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月至10月,一场动物的大迁徙,在坦桑尼亚鹅塞伦盖蒂大草原与肯尼亚的马塞马拉大草原之间上演。200多万头的动物浩浩荡荡地由南至北列队迁徙,而凶猛的肉食动物跟随其后。这是大自然的一场恢弘巨制,是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直接体现。本书以作者苏菲带着她的孩子参与到了一场盛大的大自然动物派对之中,见证了本能与野性的天国之渡。内容以文字、相片与手绘相结合,图文并茂地描写了带着孩子畅游肯尼亚动物大迁徙的过程。还会加上二维码扫一扫身临其境功能。会播放独家的肯尼亚旅游局所摄制的动物大迁徙的浩瀚场面,使读者可以身临其境。
老字号是城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宝贵的经济文化资源,也是一张城市名片。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各类快餐文化的诞生,让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青年人,对广州老字号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甚至欲了解而无从知。本书将从历史、人文、艺术的角度,搭配一百多幅手绘图画,向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介绍四十八家广州老店铺,让年轻的读者能了解这些老字号的故事和它们所代表的文化,同时也期望通过本书的新颖手绘创作形式,细腻地展现广州老字号淳朴的一面,为读者讲述广州一间间老字号经历百年风雨的传承精神!
本书共16课,分上、下编。通过谈论中国名胜古迹及文化景观,训练学生口头成段表达能力和连贯程度。 本书配有录音磁带3盘,请单独购买。
90后情侣Roy和Sue相恋9年, 各自从名校毕业后, 在北京名企就职。后来同时辞职放弃稳定的工作,共同旅行了五年。2019年,他们开启了一场 住到全世界 的流浪。用12个月的时间,旅居12个截然不同的国家,深刻感受那些遥远又真实的日常。本书将他们旅行中的见闻集结成册,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作者在途中经历的感动故事,希望能传达给热爱旅行、向往自由的人千百种生活的可能性。
本画册以精美图片为主、简洁优美文字为辅,重在 一图胜万言 ,通过 画说 形式,简洁明快,引人入 深 ,全方位、多角度、全媒体向世界推介深圳这座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城市的概貌。 画册内所有文字内容均以中英文双语呈现,便于海外传播及外籍人士阅读使用。画册拟以深圳各区为主线,共分为12个篇章,包括深圳9个行政区、大鹏新区、深汕合作区及前海合作区。每个区优选20 30张最具代表性、有震撼力的图片,辅以简要、硬核的文字介绍,生动展示城区特色及风貌。
在几个世纪前,即使伟大的探险家,也只能游历世界少数几个著名城市,然而现代发达的交通,却能将人们送去天涯海角,你可以在短短几天内就享受到:巴塞罗那热情奔放、佛朗明哥式的生活方式;巴黎河左岸午后充满人文气息的咖啡时光;纽约百老汇历久不衰的精彩歌剧;或者漫步在京都落英缤纷的哲学之道上。 “100魅力城市”是一本协助你让梦想更加完美的旅游书籍,图文并茂的介绍,带领读者体验当地生活,走一趟人文风情的深度之旅,拜访世界上 100个*独特魅力的城市,从欧洲的中世纪城镇,到中东的传统市集,再转往西方的现代摩天大楼。 虽然100个城镇的风貌各不相同,但都有个共同点:它们的居民与历史均孕育了无法磨灭的性格,展现在昔日统治者兴建的宏伟建筑、旧城中心狭窄巷弄内的神庙或教堂高塔,以及林荫大道旁多姿多采的生活上这些美
三晋故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以及遍布全省的地面文化遗存。探寻山西的历史,可以看作一次对于传统中国文化的整体回味。本书由《炎黄地理》杂志社李礼主编,通过对山西诸多胜迹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的追寻,以点带面地辐射了整个三晋地区的文化版图。本书是一次对三晋文化历史血脉的追寻,是对山西乡土文化和人文之魂的触摸。 《晋回忆--人文中国的历史之旅》由《炎黄地理》杂志社几位主笔深入目的地探寻访问,由《炎黄地理》杂志社知名的人文摄影师长时间拍摄,文字底蕴深厚、形式唯美,图片把握人文摄影的路线,在光影中捕捉山西故地人与文的互动、社会与自然的交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人文地理精品。
作为旅游活动的承载者,旅游景观是影响旅游地的旅游地位和旅游特色的主要因素;而对旅游景观的鉴赏,又是决定旅游者旅游品质的直接因素。因此《旅游景观鉴赏》是一本实践性强、具有指导作用的专业课教材。 本书的主体结构分为三篇,共十章,以理论指导实践,以旅游美学、旅游心理学原理为基础,分析了影响旅游景观鉴赏的诸多因素,总结了关于旅游景观鉴赏的通用方法,强化了旅游景观鉴赏方法的体系化。本书按照通常的分类方法将旅游景观分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以我国的旅游景观为鉴赏的主要对象,结合每种景观的特点进行论述。全文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并在对旅游景观鉴赏方法的阐释中融人了对旅游景观设计手法的剖析,具有创新性。 