检视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审美,减少距离的隔阂,让理性、专业又简明的阐释作为引导,让孩子和家长们足不出户去了解这些艺术作品之美,思考是什么吸引了西方人的注意力去收藏它们,进一步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本书共收选了500张唱片,内容均为外国古典音乐,包括20世纪作曲家的作品。此书收选唱片的取舍原则,首先是根据曲目的重要性而定,有些唱片演录都很好,但曲目过于冷僻,或地位较低,遂只得舍弃;其次本书在收选唱片时尽量兼顾演奏(唱)和录音两个方面,而在两者无法兼顾的情况下,本书则以演绎为先、录音第二的原则来取舍。 本书所选唱片,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指这一特定版本的CD形式,也指它的LP形式。但考虑到市场销售中LP已属罕见,CD便自然是主要形式了。也因为这一缘故,本书所登唱片封面的图片多数是CD。由于各唱片公司不断再版这些唱片,其封面和编号并非固定不变,因此切不可死认封面和编号,而应认定演奏(唱)者、乐团及指挥和录音时间。
我国陶瓷历史悠久,古陶瓷深受世人青睐,外倾其毕生精力搜集、珍藏、探索和潜心研究者不乏其人。近几十年来,随着国家对文物研究和保护力度的加强,有关部门对一些历史名窑相继进行了程度的发掘与整理,所掘精品迭出不穷,弥补了古陶瓷鉴赏中历史资料之不足。一些古陶瓷研究与鉴赏中的难题,也随着手资料的获得,迎刃而解。不少文物专家、学者,穷其一生着力于一个窑口的探索与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之成果。 江西美术出版社从需求和可能出发,策划出版《中国古代名窑系列丛书》,以各窑系、窑口古瓷的鉴赏命题,约请各方专家著述,这对于系统介绍唐宋以来各名窑名瓷详情、弘扬传统文化,实为可贵。每部书稿资料翔实,论述周详,剖析精微,相形于时下众多泛泛雨论的鉴赏之作,实为述而有纲,言而有物。垂注于古陶瓷的鉴赏者如能从一
本书包含《古玩杂项》上卷、《古玩杂项》下卷。
朗顿·班觉创作的藏文长篇小说《绿松石》,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时代背景,用一颗绿松石作为小说的主线,讲述了班旦一家三口的悲惨命运。《绿松石》是西藏和平解放以后,用藏语言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将时代大背景同人物的命运紧密联系,注重塑造典型形象、典型环境,来揭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更为重要的是,作者根据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广博的知识,将旧西藏社会上至噶伦下至乞丐的生活以及藏族传统的风俗礼仪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和描绘,向读者展现了一幅旧西藏社会世俗生活的画面。作品发表后,在整个藏区引起了空前的反响,成为现代藏话言文学创作矗勺典范之作,也成为西藏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分水岭,开辟了现代藏语言文学创作的先河,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青铜器全集(12)·秦汉》内容简介:研究中国青铜器的传统,北宋末以来一直以三代至汉为基本的时间范畴。这套《中国青铜器全集》承此传统,把古代称为四裔的那些族群的青铜器以及铜镜列为专目,单独成卷,主体部分十二卷即以秦汉为末卷。如和三代青铜器相比,秦汉青铜器已失去了从前那种居于文化中心地位的光彩,却以质朴的气息,开始了写实的传统,反映出一种新的时代精神。正是由于这些新特点,秦汉青铜器仍是中国古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古代艺术中的瑰宝。
福州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浙江昌化鸡血石、内蒙古巴林石乃四大候选国石,以及四大有名印石材料。黄键琳、钱高潮、任保顺、夏法起、杨毅臣编著的《中国四大印石图谱(精)》较全面地介绍了这四大印石的文化、历史、开采、品种等内容,并配以大量的实物图片为例,是一部的印石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