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纪录片《寻找薇薇安?迈尔》 (Finding Vivian Maier) 获得2015年奥斯卡金像奖提名与广泛传播,薇薇安?迈尔这位神秘的女性摄影师如同一颗彗星,跃入了公众的视野中。尽管薇薇安?迈尔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对我们来说仍是一个谜,但这并不妨碍大家对她产生好奇,甚至成为吸引众多摄影、艺术爱好者的原因之一。从神秘的保姆到先锋摄影师,她的故事只能从她拍摄的14万张照片以及极其少量的关于她生活的事实中拼凑出来。这位神秘的保姆到底是谁?是什么推动了她旷日持久的创作,又是什么使她如此坚决地将她自己和那些作品隐藏起来? 薇薇安的大部分彩色摄影作品比她的黑白作品 抽象。在她的作品中,街头、孩子、陌生人,以及自拍肖像都是主要拍摄内容,这些图像让本属于那个时代 隐形阶层 的人生变得具象可见。 在本书中,世界 彩色摄影大师乔尔?迈耶
本书收录了意大利摄影家老安(Andrea Cavazzuti)1981到1984年在中国拍摄的190余帧照片,记录下了那个“稍息年代”里中国人的一些日常生活场景。 照片里的中国,刚刚走出动荡不安的岁月,尚未来得及拥抱传真手机网络等工具。那是一段罕见的、短暂的沉静时刻,人们在喘一口气,准备跃入即将来临的狂热。 老安的摄影,聚焦于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在端正的构图里,在有限的画幅中,捕捉无穷无尽的细节。它们无意于报道与解释,却留存下一个时代的气氛。>我们将在这些照片中目击自己的记忆,也将看见我们的遗忘,并重新发现有待省察的生活。 本书还收录了陈丹青、刘小东、顾铮的评论文章,老安与奥利沃 巴尔别里、彭磊、冯梦波的对谈,以及老安用中文撰写的风趣幽默的散文作品:《气呼呼的小词典》。
《照片:伊娃·鲁宾斯坦摄影作品1967-1990(典藏版)》所有照片重新扫描制作,并增加了不少新作。伊娃·鲁宾斯坦曾是芭蕾舞演员,后成为摄影师。曾短暂跟随莉赛特·莫德尔和黛安·阿巴丝学习摄影。曾举办过个人全球摄影展,在美国和欧洲开办研讨会。出版了3部版摄影集,2部专著。
《理解曝光》自面世以来一直是美国的经典摄影图书,作为该系列书的全新升级版,本书更新了百余幅高清样片及实用拍摄技巧,旨在激发读者的创作灵感,帮助读者摆脱“自动”模式的束缚,拍出曝光精彩的影像。 延续了之前的写作风格,本书以风趣、易懂的语言向读者揭开曝光的神秘面纱,清晰透彻地讲述了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等与曝光的关系。此外,本书还额外新增了两个很好重要的主题,一个是如何轻松使用便携式闪光灯拍出好照片,另一个则是如何使用手电筒创造性地拍摄光绘涂鸦作品,以激发读者的创作灵感,尽享摄影曝光的乐趣。 本书不但是想要理解和掌握曝光技巧的初、中级摄影爱好者的读物,也能启发职业摄影师拍摄作品。
本书作者魏壁为人谦和低调, 却有颗“不安分”的心, 因为喜爱摄影而辞掉工作专心创作。他的代表作《梦溪》反映出他对摄影的理解, 在拍摄时他虔诚地面对土地, 认为过多的修饰会让画面显得浮夸, 他更侧重于用镜头展现最朴实的美。《梦溪》系列的呈现方式也十分独特, 这是一组裱
《似梦非梦:付欣讲照片背后的故事》作者是在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担任过评委的摄影家付欣,是中国领域里极具影响力的大师级人物。全书浓缩了作者30年创作之精华,详尽论述了有关的拍摄技巧与创作理念。从姿态、造型、构图、用光,到独具匠心的摄影手段。从灵感、构思、拍摄、后期,到经典作品的呈现。付欣凭借三十多年实践经验全方位解答了创作中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充分体现了作者丰沛的想象力、娴熟的影像语言、灵感四溢的创意思维和厚重的东方文化意蕴。不愧为一部创作的经典教科书。