本书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并配有配套的教学课件,具有一定的实用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盖明生这位被称为“中国的洛克”的作者对洛克作了振聋发聩的点评。他既肯定洛克在国际纳西学界的重要地位,但同时也对其贵族式的、救世主式的、旁观式的纳西文化研究学风作了抨击,尖锐指出了洛克的文化侵略性。盖先生对洛克的批评不能不引起纳西学界的注意,因为纳西学长期笼罩在殖民主义的阴影之中,以洛克之是非为是非,以洋人之正误为正误是不能确立纳西学的本体的。 不可避免,盖先生的《灵魂居住的地方》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他将东巴经中有关居那什罗神山的描写与贡嘎山的自然景象一一实证化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如他仅凭40余个象形符号便断定摩梭(纳日)人有文字系统的做法有失妥当;如他对纳西族西部地区的考察仅限于大研古城,而将广大乡村,尤其是奉科、宝山、大东、鲁甸、塔城等置于视野之外,大大影响
藏传佛教是藏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对中国西藏的政治、经济、教育、生活与习俗诸方面,均有深刻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就是通过寺庙产生的。 西藏寺庙早建立于公元8世纪。约在公元779年,在吐蕃王赤松德赞亲自主持下,历时12个春秋,桑耶寺建设完工,这是藏传佛教史上的座具有真正意义的寺庙。桑耶寺的建立,显示了佛教势力的上升。由于赤松德赞贱民纵僧,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反感。赤松德赞去世后,佛教遭到了压制。至9世纪末, 西藏历经百余年的战乱,民众强烈要求社会安定,恢复生产。奴隶制度的解体,封建农奴制的形成,也需要建立新的统治秩序,佛教再度兴起。 1054年,从印度来西藏讲法的佛学大师阿底峡病逝。1076年,在古格王的主持下,托林寺举办了纪念阿底峡的“火龙年法会”,规模盛大,显示了佛教的复苏与中兴。会后,各地寺庙便如雨
气象学家的研究证明,受独特的地形、地貌和高空气流影响,形成了青藏高原独特的天象和气候。那里尘埃和水汽含量低,大气层透明度高,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资源,远远富足于其他地区。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是地球离太阳近的地方,那里碧空高邈,阳光灿烂,云蒸霞蔚,气象万千。 地质学家告诉我们,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年轻的高原,它还在向上加高增厚。对于人类来说,那是一个异常缓慢而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但是那里现今拥有的高度,已经足够人们攀登的了。况且,目前高原上的社会面貌和人文景象日新月异,前进步伐一点也不比别的地方慢。 本书是关于青藏高原历史和现状、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深度旅游摄影文学图书。本书作者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多次往返于青藏高原,采访拍摄,现场实录。全书以青藏铁路和川
一个背包,一台相机,说走就走。不在乎时间和地点,不关乎路程与目的…… 15岁,在那个夜不归宿需要母亲批准的中学时代,我们这样梦想; 19岁,在那个上课点名每周签到的大学时代,我们这样梦想; 如今工作,只能随大流无奈削尖脑壳挤黄金周在各景点数人头的时候, 我们依然这样梦想,只是多少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也许大多数的我们终究只能这样, 在办公室埋头苦干的间歇被窗外的阳光晃了眼, 于是我们又记起那个“在路上”的梦想,遥远却依然美丽…… 一个不务正业的梦旅人,花小幽,用影像记录梦境,记录情绪,记录人生旅程,并不刻意探求旅行的意义,在孤独的旅途里缓慢成长。本书用美好且有略带忧伤的文字,表达对青春、爱情、旅行的自在感受。这本书写下的,不仅仅是旅行不仅仅是行走,那是一场
本教材的编写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作为高职高专旅游专业教材;二是为提升其它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之一项而编写;三是为所有旅游摄影爱好者能够掌握一定的摄影实用基础知识而编写。本教材在编写上,注重旅游的实际要求和摄影的基本技法,在实践中及生活中的有机结合与操作。全书内容的排序与传统教材有所不同,先讲摄影及器材的使用基础知识,然后根据旅游景观的不同分类讲解不同的实地摄影技术。通过学习使读者基本掌握旅游摄影知识,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有效适时地用照相机记录下在旅游过程中快乐的、难忘的、有意义的时刻。
