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钟灵毓秀的江南水乡,雨巷中的一把油伞、戏台上的一横眼波、园林里的一扇窗景、摇橹船上的一曲小调,都有着婉约的诗文韵味;这里也是辖江临海的壮阔天地,年轻的滩涂上建立了近代工业,海上丝路连接着东方大港的梦想,古运河两岸荡漾出新鲜的风景。南与北、古与今,碰撞交融出多元的江苏,时时在满足你梦里的想象,也处处在创造突破成见的精彩。从园林可一窥中国传统造景艺术的美学,在窄巷穿梭感受老城俗世的烟火气息,而活蹦乱跳的江鲜海鲜、精工细作的淮扬菜与不时不食的苏帮菜,在任意时节都能为你唇齿添香。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千年风雨石头城、屈曲秦淮济万家、无情是台城柳、青溪神女应无恙、浪子回头说周处、堂前燕子今何在、此是晋人游集处、金陵何处谢公墩、风流缱绻桃叶渡、后湖旧冢忆郭仙、更堑都城引漕渠等。 本书是一本有关南京地名文化的小册子,笔者选择了在南京历史上比较有代表性、认知度较高的地名五十余处,对这些地名的来源、演变过程、实际地点等做了分析、研究和论证,对南京地区古代地名的产生过程、命名规律、表现形式做了一定程度的探讨。在本书的编撰过程中,不仅引用了大量古代文献资料,同时也利用了不少*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近几年来,在扬州市委市政府的是坚强领导下 ,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 ,扬州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国际影响逐步扩大,各级领导和全体市民对此给予了由衷的赞叹。建设更加富裕 、文明、秀美的新扬州,是时代赋予扬州人的崭新使命。文化扬州的建设,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为建设扬州文化大市,我们愿意,也能够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扬州历史文化丛书》的出版,是有益的尝试,也体现了一种责任和追求。自2005年年初集中出版《扬州名园》等系列图书以后,由于选题视角较好,又是一次性整体推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令我们倍感欣慰。得到读者的鼓励,我们筹划将扬州的“名”字系列图书加以丰富扩充。因为既要考虑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弘扬扬州优有文化的根本宗旨,又要兼顾为今天的城市建设、名城保护工作提供借鉴与参
《高仓正三苏州日记(1939-1941揭开日本人的中国记忆)(精)》的内容,是作者高仓正三1938年12月被日本东方文化研究所推荐到外务省担任驻中国的特别研究员后,从1939年4月5日至1941年2月28日的日记。1939年9月25日抵达中国以前的日记很简略,并且不是每天都有,显然是经过编者的删节,只留下与他这次中国之行有关的内容。高仓正三到中国后,除了1940年2月15日至5月2日、5月31日至6月6日两次出去旅行,考察了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的一些地方,以及偶尔有事去上海日本领事馆外,其余时间都在苏州,日记说他的住处是“五卅路同益里第三号”。这大概是书名叫作《苏州日记》的原因。高仓正三的身体很不好,日记中屡屡有生病、住院的记载。1941年3月13日在“盘门内新桥巷苏州医院”去世,时年才28岁。
本书是温州旅游体验师写作的旅游报告选编。旅游体验师来自各行各业,有敏锐的洞察力,也是接地气的温州旅游达人,他们独具慧眼、别出心裁的游玩,挖掘出一些新奇的东西,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帮助市民更合理地规划旅游,并利用微信等互动媒体平台宣传推广温州旅游,为旅游爱好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细节化的旅游信息和旅游攻略。
