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宫全书》囊括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南京故宫及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分别对它们的历史、建筑和收藏进行了详细介绍。 北京故宫,作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古建筑群,以其宏伟建筑和近90万件文物,承载着明清两代的兴衰记忆。台北故宫则珍藏了南迁的瑰宝,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纽带。沈阳故宫,清朝入关前的皇宫,展现满族宫廷建筑典范与清文化起源。南京故宫遗址,虽已沧桑,仍诉说着明初的辉煌历史。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以现代设计融合国际视野,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 这五座故宫,以其瑰丽的建筑和丰富的收藏,共同绘就中国故宫文化的壮丽图景。本书通过这五座故宫的镜像,引领读者穿越千年,领略帝王风采、匠人智慧与学者深邃,是一次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让人在品味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中,
图像无处不在。然而,为何有些图片能得到成千上万个点赞,甚至成为视觉文化的标志性坐标,有些则不会,图像是如何俘获、惊艳、催眠我们的?杰出的设计理论家里卡尔多·法尔奇内利采用了 不同于以往艺术书籍的范式,将文艺复兴的绘画与库布里克的电影放在一起,将抽象艺术与当代广告作对比,解释了图像是如何被设计、创造的,以及背后的原因。
《2021年古董拍卖年鉴》包含五册书,每册书内容都分为两部分,其一、彩色图录部分,精选了8000余幅2020年度各类艺术品彩图,附有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拍卖信息,书中艺术品图片印刷清晰,赏心悦目;其二、拍卖数据成交汇总部分,收集2020年40多个艺术品门类5万余条拍卖成交数据,方便读者对照检索。本书是对中国艺术品投资现状和艺术品收藏价值进行的集中展示,是古董艺术品集中呈现的纸上博物馆,本书连续出版21年,深受艺术品拍卖行业,收藏者和普通大众读者喜爱。
《2022年古董拍卖年鉴》包含五册书,每册书内容都分为两部分,其一、彩色图录部分,精选了8000余幅2021年度各类艺术品彩图,附有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拍卖信息,书中艺术品图片印刷清晰,赏心悦目;其二、拍卖数据成交汇总部分,收集2021年40多个艺术品门类5万余条拍卖成交数据,方便读者对照检索。本书是对中国艺术品投资现状和艺术品收藏价值进行的集中展示,是古董艺术品集中呈现的纸上博物馆,本书连续出版22年,深受艺术品拍卖行业,收藏者和普通大众读者喜爱。
《2019年古董拍卖年鉴》每册书都分为两部分,其一为图录部分精选了2018年度艺术品的拍卖记录,按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排序。其二为拍卖数据成交汇总部分,收集2018年万余条拍卖数据,供读者对照检索。本书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古董文化底蕴、艺术魅力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深受拍卖行业,收藏家,艺术家喜爱。
翡翠作为玉石大家族中重要的成员之一,深受东方人的钟爱,特别是中国人对翡翠更是情有独钟。东汉班固的《西都赋》就有关于翡翠玉的记载,距今约2000年的历史。但翡翠真正进入中国却是明朝以后的事情,清朝末期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贡品,被皇室贵族视为珍玩,特别是慈禧,对翡翠更是倍加宠爱,经常向粤海关索取。其价格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和田玉,赏玉、佩玉和藏玉蔚然成风,翡翠成为中国玉石的后起之秀。 当今,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翡翠又迎来了第二个发展的鼎盛时期。对翡翠的运用在秉承传统玉石文化的基础上,又增添了现代时尚的元素,从而满足了不同层面和目的的消费需求。翡翠有东方祖母绿之称。祖母绿是西方人推崇的绿色宝石,祖母绿晶莹剔透,颜色浓郁,个性张扬。而在中国,翡翠却是人们为宠爱的绿色宝石。
