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纪录片《寻找薇薇安?迈尔》 (Finding Vivian Maier) 获得2015年奥斯卡金像奖提名与广泛传播,薇薇安?迈尔这位神秘的女性摄影师如同一颗彗星,跃入了公众的视野中。尽管薇薇安?迈尔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对我们来说仍是一个谜,但这并不妨碍大家对她产生好奇,甚至成为吸引众多摄影、艺术爱好者的原因之一。从神秘的保姆到先锋摄影师,她的故事只能从她拍摄的14万张照片以及极其少量的关于她生活的事实中拼凑出来。这位神秘的保姆到底是谁?是什么推动了她旷日持久的创作,又是什么使她如此坚决地将她自己和那些作品隐藏起来? 薇薇安的大部分彩色摄影作品比她的黑白作品 抽象。在她的作品中,街头、孩子、陌生人,以及自拍肖像都是主要拍摄内容,这些图像让本属于那个时代 隐形阶层 的人生变得具象可见。 在本书中,世界 彩色摄影大师乔尔?迈耶
《骆丹/中国当代摄影图录》里,骆丹早期的摄影创作延续了“在路上”的传统,在《318国道》《北方南方》中,他以电影导演的视角掌控和编辑着摄影作品的特质和节奏,展现了当代现实生活中一幕幕的荒诞戏剧。在路上漂泊的岁月让骆丹相信,人的一切问题都来自于信仰的缺失和灵魂的堕落,基于这种想法,他转向拍摄云南怒江的傈僳族,将人物拍摄得有如仪式感的雕塑,仿佛置身于天地间劳作、生息。为了将镜头凝固的瞬间拉长,展示灵魂时间的永恒,他通过古老的湿版火棉胶摄影技术,将人的灵魂和山石之气印刻在相纸上。
《理解曝光》自面世以来一直是美国的经典摄影图书,作为该系列书的全新升级版,本书更新了百余幅高清样片及实用拍摄技巧,旨在激发读者的创作灵感,帮助读者摆脱“自动”模式的束缚,拍出曝光精彩的影像。 延续了之前的写作风格,本书以风趣、易懂的语言向读者揭开曝光的神秘面纱,清晰透彻地讲述了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等与曝光的关系。此外,本书还额外新增了两个很好重要的主题,一个是如何轻松使用便携式闪光灯拍出好照片,另一个则是如何使用手电筒创造性地拍摄光绘涂鸦作品,以激发读者的创作灵感,尽享摄影曝光的乐趣。 本书不但是想要理解和掌握曝光技巧的初、中级摄影爱好者的读物,也能启发职业摄影师拍摄作品。
本书通过百余幅高清卫星图像,遍数七大洲中那些人类活动后产生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环境变化。雄伟的建筑轮廓、一望无际的住宅区、城郊的村庄布局,无不显露出大都市的发展轨迹。各个大洲的高清图片记录了人类为开垦与采矿而不断占用土地的情形,但从48万米到68万米的高空向下看去,这些地方也有令人惊叹的美。本书还呈现了格陵兰岛上的居住点、沙漠中的绿洲以及南极科考站等生存环境下的景象。 这本大开本的卫星图集显示了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聚焦于人类生存空间中那些令人着迷的细节,并期望以这种直观的方式让公众在意识到自身改变自然的能力后,也相应地承担起对未来应负的责任。
罗伯特·杜瓦诺迷人的黑白照片让巴黎的魅力永世流传。杜瓦诺为巴黎所深深倾倒;这座城市既有安谧静美的怀旧感,也有熙熙攘攘的现代感,这为他的摄影创作提供了一个万花筒式的背景。杜瓦诺在捕捉日常生活的诗意方面有着非凡的天才,从一个优雅地遛着狗的女人到一群过街的小学生,再到那个的市政厅前的亲吻,他有着一双善于捕捉幽默感和辛酸感的眼睛,正是这种眼力使他的作品具有了经久不衰的魅力,为大众所喜爱。