《江苏玩全攻略(2012-2013*全彩版激新版)》涵盖夫子庙、秦淮河、中华门、鼓楼、玄武湖、雨花台、瘦西湖、个园,何园、镇江金山寺、焦山、北固山、寒山寺、观前街、拙政园、狮子林、留园、太湖等热门地区,*好景不错过!《江苏玩全攻略(2012-2013*全彩版激新版)》随书奉送1张特制超大幅南京旅行交通示意图。本书由《江苏玩全攻略》编辑部编著。
再没有什么词比“风雅”更配得上“钱塘”了。风:风俗,风物,风情,风貌……雅:文雅,儒雅,典雅,高雅……她上溯春秋诗经时代,下达改革开放新世纪,一脉精神,悠悠扬扬,潇潇洒洒,渗入那蜿蜒数百公里的钱塘江流域,渗入浙江大地,演绎了高古沉厚而又摇曳多姿的文脉气运,泽被后人至今。 《风雅钱塘》是浙江电视台同名精品节目的电视文本,但我们读起来却发现它是那么的流畅。从叙述的角度观察,它脱离了电视文本叙述干巴的一些窠臼,着意于一段记忆、一个故事、一片生活的开掘,并努力从小的切口让观众或读者接近那片渐渐远去的风景,从而感受到吴越文化的厚重和博大,亲切与温馨。从对吴越文化的整体把握看,它更偏重对家园中散发出浓郁诗意,给我们精神和物质双重愉悦的那部分进行诠注,没有驳杂,精致和谐。从吴山出发,将
江南,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字眼,说起诗情画意,说起诗与远方,多会想起江南。吴侬软语的绵绵情意,画船听雨眠的浪漫柔情,古镇水乡的岁月静好,都把江南的美勾勒尽了。这是一本描绘江南之美的书,江南的城市之美、古镇之美、山水之美等等都在其中进行了详尽的展示,同时还对江南的人文风俗、文化历史等进行了描绘,用优美的语言、流畅的文字和诚挚的情感向读者展示出江南的风物、独特的韵致、人文的情怀,以及美丽的风景中孕育的江南格调,形成一个独特的 江南味道 。
我们还应当看到,没有特色的文化是平庸的文化,而没有特色、平庸的文化在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较量中将缺乏优势,这是被国内外大量事实证明的真理。 发掘和强化特色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南通的文化,尤其是特色文化,从而科学地评估江海文化在江苏文化乃至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并注意宣传介绍江海文化的独特优势,这与宣传、推介南通独特的区位优势、现有的经济实力和社会环境一样重要,甚至有更深远的意义。而我们目前缺乏的,正是这样的自觉性。从长远看,确立江海文化在江苏与汉文化、六朝文化、淮扬文化、吴文化等同样重要的地位,同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进而更加明确南通今后的发展方向,找到全面提升南通工作水平的关键点,这不仅对南通,而且对江苏乃至全国都有现实意义。我们的文化底蕴如
酷驴的口号是:不走寻常路,只爱陌生人!以什么样的方式面对行走,意味着本套丛书资讯的向度、内容的特质以及丛书的风格。我们所认同和提倡的自助旅游理念是:真实、朴素、简单并且寻求一定意境的行走。 我们的目的是希望本套丛书能够传达一种更为朴素的方式--贴近大地行走而非来回飞机、进出打的,更为新锐的旅游观念--旅游求自由。行四方,知风物;探幽深,会人文;踏艰险,悟精神…… 在含鄱口观看日出,在井冈山俯视大地,景德镇的千年瓷都气派,婺源的小桥流水人家,如果这些还不能引起你的冲动,那纯真天然的武夷山,静谧浪漫的鼓浪屿,江西福建——总会有一个地方打动你……
《江西自助游(2012-2013版)》详细介绍了:江西的旅游景点,同时为读者提供了江西的历史、地理、宗教、气候、民俗等方面的背景资料,与版相比增加了“特色江西”、“路线推荐”等章节,是自助旅行的深度指南产品。
