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雕刻艺术是中国烹饪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食雕工作者们运用了整雕、浮雕、镂空雕、组合雕等不同的雕刻技法,交果蔬、琼脂等食用雕刻成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楼亭阁宇、吉祥人物等种类繁多、精美绝伦的食雕作品,并巧妙地应用在菜品中,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更丰富了视觉上的审美享受。食品雕刻艺术腐朽为神奇,从而更深层次地诠释了中国烹饪文化的博大精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餐饮行业经济飞速发展,餐饮市场日益繁荣。食雕在餐饮市场上越来越显示出很强的展示性。 此书介绍了拉刻套刀工具,着重讲解了快速食雕拉刻刀技法和应用。以实用性为基础,有简有繁,配合操作光盘,便于学习。书中精选了本人的一百多幅作品,既有精细小巧的盘饰小雕,又有气势宏大的展示作品。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区,这里长期居住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满、乌孜别克、俄罗斯、达斡尔、塔塔尔等13个民族,人口1963.11万人。在这民族众多的地区,有着丰富而又独特的饮食文化,这些饮食文化鲜明地反映了新疆农牧区和多民族的特色。 新疆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在祖国的西北,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其中沙漠和戈壁占新疆总面积的40%以上。这里干旱少雨,温差大,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绿洲面积占新疆总面积的4%以上。在这种自然地理环境中,形成了蔬菜品种少,数量不多,以牛羊肉为主的饮食文化。 在历史上,居住在这里的民族很少吃蔬菜,因而菜肴也较少。在2000年前从汉朝嫁到乌孙国(今伊犁一带)的乌孙公主在一首诗中写道:“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用香卤水煮好,又用熟油辣汁和调料拌得红彤彤的,牛脑壳皮每片有半个巴掌大,薄得像明角灯片,半透明的胶质体也很像;吃在口里,又辣、又麻、又香、又有味,不用说了,而且咬得脆砰砰的,极为有趣。这是成都皇城坝回民特制的一种有名的小吃,正经名叫“盆盆肉”,诨名叫“两头望”后世称为牛废片便是。华灶初上,担子摆好,一锅白如雪脂的奶汤热气腾腾,吃头道汤的饕客,早已坐于板凳上,迫不及待了。先生一碗清汤抄手,或下一碗韭菜叶子面,或冒二两米饭,在瓦盆中挑选两片猪心子、连肝肉、肥瘦相连的块肉切一碗肥肠,上浇温江酱油、熟油辣子、撒几颗葱花,加一撮芽菜,应有尽有的佐料齐放,或坐或站,文吃武吃,悉听尊便……
中国饮食发展到“满汉全席”,可说达到了颠峰。它兴起于清进中叶,集天下之珍,兼满、汉、蒙、回各族烹调技法,对可利用的普通原料、山奇野味加以精工细制。相传吃此宴需2-3天,菜点达230余种。当时依各地物产的不同及口味的差异,菜谱已不尽相同,传至版本也多有出入,对此无需究其何为正宗。此次周锦先生集40年厨师之经验。加之深厚的宫廷菜功底,在遍访名家、学者的基础上,编纂、整理、出版此书可以说是集古人经验之精华,地展现了“满汉全席”的风采。其高超的烹调技巧,灵活变化的口味风格,选料的精致严谨,都可为当代厨师所借鉴学习。 “古为今用”并非倡导“琼厨金穴”,追求豪华的饮宴,而是通过学习、借鉴以“去粗取精”,使这一古老饮食文化瑰宝更好地为现代社会服务。 此书用详细的文字和照片展现了“满汉全席”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