本书为“文玩鉴赏丛书”之一。实际是《春游社琐谈》和《素月楼联语》两本书,前者是由张伯驹先生主编的“春游社”成员(均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中的一批老精英,各学科享有盛誉的代表人物)关于金石、书画、历史、轶闻、风俗、游览、考证、掌故等方面的随笔文章。这些文章能使人看到高品位的中华文化。后者则是张伯驹先生编著的对联知识的著作,其特点是选博取精,言简意赅,又具一定的通俗性。
高山流水觅知音 《*国古琴珍萃》(增订版)隆重面世 古琴是*国历史*久、艺术水准*高,*具民族精神、审美情趣和传统艺术特征的乐器,也是一种极具艺术欣赏价值的工艺品。一张传世名琴,琴体背面往往会有名人题刻的琴名、题诗、题辞,或篆刻的各种印章。因此,它既是乐器,也是书法、篆刻俱佳的艺术珍品。唐代著名造琴工匠雷威、张越的雷琴、越琴,宋代马希圣兄弟的马氏琴,元代朱致远琴,明代吴门张氏兄弟琴等,都是千百年来人们争相收藏的名琴。 1998年,由*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会同北京古琴研究会邀集海內专家,广集国內公私藏琴,选其精华,编为《*国古琴珍萃》一书,共选出时代分属唐宋元明四代的一百零九张传世古琴刊印。该书自1998年首次出版至今已十馀载,目前市场上早已难觅踪迹。为了满足广大古琴爱好者、收藏者的迫切要求,
《古玺印图典》收录古玺、秦印精品九千四百七十事。纵向以商、西周、战国排序,横向以战国秦、楚、齐、燕、三晋五系编排,又按公玺、私玺、成语玺分类。每方玺印注明释文、出处、特殊印钮或材质,遭附注艺术评论、玺印常识,文字学知识,涉及本字、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形近字、合文等等,是篆刻教学的教材,是篆刻爱好者临摹和创作的工具书,也是学者研究印学和古文字的手资料。
朗顿·班觉创作的藏文长篇小说《绿松石》,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时代背景,用一颗绿松石作为小说的主线,讲述了班旦一家三口的悲惨命运。《绿松石》是西藏和平解放以后,用藏语言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将时代大背景同人物的命运紧密联系,注重塑造典型形象、典型环境,来揭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更为重要的是,作者根据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广博的知识,将旧西藏社会上至噶伦下至乞丐的生活以及藏族传统的风俗礼仪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和描绘,向读者展现了一幅旧西藏社会世俗生活的画面。作品发表后,在整个藏区引起了空前的反响,成为现代藏话言文学创作矗勺典范之作,也成为西藏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分水岭,开辟了现代藏语言文学创作的先河,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汾酒收藏》以历史脉络为主线,从汾酒源起入手,延至清代,简述汾酒的历史、工艺、地位和文化。从民国开始逐步以图引证,对汾酒产品以图文相映的形式介绍历史中的杏花村汾酒、竹叶青酒、白玉汾酒和玫瑰汾酒等实物和历史遗证。
本书精选笔者家藏战国、秦汉、唐宋、金元明清铜镜,进行鉴赏与研究。特别对宋金元明铜镜,就时代特征、造型风格、艺术水平等诸多方面深入考证和论述。全书以200件左右古铜镜为蓝本,分出各个历史时期的藏品,与4个篇章相对应,作为每个篇章的图录。
鉴定科学的研究讲究量化,不是单纯的形而上的凭感觉。所谓量化,对名表鉴定而言就是必须讲形态,而不是感觉。无法量化的机芯打磨、版本繁多的刻字形式基本是不能参考的。鉴定科学能回答是与不是的问题,而非多与少的问题,我们从业人员必须深知。 鉴定结论是多环节的综合体,是综合因素的考量,我们要努力找出简单有效的方法。在研究中做加法,找出辨识真伪的多个点;在传播中做减法,将多点简化为几点,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出结论:这是名表鉴定研究的科学方法。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掌握科学的方法,对未来的鉴定工作大有裨益。本书的初衷,就是以它作为研究方法的探索,抛砖引玉,并通过它对名表鉴定行业有所帮助。 资讯发达的今天,我们的研究或许几天后、几个月后,即被造假者摸出门道,而我们始终相信,魔高一尺,道高
《汾酒收藏》以历史脉络为主线,从汾酒源起入手,延至清代,简述汾酒的历史、工艺、地位和文化。从民国开始逐步以图引证,对汾酒产品以图文相映的形式介绍历史中的杏花村汾酒、竹叶青酒、白玉汾酒和玫瑰汾酒等实物和历史遗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