金山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杭州湾北岸,处在沪、杭、甬及舟山群岛经济区域中心和长三角都市圈枢纽地带。西连浙江省、嘉善县,东邻上海市奉贤区,北接松江区和青浦区。全区陆地总面积586平方公里,辖9个镇、1个街道,现有人口55万。境内现有沪杭高速公路、同三高速、莘奉金高速公路3条大交通主线,还有跨海直通舟山、宁波的车客渡码头和沪卫铁路专线,交通便捷,物流畅通。 金山于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置县,以海中的金山岛而得名。6000年前,金山已经成陆,是上海地区早有人类活动的地区之一,位于漕泾镇沙积村的“古冈身”是上海地区仅存的古海岸遗址。戚家墩、查山、亭林等古文化遗址,证明了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金山古文化。金山在上海地区早设治,有时可查超过800年建制的有枫泾、金山卫、朱泾等古
那是一片至今仍让人梦牵魂绕的地方,当作者前后两次从南京开始作者的这次“华东方旅”时,既感到熟悉,又似乎陌生。新的车站、码头,拓宽的道路和变换不断的交通线路,常常让人找不到北,但是去到景点,又依旧是以前熟悉的模样,只是今天大都经过精心“包装”,加上清晰的线路标示和介绍,热情的导游小姐,让人仿佛心理总是涌动着向往。如今到处都在发展旅游,人们已知道保护风景名胜和历史文物古迹的价值了,不过景点的门票,自然也高出了不少。 本书详细介绍了江苏、上海以及浙江的旅游概况,经作者之手为我们串起华东沿线,包括南京、扬州、苏州、上海和杭州等美丽的大中城市以及苏、杭附近的水乡古镇。全书内容丰富,既有详细的景点说明,又有大量的旅游资讯,还附有景点线路图,是一本难得的集可读性、实用性为一体的旅游图书
本书的作者经过长时间的实地调查和分析比较,从江西古建筑中选出十六处加以介绍,包括楼台四处,即南昌滕王阁、吉安青原台、赣州八境台、赣州郁孤台;佛寺及塔三处,即南昌绳金塔,庐山东林寺、赣州慈云塔;道观二处,即南昌青云谱、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书院及文庙四处,即庐山白鹿洞书院、铅山鹅湖书院、吉安白鹭洲书院、赣州文庙;民居二处,景景德镇古陶瓷博览区、乐安流坑村;古城墙一处,即赣州古城墙。这些古建筑,都是知名度高、历史与艺术价值突出、现存状态完好的精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江西古建筑成就的代表。
胜景留人驻,更让人情思幽发的是数千年历史沉淀下的文化。四千年前大禹治水,行止于此;两千多年前,越王建都,与吴相争,河山曾成修罗场;南宋偏安,一度为临时都城。千年积攒,留下会稽山麓巍峨的大禹陵,龙山脚下苍劲的越王台,勾践冶金铸剑的苦耶溪,秦王东巡望海的秦望山,城南的秋瑾故宅和畅堂,城中的周恩来祖居百岁堂…… 胜景托妙笔,山水自文章。绍兴迷人的,岂止是无情的山水?王羲之的别业戒珠寺,为卖扇老妪题扇的题扇桥,兰亭修禊的流觞曲水,陆游悲吟《钗头凤》的沈园池台,徐渭的青藤书屋,鲁迅的百草园,想着前贤的风流韵事,就让人觉得,虽只是平常院落,却因人而分外有情。
楠溪江在温州永嘉境内,以保持完好的古村落而著称——不过这是几年以前的事了,现在的楠溪江,和我十几年前所见,早已不同。古村落基本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新造的砖房,一种随处可见的拙劣的建筑。 陈志华教授从1989年开始,就一直关注楠溪江古村落,他的《楠溪江中游古村落》由三联书店出版后,曾掀起一股人文地理图书热。 本书是三联本的续篇,开始关注鲜为人知的上游。和中游的人文鼎盛相比,上游的古村落僻处山间,鲜见富家宅第,而更多保存了原始的韵味。不过这几年的变化也快,已在步中游的后尘,往日的面貌在一点点消逝,也许三五年后,楠溪江的古村落,就只存在于陈志华教授这样的书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