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最有价值的内容之一,是为造桥工匠立传。我们这些人,头顶教授、建筑师、工程师之桂冠,备受当代社会和民众的尊重,其实不过是古代工匠的继承者。中国的传统文化,鄙薄奇技淫巧,藐视工匠之属。工匠的名字和事迹在正史中几乎空白。鲁班只留了一个名字和些许传说,李冰父子只是都江堰工程的领导者,实际的设计施工人员有谁知道,兵马俑、长城、大运河的建造者的姓名事迹无人知晓。刘杰及其合作者在十分艰难条件下挖掘收集工匠世家的资料,记录入书,留作信史,实在功德无量。面对前辈匠人的杰作,我辈作为继承人只觉汗颜,他们虽然姓名事迹湮没,但作品传世数百年至今光焰照人。而我们的成果论文有多少能历数十年而不被遗忘。我的博士、教授、博导、理事长的头衔,相形之下只可视作顶上尘土,过眼烟云,何足道哉!
同里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同里》一书通过“地”“道”“风”“物”四个板块的逻辑,以独特的视角梳理了同里镇的文化、地理、民俗、美食等内容,面向热爱地理文化的旅行者等人群,图文并茂。
如此一个山水江南,引清乾隆帝六次移驾造访,但他并没有我们幸运,可以信步于民间,在更幽深处寻香觅迹。浙江的旅游资源满目琳琅,风景名胜区就有120多处,由吴越文化衍生出的文学艺术、民俗民风令人目不暇接,更有勾人味蕾的各路小吃在向你的舌尖召唤。本书90多幅地图引你进入这旅游胜境,彩色章节图文并茂,更有多处无微不至的小细节等待你去发现。对于那些打算去浙江或者把浙江作为梦想中的目的地的人来说,本书极具指导意义。
如果要将“江南”二字到某个点,苏州便是其中之一。古人把它比作天堂,才子、帝王无不眷恋这张温床。而今,人们在傍水而居的小镇里忆江南,也有人通过游园来圆江南梦。在清雅的园林里回味一曲《牡丹亭》,转身便投入烟火气十足的石板小巷。步出城外,依然有渔舟唱晚和烟柳如画。有市井,有雅集,又不脱离时代,这才是当下江南该有的气质。苏州在这截然不同的两种气象中变换:一面是固守旧光阴的“姑苏”,一面是高歌猛进的现代大都会。静与动、慢与快各归其位,在保守与创新中获得平衡。
在浙江,清明前的新茶、盛夏的荷花、深秋的桂子、断桥的落雪,或许都能撩拨你心底的那根琴弦。乌镇、南浔、西塘、绍兴、安昌、慈城,这些熟悉或陌生的名字,都是江南古韵的范本。端丽的山脉和缥缈的江河,如星辰般在山间溪流上的廊桥,水墨浸染的马头墙,高低错落的白墙黛瓦,共同组成山水明妍的浙江。雁荡山与楠溪江是江山图贴切的实景,新安江与富春江又是对古画山水的美好诠释,群山环绕的丽水和群岛棋布的舟山是山水结合的体现。若说西湖是令人一见钟情的秀美女子,京杭大运河则更像一个稳重缄默的男子,那些岁月的沉淀需要时间慢慢品读。浙江堪称中国交通非常便利的地区,航空、陆路、水路皆可到达,若你心底已经泛起捧杯热茶看氤氲水色的念头,带上本书,即刻出发吧!
中山陵可谓现代中国历史记忆的重要亮点,历经20世纪中国政治、社会的剧烈变迁,始终是公共生活领域中的一道独特风景。本书秉承中国史学的叙事传统,融会当代新文化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从陵墓、葬礼和纪念仪式等方面考察了孙中山身后形象的塑造过程,并将之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国民革命和“党治国家”体制建立过程结合起来分析,在娓娓的叙事过程中,展现了现代中国政治文化变革进程当中一个相对隐晦的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