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湖南、江西、四川、广东、广西、福建等亚热带地区10多处森林旅游区的环境资源,并进行了定量评价。全书分为五部分:全书分为五部分:部分森林旅游区环境研究综合报告;第二中分为森林旅游区的环境质量及评价;第三部分为森林旅游区森林游憩价值研究;第四部分为游憩干扰研究;第五部分为森林旅游区动植物资源及物种多样性研究。所有论文是作者的实际观测资料和研究成果,应用价值高,是生态旅游从业者、旅游者、规划师、科学研究人员和环境保护林业院校、旅游院校师生的重要参考资料,技术工具和基础理论依据。
《中国西南部军民两用交通详图集》是军民两用交通详图集系列之一,的军事测绘成果,服务百姓出行。军民兼用,共享详细、准确的交通信息。大比例尺地图连续分幅,无缝拼接。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全方位交通网络纵览。
《中国地图学史》属于自然科技史范畴,较详细地阐述了中国地图事业与地图学发展的历史和成就。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地图方面对人类社会文明作出的伟大贡献。《中国地图学史》共分三篇23章。第一篇共7章,阐述从先秦时期至元代中国古代地图与地图学发展的历史,主要是谈从裴秀至朱思本的传统地图与地图学发展的历史轨迹;第二篇共3章,阐述从明代至*时期的中国近代地图与地图学发展的历史,主要是明代郑和航海图以后转变为经纬度投影新法制图的地图与地图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及帝国主义对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进行地图测绘的侵略史;第三篇共13章,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现代地图测绘事业及地图与地图学发展的历史,着重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将若干现代化新科技引入地图与地图学领域的变化和成就。在时代跨度较大的古代和近代地图学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旅行社的服务业态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不同程度地影响旅游管理部门、旅行社和旅游者,法律关系变得更为丰富多彩。尽管如此,只要较为深入进行研究就不难发现,旅行社为旅游者提供服务所形成的法律关系,仍然不外乎包价旅游合同关系和代办旅游合同关系两大类。在这两类旅游合同关系中,代办旅游合同关系相对较为简单,纠纷的处理也相对容易;包价旅游合同关系所包含的法律关系则较为复杂,纠纷处理难度较大:就学界而言,对于包价旅游合同性质、合同责任的承担存在的争议;就实务界而言,对于包价旅游合同责任的承担,仍然存在的误解和抵触。正因为如此,系统剖析包价旅游合同法律关系,对于提高各方对包价旅游合同的认知、提升纠纷处理的水平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包价旅游合同服务
IGrowingUpinBrooklyn,theScholar1915-1938IILawyer,Soldier,andtheTriptoChina1939-1947IIIPhoenix,Marriage,andtheDecisiontoStay1947-1949IVNewBeginningsEarly1950sVSettlingIn,TheMid-1950sVINorthwestInterlude1957VIITheBigLeapForwardandtheCommunes1957-1958VIIIIntegrationAcplished:AnAmerican-Chinese.等等。
《安徽导游词》以市为单位重点介绍,主要包括:安徽省概况、黄山市、池州市、安庆市、六安市、宣城市、滁州市、巢湖市芜湖市、马鞍山市等等。《安徽导游词》以导游讲解的形式介绍了安徽省的主要旅游景点、风景名胜、风俗民情、风味小吃等。
《旅游开发学》是一部系统阐述旅游开发理论和操作技术的学术著作。它将旅游开发活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研究,从旅游地的综合开发规划到风景点的开发建设,到开发操作程序,到资源保护等,都进行了全面研究和详尽阐述,许多观点比较新颖,是一部很有水平的学术著作。
本书按照时间的肪络对西方历史上发生的旅游活动及其影响进行了研究、梳理西方旅游发展随文明演进的一般规律,并采用多元化比较的观点,揭示“ 旅游是文明间的对话”。时间划分为:古典时代— —史前至476年罗马帝国来亡;中世纪——476年至 1453年东罗马帝国来亡;1453年以后的现代世界,对于各个阶段各种旅游活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整理。在各个阶段,着重突出典型的旅游活动,如希腊人的航海贸易、罗马帝国时期的丝绸贸易及其引发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旅游系师生阅读,也是旅游史研究者的极好参考书。
本书从经验科学的角度,对旅游体验的诸多理论命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究。作为《旅游体验研究一种现象学的视角》一书的姊妹篇,本书更加注重对旅游体验质量的多方面解释,内容涉及诸多新的研究领域,并采用了很多新的研究方法,也吸纳了大量新的研究成果。本书所贯穿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是:尝试将实证科学的方法应用到旅游体验研究领域。这,一探索具有的创新性,对后续的跟进研究也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本书以从事或即将从事旅游服务业的读者为对象,阐述了旅游服务营销的规划、实施和评估,并着重强调酒店、航空公司、餐馆和旅行社的运作如何注入更多的营销理念。旅游服务业营销系统、PRICE模型和8P理论的阐释,深入浅出地道出了旅游服务营销的精髓。本书结合现代旅游服务业的发展,醒目地列出了学习目标、关键术语、案例、技术博览等栏目和内容充实的附录,可读性很强,是一本被美国多所大学选用的经典教材。
厨房管理,不光是调和五味,善烹小鲜。安全卫生、生产秩序、设计布局、设备用具、纪律操守、菜式创新、品质稳定、用料成本,无不需要悉心关注,细抓实管,完善提高。本书在简要介绍现代厨房基础管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厨房人力资源管理、厨房设计布局与设备管理、产品组合与菜单管理、生产运作流程与出品品质管理、产品创新管理、卫生与安全管理等内容,还讨论了厨房原料管理与成本控制。 本书适合从事酒店管理、餐饮管理的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参加餐饮管理培训的学员、相关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师生使用。
本书作者Dennison Nash是批加入旅游研究的人类学者,也是美国旅游人类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本书中的九个章节可分为两部分,部分总述旅游人类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概念性视角,并对它们作了描述和评论。第二部分则通过批判性分析和一系列个案研究讨论人类学研究和旅游的关系。 作者从应用人类学的角度来解释旅游和人类学。他对一些研究范式、概念性模型和研究目标的评论是很尖锐的。他改进后的特纳派和研究方法、观点提出反对意见。当然,在人们是否有旅游需要和愉悦的旅行对游客的影响等方面也提出了一些有趣的观点。因而本书对广大读者会具有吸引力。
《中国地图学史》属于自然科技史范畴,较详细地阐述了中国地图事业与地图学发展的历史和成就。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地图方面对人类社会文明作出的贡献。《中国地图学史》共分三篇23章。篇共7章,阐述从先秦时期至元代中国古代地图与地图学发展的历史,主要是谈从裴秀至朱思本的传统地图与地图学发展的历史轨迹;第二篇共3章,阐述从明代至中华民国时期的中国近代地图与地图学发展的历史,主要是明代郑和航海图以后转变为经纬度投影新法制图的地图与地图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及帝国主义对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进行地图测绘的侵略史;第三篇共13章,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现代地图测绘事业及地图与地图学发展的历史,着重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将若干现代化新科技引入地图与地图学领域的变化和成就。在时代跨度较大的古代和近代地图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