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名迹录》由陈弘绪撰
本书邀请了北大清华知名教授做顾问,由从事编辑、历史研究工作多年的北大清华毕业生写作撰稿,力求真实生动展现两校的百年风华与校园的人文及自然之美。书中作者以游客的视角、游记的方式,带着读者漫步今日的北大、清华。透过北大、清华的历史、自然、人文景观,全方位、立体地介绍这两座百年名校。读者读过此书如拂开北大清华尘封的历史画卷,与北大、清华过去及现在风流人物"零距离"对视,感受百年名校的人文风采。读者即使没有机会到清华、北大一游,翻阅这本书,也是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本书分别配有北大、清华游览地图,更可为读者提供一份详细的北大清华游攻略。
本书属于历史类书籍,2007年出版,从它的问世到现在,它始终高居榜之首(08年再版的书面上添印了BEST sellers字样)。作者以一种新颖、独特、生动的方式把两千年前的古罗马人的日常生活栩栩如生地再现在读者的眼前,他俨然一位热心的导游,带着读者从凌晨到夜半,一个 时间游览一处地方,边逛边细细地讲解:古罗马人的言行举止、穿衣打扮、饮食习惯,当时的帝国首都的建筑特色、环境、文化等等。这书给读者的感觉似乎不是捧 书在读,而是跟着一架摄像机在观察那一幕幕真实的画面……
这部书是一种引人入胜的探险。这不仅是因为此书讲述了意大利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一个漫长历程,而且特别是因为此书提供了一位敏锐的观察家的视角。作者抓住了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意大利的现实的方方面面。 这部书涉及许多令人非常感兴趣的领域,从政治问题到经济和社会问题,因而可以考量一个带有根本意义的重大问题,对作者来说也是非常亲切的问题:中国和意大利关系的演进。 本书主要收集了作者于1987年至1992年、1996年至2001年两任《人民日报》驻意大利记者兼《环球时报》驻意大利特派记者期间所写的各类文章近400篇,内容涉及该历史时期意大利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希望这些文章能有助于读者了解意大利,有助于继续加深中意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解析赴非申请绿卡、办公司、提货柜、开商店的一切细节;讲述商品从中国采购到运至海外售出的流程;介绍非洲诸国在矿产、森林、经济作物、农牧业、渔业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及相关的开店经贸、开矿建厂等上百个可行性投资项目,是国人欲赴非投资不可多得的一部实用参考书。风情——一部描绘非洲大陆民俗风情的趣书。描绘非洲骠悍的马赛人、矮小的俾格米人等多民族奇闻趣事,细说黑人的发型、纹面、纹身、割礼、爱情、婚俗等方面浓郁的风情,目睹非洲奇花异卉与野生动物所构成的色彩斑斓的动植物世界,让你不出国门,也能置身于旖旎的非洲之旅。人情——一部反映黑人社会真实生活的怪书。介绍快速发展的黑人城市中光怪陆离的市井面面观;记录原始森林中土著黑人的生活原貌和生存环境;反映黑人社会中偷窃、抢劫等阴暗之面,对于欲赴非投资或
庄严先生是最早进入故宫博物院服务的员工之一。作为马衡院长的授业弟子,庄严先生以深厚的学养,谦逊的态度,每事问,每事精于心,兢兢业业,万分尽忠职守。点查清宫遗存文物、故宫博物院初期肇建、中国艺术品赴英展览、古物南迁等故宫博物院历史乃至近代中国历史上的诸般大事,庄严先生无不参与其问。 庄严先生一生澹泊清高,凡事贯以国家民族为上,颠沛流离,忍饥受苦,仍不改其乐。 本书收录庄严先生晚年所撰小文,内中既有回想服务故宫一生所经历的传奇故事,亦多有关中国书画的相关思索。矢志不渝中国艺术的精神世界,在他的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生动传神的笔触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宫人。
隋唐两朝处于帝制时代的鼎盛阶段。这两个王朝均奠都关中,因而其帝王陵墓基本上都分布在关中地区。隋代共有3座帝陵;唐代有18座,人们在习惯上称之为“关中十八陵”。这些陵墓都分布在关中北部的平原和群山之间。若以长安城为中心,东连泰陵,西连乾陵,可形成一个102度的扇面,东西长150公里,总面积近3000平方公里。隋代诸陵及唐代之献、庄、端、靖四陵系堆土而成,其余均依山而建。陵园坐北朝南,皆有地面建筑和地下宫殿,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从某种意义上讲,陕西地区的帝王陵寝是周秦汉唐历史的缩影,是十分重要的文化财富,在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旅游价值,需要我们努力保护与开发。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陕西地区的五十多座帝王陵寝进行了新的探索。有些陵寝内容丰富,论述较多
