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画册以精美图片为主、简洁优美文字为辅,重在 一图胜万言 ,通过 画说 形式,简洁明快,引人入 深 ,全方位、多角度、全媒体向世界推介深圳这座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城市的概貌。 画册内所有文字内容均以中英文双语呈现,便于海外传播及外籍人士阅读使用。画册拟以深圳各区为主线,共分为12个篇章,包括深圳9个行政区、大鹏新区、深汕合作区及前海合作区。每个区优选20 30张最具代表性、有震撼力的图片,辅以简要、硬核的文字介绍,生动展示城区特色及风貌。
本书共16课,分上、下编。通过谈论中国名胜古迹及文化景观,训练学生口头成段表达能力和连贯程度。 本书配有录音磁带3盘,请单独购买。
90后情侣Roy和Sue相恋9年, 各自从名校毕业后, 在北京名企就职。后来同时辞职放弃稳定的工作,共同旅行了五年。2019年,他们开启了一场 住到全世界 的流浪。用12个月的时间,旅居12个截然不同的国家,深刻感受那些遥远又真实的日常。本书将他们旅行中的见闻集结成册,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作者在途中经历的感动故事,希望能传达给热爱旅行、向往自由的人千百种生活的可能性。
老字号是城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宝贵的经济文化资源,也是一张城市名片。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各类快餐文化的诞生,让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青年人,对广州老字号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甚至欲了解而无从知。本书将从历史、人文、艺术的角度,搭配一百多幅手绘图画,向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介绍四十八家广州老店铺,让年轻的读者能了解这些老字号的故事和它们所代表的文化,同时也期望通过本书的新颖手绘创作形式,细腻地展现广州老字号淳朴的一面,为读者讲述广州一间间老字号经历百年风雨的传承精神!
《文化孕育的欧洲风采--欧洲心旅与采影》从文化角度透视欧洲魅力,发掘各国历史及文化对风光人情的影响,为后继的旅游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化孕育的欧洲风采--欧洲心旅与采影》除文字以外,针对所写景物尽量采摄图像资料,使读者获得更具体生动的印象,各图片除提供标识性信息,并略作欣赏性评点,既横向丰富文字色彩,全书插图80几幅又可自成体系,直接提供欧洲视觉形象,权且视作独立图册。
一个人、一支笔、一座城 23年,270张建筑手绘,呈现建筑之美,发现城市之魂! 这是一名建筑设计师、历史古建筑保护专家、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建筑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王炎松老师,自1995年以来,行走武汉两江三镇,实地写生、实景手绘,雕刻时光二十三载,穿越时空与建筑直接对话,创作270多张武汉经典建筑手绘,从建筑、街道、片区、城市四个空间维度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现状观察、未来设想四重文化阐释,发掘武汉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探究时代命题、寻找城市灵魂,锤炼而成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一座时间之城与记忆之城叠加的 武汉经典建筑纸上博物馆 。
作为旅游活动的承载者,旅游景观是影响旅游地的旅游地位和旅游特色的主要因素;而对旅游景观的鉴赏,又是决定旅游者旅游品质的直接因素。因此《旅游景观鉴赏》是一本实践性强、具有指导作用的专业课教材。 本书的主体结构分为三篇,共十章,以理论指导实践,以旅游美学、旅游心理学原理为基础,分析了影响旅游景观鉴赏的诸多因素,总结了关于旅游景观鉴赏的通用方法,强化了旅游景观鉴赏方法的体系化。本书按照通常的分类方法将旅游景观分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以我国的旅游景观为鉴赏的主要对象,结合每种景观的特点进行论述。全文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并在对旅游景观鉴赏方法的阐释中融人了对旅游景观设计手法的剖析,具有创新性。 本书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并配有配套的教学课件,具有一定的实用
以季节来梳理全球的美丽风景,是本书*的亮点。时令的变迁,季节的改换,总能撩起人们内心的微妙悸动!“美的季节,去美的地方”,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噱头。翻阅本书,会颠覆你的很多固有思维:啊!有冰天雪地的夏季,还有烈日炎炎的冬季!本书以每年12个月为序,寻找到每个美的春季、秋季、夏季、冬季。 美图美文是本书的审美价值所在。不同于很多旅游类书籍文字的干瘪,本书每一篇文章都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来欣赏;同样,本书大气而精美的图片,在时间就会将您的眼球紧紧抓住,带给您视觉盛宴的享受。 当然,我们不会忘记贴心的提示。所以本书设计了周到的旅游攻略,每个景点都详细介绍了当地的交通、美食、娱乐、特产以及有意思的看点。当您阅读本书,产生出游冲动时,这些攻略将成为您良好的出行宝典。
本书的主要考量是视觉艺术。是一本倾向于摄影和视觉观点的读物。藏地的很了多历史溯源、地理知识、民俗背景等,本书会以“深度链接”的形式作介绍,但不会过度渲染。所以不要期望在书里查找到“虫草购买指南”“绿松石鉴赏”和“藏香猪真假辨别”之类的内容。 在介绍各地风景的时候为了便于理解。老鱼会用“硬件”和“软件”来表述对空间的视觉评价。这里的“硬件”是指景色本身相对静态的视觉价值,如山势河流走向、森林层次、地貌线条、地表肌理、民居色彩及建筑形式、人文景观布局、是否名山大川等;而“软件”则是指季节影响、天气变幻等视觉元素中的动态条件。如日出日落、风起云涌、雨雪天气、居民起居劳作和野生动物出没等。这些“软件”与“硬件”的协调关系往往导致一张照片的终价值。老鱼常说,有好的“硬件”不一定能拍