亚洲长的河流——长江,发源于冰峰迭起的青藏高原,在它6300多公里的流程中汇集千河百川,横切深山峡谷,浩浩荡荡泻人东海。当它流经四川盆地,接纳了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几大支流后,水量骤然增加,以不可阻挡之势劈开崇山峻岭,夺路东下,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三峡。 三峡,是长江风景线上为奇美的一条山水画廊。它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宣昌南津关,全长192公里,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组成。 从旅游的角度,这条路线还可向西延伸至山城重庆以北的大足石刻;向东过荆州古城,直抵武汉。在这幅绵延700多公里的山水画卷上,神话般的胜景与古迹毗连交错,融为一体,令古今观者无不忘情其中,乐而忘返。 三峡奇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胜。瞿塘峡,以雄伟险奇著称。峡段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镇。长仅8
中国是一个东方大国,幅员辽阔,自然景观绚丽多姿,光彩夺目;中国一个文明古国,人文景观丰富多彩,魅力穷。中国的名山名水何止万千,受篇幅限制,我们选编了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160余处山水名胜和黄金旅游线。它既包括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名山名水,又包括了其他著名的山水精华。并对每个情况作了简要介绍。每个景区(点)根据不同情况绘有写景图、旅游路线图及风景图片。文学说明主要介绍各风景区(点)的特征和欣赏价值等内容,以增加旅游者的知识性和兴趣。景区的气象资料也是旅游必不可少的参考。 本图册的许多景区地图采用写景的手法描绘。写景图本是一种古老的地图画法,中国汉墓出土的马王维帛地图中(公元前168年)已经应用写景的手法描画山形。15世纪以后的数百年间欧洲国家
本书的记者及在中国各地的作者们,在旅游和摄影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把自己的体验汇集到这套《中国旅游摄影黄金地》中,以精美的摄影图片展示一个个摄影胜地的风貌,用翔实的文字道出如何解决旅行和摄影的具体问题。本册为其第三册。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你的旅伴,带你走进—个个摄影黄金地。 本书由中国旅游出版社编著。
本书可作为创意自拍指导,作者用自己多年的拍摄经验教你找到适合的自拍点,拍出 不像自拍的自拍照 。一张照片能够记录的远远不止美丽的景色和你年轻的样貌,还可以留下当时的感觉、心境和整个人的状态,因此本书内容可以说是生活自拍、旅行自拍的创意分享,通过服装配色、款式选择,与风景的配合,进行悉心讲解。 本书适合喜欢自拍的摄影爱好者,以女性群体为主,也包括部分与女友一同旅行的男性。
如果你的生命只剩后六个月,你希望做些什么?有人说要陪家人,有人期待着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王盛弘想:我还没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呢。于是他便把手头的工作做了个了结,着手安排六个月的单人自助旅行,去实践脑海里那个“一个旅人背着背包五湖四海走去”的图像……然后有了这本书。 王盛弘以他的文字与摄影作品,细细地记录下2001年一趟为期三个多月的欧洲之旅,乍看之下有如一部旅行记事,然而字里行间或插入时事或成长回忆,及对世界潮流之感怀,显然作者不仅想写一部游记,更意图透过游记开展出散文书写的新模式。慢,是他的内在节奏,也是他为自己寻找并建构自我的态度与速度。什么寻常符号都能看出一个影子来,这旅行已非单纯的旅行,简直就是在省思自己的时空坐标与生存意义。
罕见的山水奇景与独特的民俗民情,失落的古文明与珍贵的文明遗存,悬念重重的地球之谜与干奇百怪的地球之* 东方与西方的多种极致之美在这里汇聚、碰撞出一首自然与人文的交响诗。 《图说天下 国家地理系列:人一生要去的100个地方(世界篇)》以灵动的文字勾勒中国人的山水长卷,以焕彩的图片讲述东西方的地理象征。4000多处绚丽多姿的地理景观,8000余幅美轮美奂的摄影图片,360万字30卷本的人文地理巨著,编织出一次穿越时空的梦幻之旅。 《图说天下 国家地理系列:人一生要去的100个地方(中国篇)》以灵动的文字勾勒中国人的山水长卷,以焕彩的图片讲述东西方的地理象征。4000多处绚丽多姿的地理景观,8000余幅美轮美奂的摄影图片,360万字30卷本的人文地理巨著,编织出一次穿越时空的梦幻之旅。
《三春七秋:山西明长城踏步》以卢伶的摄影作品,和俞雷的文字为主线,在同一时空,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描述作者在2000年至2006年十次徒步行走山西明长城的所见所闻所感。本书从拍摄的近万张摄影作品和二十多万字的旅行日记中精选而成,呈现出21世纪这片黄土地的自然风貌和祖祖辈辈生活在长城边农民的生活状态,以唤起人们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生存状态的人群的关注。
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作者西藏之行沿途所见的景观、风土人情,讲述了驱车历险、历史文化、科学探索等方面的感人故事,并重点展现了女科学家徐凤翔的献身精神及著名女作家黄宗英对西藏感人至深的热爱。 本书中的图片以纪实风格为主,是作者在上千幅摄影作品中挑选出来的 100余幅精美之作。用光影真实地纪录了雪域高原的风光和藏域风情,以独特的摄影语言诠释了川藏线的人文历史。对了解、研究川藏线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驾车进藏旅游提供了大量的适用、直观、探秘等方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