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先生的400则精美短文集成的《Y先生语录》堪称一绝,真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先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活字典,标新立异,出语有典,理据有度。
《画猫·雅宋》是由天闻角川策划的【画猫系列】第二辑,画集以猫拟人,用千姿百态的猫咪演绎宋朝的绝代佳人、名士才子、休闲娱乐、生活习俗以及饮食文化等内容,收录五十张插画,分为【宋朝红颜谱】【宋朝才俊传】【宋朝闲乐篇】【宋朝百家事】【宋朝食事说】五大部分,展现出独特的宋朝风貌。插画吸取古代工笔和水墨画的特点,借用知名的古画作场景构图,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特邀众多作者为插画撰写小短文,佐以《全宋词》《东京梦华录》《梦梁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等古籍中的相关记载,详尽地解说了插画所描绘的典故,画集既有独特的画面感,又充满了知识的趣味性。
先父丰子恺先生把自己的漫画创作分成四个时期:写古诗句时期,写儿童相时期,写社会相时期,写自然相时期。其中写古诗句与自然相都是以古诗词为画题的风景人物画,只是前者寥寥数笔,没有着色;后者大都作于抗日战争爆发后,往大西南避寇,受沿途山水启发,画面比较复杂,起初因条件不备,只用单色出版,后来才加以敷色,供展出用。本书中的100幅风景人物画,大都选自1945年出版的丰子恺先生自编的《子恺漫画全集》。 因此丰子恺先生的风景人物画,题的是古诗词句,画的却是现代的人物,而且具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称自己这种画为“古诗新画”。“古诗新画”,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创新,是现代山水画。 现代人不熟悉古诗词的意境。上海古籍出版社还特意请史良昭和丁如明两位先生为这些古诗新画作解读,而且把诗词的原文找出来附在后
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栊,便是十分心情。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我最喜欢其中的《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和《会议》。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少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正如丰先生所说的“暂时脱离尘世”,是快适的,是安乐的,是营养的。 丰子恺漫画的原作,市场上已很难见到。他的水墨画流入市场的比较多。本站现收录丰子恺漫画 173 幅,含丰先生所作的一些文章插图,远远说不上全面,但已是我多年奔走收集的心血了。
"五年前,一座“巨塔”从天而降,落在城市中心,人心波动,众说纷纭。五年后,沉寂多年的“巨塔”突然释放不明信号,并突然裂变!与此同时,巨灵靠前理工学院附中在校生艾因斯坦无意中解开了量子魔方,与巨型机甲量子17号基因互联,提前促成了试验状态下的机甲出舱。一场万吨巨型机甲与不明生物的激战一触即发,然而,这只是刚刚开始……地外来客已经侵入,一个久远的秘密正在揭开……"
随着爷爷尸体被盗,神秘少女冯宝宝突然造访,接连出现的异能人士打破了少年张楚岚平静的校园生活。
读庄锡龙的漫画作品,更真切地感受到他作品中那浓得化不开的平民意识。他的漫画素材,大多取自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不平这事不解之疑不公这理;他的漫画构思,大多采用平民视角,以下层民众的思维方式处事方式乃至说话方式,来表现漫画的主旨;他的漫画语言,平易近人平实朴素明白晓畅,即使没文化的读者也可以一目了然;他的评论观点,更是毫无保留地站在老百姓一方,对弱者的处境表示深切的同情,同对造成这种处境的官僚主义、贪污腐败、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等等官场积弊,他却从来不讲什么含蓄和委婉,而是旗帜鲜明地痛加鞭笞,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其嫉恶如仇的态度溢于纸幅之外。读他的部分漫画作品,你会感到痛快淋漓。这同他这种平民价值取向,无疑同他的平民出身和早年的谋生经历密不可分。漫画需要观点的,它不像其他艺
《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内容简介:本书是丰子恺写孩子、画孩子的图文结集,分“话孩子”和“画孩子”两部分,精选丰子恺的儿童散文四篇和黑白、彩色的儿童漫画两百余幅成书。 儿童是丰子恺极为擅长的题材,他痴爱儿童的天然率真,常揣度他们的所思所想,形诸纸上。丰子恺关于儿童的作品天真流露,佳作众多,传达出一片赤子心,同时也渗透着大人与孩子之间的深厚亲情。
《丁聪插图信集》收集了一些丁聪在报刊、小说杂志上的插图作品。作品、人物、性格、特征用夸张状态表现出来,具有漫画的味道,幽默风趣。作品和用笔不多而主次交代明确,线条优美肯定,形象结构简洁中取得细致,画面总是令人感到干净明快。本书对美术爱好者大有俾益。
2500年前东方的圣者佛陀悟到了生命的实相:什么是苦,苦形成的次第过程,消灭苦、通往无苦的解脱自在之道,也就是有关人产生烦恼痛苦的原因和达到清净、解脱境界的修行法。佛陀在树下证到了什么?佛陀说法四十余年,苦口婆心殷殷教诲,到底他都在说些什么?《漫画:彼岸之道》次第呈现佛陀的基本教法,是蔡志忠先生关于人生智慧的集成之作,启发读者了悟:世间万法无我无常,此岸彼岸存于一心;生起正信,把握当下,不断向内观修,步向六工性不二的圆满境界,获得当下到彼岸的人生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