青海省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四周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毗邻,是联结西藏、新疆与内地的纽带。境内有中同*的内陆湖泊。也是我国*的咸水湖——青海湖。青海湖蒙语叫“库库诺尔”,藏语叫“措温波”,也就是“青色的湖”的意思。青海省因此而得名。省会西宁市。 青海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汉、藏、回、蒙古、士、撒拉等54个民族,到2008年木,总人口为554.3万人。 青海省,共辖1个地级市、1个地区和6个民族自治州,即西宁市、海东地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为通俗好记,可以用一句话,八个字概括为:东、西、南、北,黄、果、树,市。
英国有超过10万个村庄,有大约400万英国人生活在乡村,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故事,从林地定居点,到沿海的村庄,从威尔士和康沃尔的采矿社区,到由工业铸造业为主的北部村庄,它们不仅保留了英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现代社会的发展也为这些古老的乡镇注入了新的活力。 《英国小镇秘境之旅 90个英国小镇的前世今生》讲述和探索了英国隐秘乡村小镇的传统和现代的生活。列举了这些隐秘的英国乡村生活中*有趣、*生动的例子。同时也像一本令人愉快的旅行指南,介绍了科茨沃斯的田园诗般的小镇、东安格利亚的舒适小屋,以及在北约克郡荒原上的珍宝等。还包括每一个村庄迷人的历史、传奇的人物和奇特的风俗等。并展现了这些乡镇传统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并存与碰撞。 《英国小镇秘境之旅 90个英国小镇的前世今生》为无论是在寻
中国是一个东方大国,幅员辽阔,自然景观绚丽多姿,光彩夺目;中国一个文明古国,人文景观丰富多彩,魅力穷。中国的名山名水何止万千,受篇幅限制,我们选编了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160余处山水名胜和黄金旅游线。它既包括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名山名水,又包括了其他著名的山水精华。并对每个情况作了简要介绍。每个景区(点)根据不同情况绘有写景图、旅游路线图及风景图片。文学说明主要介绍各风景区(点)的特征和欣赏价值等内容,以增加旅游者的知识性和兴趣。景区的气象资料也是旅游必不可少的参考。 本图册的许多景区地图采用写景的手法描绘。写景图本是一种古老的地图画法,中国汉墓出土的马王维帛地图中(公元前168年)已经应用写景的手法描画山形。15世纪以后的数百年间欧洲国家
为什么她拍下的风景总像有故事在说?为什么她的自拍总是这么夺人眼球?为什么她的镜头总能触及心灵? 她带着镜头全世界游走,拍下和这个世界的互动 这是一本 Jolie 罗晓韵两年间环太平洋旅行的图文笔记。独具 Jolie 风格与角度的图文,记录着属于她与每片风景的心灵对话。书里收录了巴厘岛、泰国、日本、柬埔寨、新加坡、菲律宾、三亚、厦门、重庆、马尔代夫、丽江等十一地的绝美风景, Jolie 内心中的自我对话,还有依旧唯美的自拍。 透过 Jolie 的镜头,还有独特的视觉角度,传递了充满着正能量的旅行态度。人要如何看待行走和体验,看待自然与生命,发现生命中处处存在的美与丑,如何与自己相处,承受孤独,分享欢乐。所以,本书不同于她的*本书《 360 零死角的绝美自拍法》,有着更为浓烈的个人色彩和对于旅行
青海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多元文化和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深受人们的喜爱,亦是热门的旅游目的地。本书由作者亲自去青海踩线、拍摄,总结拍摄经验和旅行感悟,全方位满足摄友在旅行过程中的拍摄需求。 带着相机去旅行 系列图书现已全新升级。书中为读者设计了每一天的行程线路、各个景点详细的旅游攻略和拍摄信息以及实用攻略。全书结构首先按照区域划分,每一部分再以城市区分,每个城市都有一条线路,其中包含Day By Day行摄路线,照片拍摄参数全息,真正实现边走、边拍、边游,内容丰富,信息充实,是读者手中的完美路书。
位于云南西北部香格里拉县的纳帕海地区,景色优美,鸟类物种多样性丰富,是从事自然风光和鸟类摄影的好地方,也是开展鸟类研究的极佳场所。本书文字作者韩联宪长期在纳帕海开展鸟类学研究,而摄影作者彭建生更是以纳帕海作为创作基地,拍摄积累了大量精美的鸟类照片。《纳帕海的鸟》这本图册,就是两位作者多年工作成果的总结。该书收集了在纳帕海地区观察记录到的鸟类177种,每种均有文字介绍和精美图片,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动物类科普书籍。可供自然保护工作者,鸟类学研究人员,自然摄影爱好者,对动物和自然有兴趣的普通公众阅读欣赏。
藏传佛教是藏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对中国西藏的政治、经济、教育、生活与习俗诸方面,均有深刻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就是通过寺庙产生的。 西藏寺庙早建立于公元8世纪。约在公元779年,在吐蕃王赤松德赞亲自主持下,历时12个春秋,桑耶寺建设完工,这是藏传佛教史上的座具有真正意义的寺庙。桑耶寺的建立,显示了佛教势力的上升。由于赤松德赞贱民纵僧,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反感。赤松德赞去世后,佛教遭到了压制。至9世纪末, 西藏历经百余年的战乱,民众强烈要求社会安定,恢复生产。奴隶制度的解体,封建农奴制的形成,也需要建立新的统治秩序,佛教再度兴起。 1054年,从印度来西藏讲法的佛学大师阿底峡病逝。1076年,在古格王的主持下,托林寺举办了纪念阿底峡的“火龙年法会”,规模盛大,显示了佛教的复苏与中兴。会后,各地寺庙便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