《罗杰·拜伦 荒诞剧场》为罗杰·拜伦摄影展的画册。罗杰·拜伦(Roger Ballen),1950年出生于纽约,1974年移居南非共和国,长期居住在约翰内斯堡。早年他以纪实手法拍摄南非偏僻村落里白人、布尔人的艰苦生活,后来转向装置摄影,发展出一种重视心理与空间关系的摄影风格,表现人类的存在意识,。摄影师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以自己特有的构成手法,重新安排组织了在他面前的一切,并使之出现了一种新的组合之下的超现实景观。
罗晓韵的探索之旅带领我们深入了解北极因纽特人和动植物的生活状况,以及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对世界的影响。跟随她的镜头,我们可以看到夏日的极光,冷峻的冰川,自由的鲸鱼群等绝美的极地景象。世界的极地看似与世隔绝,但生态正在遭遇危机,千年因纽特文明逐渐消失,灾难可能随时会来临。尽管如此,这里的人却依然拥有勇敢而温暖的心,在抗争、在坚持,在的日子,做着即将消逝的迷梦。 本书用丰富的图片和详尽的文字,为我们讲述这些故事。
1990年4月18日,宣布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上海重新回到金融城市的起跑点。从那天起,上海从沉睡中醒来,看着来自浦东的旭日东升,飞速迈开奔向未来的脚步。恰巧,《1991上海》作者恰逢三十风华正茂,漫步在黄浦江畔,体会到了城市微妙的急躁,触摸到奇迹正在剧烈涌动的神经末梢。于是,每天手持相机骑着自行车,行走在大街小巷里,用60000字和300余张当年的纪实照片,展示了1991年前后上海城市的巨大变迁。从1991年到2000年,这代人幸运地见证了梦想中的四个现代化实现,亲眼目睹已经远远超过他设想中的美好理想的实现。2021年,上海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前景。30年前的1991年,正是上海承前启后转型的特别年。《1991上海》记录了这一年上海人生活的点点滴滴。
《宁波人家》以图片和文字相交融的方式记录了138个家庭人物故啊。 和你我一样,他们居住在这座城市, 他们足你的同事,邻居,好友,父母,兄弟姐妹…… 或许,就是你。
罗伯特·杜瓦诺迷人的黑白照片让巴黎的魅力永世流传。杜瓦诺为巴黎所深深倾倒;这座城市既有安谧静美的怀旧感,也有熙熙攘攘的现代感,这为他的摄影创作提供了一个万花筒式的背景。杜瓦诺在捕捉日常生活的诗意方面有着非凡的天才,从一个优雅地遛着狗的女人到一群过街的小学生,再到那个的市政厅前的亲吻,他有着一双善于捕捉幽默感和辛酸感的眼睛,正是这种眼力使他的作品具有了经久不衰的魅力,为大众所喜爱。 本书由罗伯特·杜瓦诺的两个女儿安妮特·杜瓦诺与弗朗辛·德鲁迪耶精心编选,她们从继承的40万张照片中精选出560张照片以飨读者,其中许多照片都是次得到出版。全书还穿插了从杜瓦诺的私人笔记中摘选出来的语句,这些文字富有智慧,让人一窥杜瓦诺的精神世界。
鸟是大自然中自由美丽的精灵,它们的行迹遍布世界各地,有的飞翔于天空,有的游走于陆地,有的遨游于海洋。也许是因为鸟儿带给了人类最初的飞翔梦想,一直以来,人们对鸟类总有一种最强烈的好奇心和亲近愿望。
本书是知名摄影师赵钢在大学时代完成的摄影生涯部作品,既有青年人的单纯与激情,也有成熟摄影师的独立意识和敏锐观察。赵钢从初中时代就一头扎进摄影,得到了摄影家王福春的指导,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明确摄影为自己一生的志业,他决心完整记录自己的大学生活。书中作品的拍摄时间贯穿了大学四年,以及毕业后的一两年,在漫长的拍摄过程中,赵钢既是大学生,又是“旁观者”,这种局内人与局外人的身份叠加,赋予了这组照片耐人寻味的丰富性。它摄取的既是一种感同身受的直接经验,却又经过了成熟的视觉语言的重构。