如果说胡武功在影像上追求的是“润物细无声”的平和朴实,那么他在思想理论的探索上则像一位执著热情的战士,他以不懈追求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影像革命。20年前,他和他的同道回顾和梳理了新中国40年来的《艰巨历程》,20年后,他又为呼唤《中国人本》而殚精竭虑。胡武功从未停止过对中国摄影文化的反思与呐喊。这一切与他的影像一起奠定了他在摄影界的地位。30多年来,胡武功用诚实的方式专心致志于记录关中乡村的生活演变,记录堪称历史性告别的生活画面。这些画面为社会学家、史学家、民俗学家、艺术家了解两个世纪更迭之时的民间关中提供了一幅幅最可信赖的原生资料。在他那些朴实无华的画面后面,寄托着他对现实状态入木三分的揭示,饱含着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
阿刘是国际上的风光摄影师,在国际上多次获奖,并且在加拿大和美国办有巡回个人摄影展,同时也是中国、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地专业摄影机构的撰稿人。他还是一位诗人,发表过大量的诗歌和散文,他对大自然独特观察的视角和他本人的诗歌创作经历相辅相成,这令他经常能够寻找到身边不宜察觉的美,即便是人人皆到过的景点,他总能看到和拍出另辟蹊径的意境和角度,将不同种的艺术形式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将空间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摄影是多元化的,不同角度不同拍摄手法都会造就一种风格。他的摄影作品已然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魅力在里面,空间感、远近虚实、视角、构图、光影处理,都透露着他对风光自然的独有感触。这也是要呈现给读者传达美的新的体验。
《罗杰·拜伦 荒诞剧场》为罗杰·拜伦摄影展的画册。罗杰·拜伦(Roger Ballen),1950年出生于纽约,1974年移居南非共和国,长期居住在约翰内斯堡。早年他以纪实手法拍摄南非偏僻村落里白人、布尔人的艰苦生活,后来转向装置摄影,发展出一种重视心理与空间关系的摄影风格,表现人类的存在意识,。摄影师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以自己特有的构成手法,重新安排组织了在他面前的一切,并使之出现了一种新的组合之下的超现实景观。
《摄影的殿堂》跨越摄影艺术的不同风格与流派,收录了20位摄影大师的300余幅传世杰作。从亨利 卡蒂埃-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到罗伯特 卡帕的战斗现场;从奥古斯特 桑德镜头前“时代的面孔”,到塞巴斯蒂奥 萨尔加多眼中的“劳动者”……几乎涵盖了20世纪以来摄影发展历程上的所有重要节点。即便是相似的拍摄主题,亦能从大师们的作品中感受到独特的气质。曼 雷实验摄影的先锋与概念性,赫尔穆特 纽顿黑白影像的视觉张力,赫伯 瑞茨时尚大片的优雅与魅惑,荒木经惟、罗伯特 梅普尔索普对禁忌之爱由压抑到宣泄的情感迸发。 为全面展现20位摄影大师的艺术特点,编者在书中为他们每位都设计了22页的篇幅,展示其各个时期的标志性作品,将人生经历与创作历程贯穿其间,构成一个个独立影展。此外,甄选出的每幅作品都配有精妙评论,帮助读者理解
追捧治愈系良品、小清新超人气经典之续作 告诉您《家庭日记1》之后,森友治一家又发生了什么 毫无雕饰。至真、至纯,让您的心像棉花糖一样被融化 内容均来自于日访问量高达7万次的超超人气博客 《家庭日记 森友治家的故事2》是《家庭日记 森友治家的故事1》的续本,是这个日本普通家庭的又一部生活摄影日记。摄影师森友治继续用他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一家四口以及两只爱犬的日常点滴。《家庭日记 森友治家的故事2》中的主要人物为:森友治(爸爸),阿达(妈妈),小海(长女),小空(幼子),豆豆(爱犬1),糯米团(爱犬2)。本书延续了部的温馨和小清新风格,共收集照片224张,照片时间跨度为2007-2008年。 《家庭日记 森友治家的故事2》与部相比,两个孩子已经在不经意间长大了许多,女儿已是三年级的小学生,儿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