田竞、王向东、苏北、杜丽英著的《重走长征路(红一方面军上下)》以中央红军暨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为基准展开撰写,通过作者自驾,解决了“怎么走,走多远,到哪里,看什么(感受到什么)”这些重走长征路中最实际的问题。 本书创新性地给出了详尽的重走长征路的具体路线、路程(距离)、到达地点与所见长征遗迹遗址、旧址现址及纪念馆、展览馆、陈列馆等。按照行驶路线,即可一站一站、一个一个地点到达红军长征经过的众多地点。通过这些一站一站、一个一个地点间的行驶,停下来寻访、参观,回顾历史,不仅可以连起红军在长征期间的历程,还可以感受昔日先辈们的艰难困苦和长征的辉煌。 本书重点记叙了中央红军暨红一方面军长征途中重要的战斗地、宿营地、会议地、会师地以及渡口、雪山、草地等。 从书中,我们可以品出长征
佛堂古镇位于浙江省义乌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佛堂》一书通过“地”“道”“风”“物”四个板块的逻辑,以独特的视角梳理了佛堂镇的文化、地理、民俗、美食等内容,面向热爱地理文化的旅行者等人群,图文并茂。
This is a series of books about the contents and grace of the World Heritage sites in China·It is also a sDlendid chapter that records th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made by China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in advocating world peace,seeking long—term benefit for mankind and protecting the mon homeland of human beings around the world.
寻找中国美古建筑:山西(第2版) 这是一本介绍山西古建筑的旅游图文书。本书从山西保存完好的晋商大院、寺庙等类型建筑中,遴选出乔家大院、皇城相府、五台山寺庙群、悬空寺等30余所古建筑(群),用图解的方式,介绍这些建筑的艺术特征、风格和结构。书中收录有大量精美的建筑剖视手绘图,直观地展现建筑布局及建筑内部结构,让读者更加容易读懂看似高深的古建筑。书中还有相关的建筑知识、民风民俗、旅游攻略、摄影经验和技巧的介绍。
《世界遗产之旅典藏版》详细介绍了5大洲、160个国家和地区的981项世界遗产,图文并茂,并配有1000多幅精美图片和118幅详尽地图,在地图中标识出每个遗产地在其国家和地区的位置,带读者在厚重的世界遗产里穿梭时空,见证文明,共度文化之旅,是读者了解世界遗产的上佳读物。
在《茶马古道》这本书里,茶马古道不再仅仅局限于人们传统概念中的一条茶与马的交换之路,它以独特的视角深入了这条从云南的香格里拉到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再延伸到佛教发源地印度的古老道路——蜿蜒于悬崖深谷里,盘转于雪山奔流中,千年不变。我们会看到围绕这条道路顽强生存的民族和他们鲜为人知的生活方式,虔诚的灵魂与壮丽的景色令身心浮躁的现代人感概与敬畏,仿若置身时空的错觉,这是一条生命之路也更是道通往天堂的圣途。 茶马古道是一条人文精神的之路。 KBS高清纪录片《亚洲印象·茶马古道》以、最险、的路——茶马古道为对象,对这条中国川滇地区的茶和西藏马以物易物之路、比丝绸之路还要早200年的文明贸易之路进行了世界最早的全面实地考察和摄影。该纪录片获得2009年第69届皮博迪奖、2009年ABU TV纪录片大奖、2010年广播通
本书属于历史类书籍,2007年出版,从它的问世到现在,它始终高居榜之首(08年再版的书面上添印了BEST sellers字样)。作者以一种新颖、独特、生动的方式把两千年前的古罗马人的日常生活栩栩如生地再现在读者的眼前,他俨然一位热心的导游,带着读者从凌晨到夜半,一个 时间游览一处地方,边逛边细细地讲解:古罗马人的言行举止、穿衣打扮、饮食习惯,当时的帝国首都的建筑特色、环境、文化等等。这书给读者的感觉似乎不是捧 书在读,而是跟着一架摄像机在观察那一幕幕真实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