《另眼相看 马达罗先生镜头下的杭州与绍兴》精选了马达罗先生于改革开放初期摄于杭州、绍兴的104幅作品,其中既有诗情画意的杭州西湖,有清丽婉约的绍兴水乡古镇,也有街头路人劳作的瞬间定格,有弄堂里温馨的天伦之乐。这些在若干年后也将成为历史的影像资料很普通,却很珍贵;不漂亮,却很亲切。万物皆有灵,城市同样有生命。有记忆、有底蕴的城市,它的生命会以绚丽斑斓的姿态绽放。对于城市的老居民来说,回忆总是美好的,这记忆里不可磨灭的烙印,正逐渐消失在他们的视线中,他们只能通过斑驳的老照片和细腻的文字,来回忆往日的风采,唤起心里深层次的东西。对于新居民来说,这些被时光尘封的记忆可以让他们了解30年前城市的社会百态,不自觉勾起对过去的遥想,和对未来的憧憬。
从某种意义来说,朱宪民很早就体认到了影像的纪实价值。收集在这《中国百姓生活的影像》里的图片就是明证。作为一种摄影行为,朱宪民始终保持了高度的统一性,他是旁观者,冷眼热风,江天世界。同时,他还是见证者,一点一滴地、一下一下地把空间中的变化凝固成结实的平面,然后呈现给那些对历史永远怀有敬意的人们。如果我们被朱宪民留存的镜头所感动,那就无异于通过观看把隐藏在他影像中的意义给释放了出来。作为一个影像工作者,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也更有成就感呢?
本书作者是时装摄影师,他把手机对准世界各地正在玩手机的人们,拍下了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不同职业形形色色的玩手机的人。从而昭示这样一个道理:这些低垂的面孔表明,在孤独的方式上,世界大同。
中国摄影金像奖是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摄影艺术奖项。金像奖与中国电影金鸡奖、电视金鹰奖、戏剧梅花奖等项并列,是中国文学艺术界12个艺术门类奖项之一,不仅在艺术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在社会上也有着广泛的影响。《2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摄影作品集》收录了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摄影作品。
《麦积山佛影》主要内容包括《麦积山佛影》凡例,麦积山石窟早期勘察及庐江草堂藏麦积山石窟旧影的时间和价值,天然塑馆在麦积——写在《麦积山佛影》图册之前,二十世纪中国文化部西北文化保护历史回顾,外景,第〇〇三窟——一九一窟,瑞应寺,散落佛像,《麦积山佛影:》旧影文献勘定修改对照表(仅供参考),《麦积山佛影》参考文献,《麦积山佛影》出版后记,《麦积山佛影》图版目录庐江草堂藏本。
《宁波人家》以图片和文字相交融的方式记录了138个家庭人物故啊。 和你我一样,他们居住在这座城市, 他们足你的同事,邻居,好友,父母,兄弟姐妹…… 或许,就是你。
《相与抽象》是一本以马为主题的黑白摄影集,作者李刚拍摄马十余年,出版有《轮回》等关于马的摄影集。《相与抽象》中的照片采用强烈的黑白视觉对比,以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写意视觉表达,同时结合当代摄影的抽象拍摄手法,讲究光影、构成、意象相结合的图片呈现。摄影师通过明暗、形状、环境特征来突显马的无畏精神,表达自己对马的喜爱。
一条宽阔的河流,横贯渔村南北两个巨大的湖面,纵横交错的内河,流经渔村的各个方向。清晨,晨曦掩映着渔村墨色的屋顶、蜿蜒的江河、狭窄的弄堂,她摇曳着江南水乡独有的线条。 这就是江南绍兴一座活着的千年渔村——则水牌。 2500多岁的则水牌人文积淀丰厚。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因“季水碑”“测水碑”“金木水火土碑”对虞绍平原的水利功绩来到则水牌,并题写了村名。则水牌依运河而兴盛,运河是渔村的主动脉,内河是她的血管。悠悠的水巷,沿河而建的建筑,依河而居的渔家,绘制了一幅充满神韵的江南水乡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