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我国当前渔业科技现状与需求,以现代渔业科技 新全链条设计和 体化组织实施为出发点,从种质 制、病害 控、营养与饲料、池塘综合种养、陆基工厂化养殖、湖泊生态渔业、内陆盐碱水域增养殖、滩涂生态增养殖、浅海生态增养殖、深远海养殖、现代化海洋牧场、远洋渔业、冷链物流、水产品质量 、绿 加工等方面,在系统分析现代渔业技术 劣势的基础上,提出渔业科技未来发展态势与方向,以期为 障我国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 支撑与参考。
汇聚板块边缘是地球上*为活跃的构造带,其中俯冲带是地球圈层物质和能量传输的纽带。在地球系统科学中,汇聚板块边缘是地球内*系统物质和能量传输*为关键的场所。板块俯冲深刻影响了地球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汇聚板块边缘是地球岩石圈形成和破坏的主要场所。本书概述了汇聚板块边缘的结构和过程及其地质产物,探讨了俯冲带形成和演化的地球动力学,提出了汇聚板块边缘科学体系。
本文集是为了庆祝 科学院院士袁道先从事地质工作70周年而出版的关于其生 介绍和学术论著的选编。文集分为图册和正文,图册合计60面, 括其出生、求学和学术科研道路相关照片共计100多张。正文分为4个 分,第 分为学术论文,从其 400篇论文中选取88篇作为代表作;第二 分为袁道先地质足迹报刊记录,记载了袁道先院士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和报纸杂志对袁先生的采访报道;第三 分为著述目录,将其 生所著 著、学术论文等列入其中;第 分为生 介绍, 括简历、主要贡献、学术组织与社会任职、获得的荣誉与奖励等。
东南亚海 床是世 海 床的重要组成 分,该海域有海 21种,占全球海 物种数的29%。本书是自然资源 第三海洋研究所在南 海进行多年调查的成果之 ,既 括我国南 沿海 岸的海 床,也 括西沙的海 床,还 括马来西亚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海 床。该书的研究内容 括南 海海床的研究现状、海 床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与功能、海 床与其他生态系统的连通性、海 床的潜在适生区预测等,并采用国际通用的水下视觉普查法,潜水调查海 床鱼类123余种、海 14余种、底栖无脊椎生物99种,进行了生态图谱的编撰,并列出了每个种类的分类信息、俗名、栖息环境、长度、形态和 彩、生物学信息、IUCN濒危等级、人类利用情况等若干信息,以给读者 全面详实的信息,是世 上为数不多的 海 床生物高清生态图谱的 著。
国家粮食 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但我国粮食 基础整体较为薄弱,尤其是21世纪以来,在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的同时,粮食产量受 端气象灾害的影响却越发严重。本书先行阐明了粮食 的意义及重要性,再以水稻为例详细介绍了我国典型农业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 征和发展变化趋势,综合运用统计学、作物模型和机器学习方法深入研究了自然灾害影响下的水稻脆弱性,并提出如何使用农业 险和田间管理等方式缓解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 从粮食 可供性视角 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本书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对城市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污染情势严峻、水灾害频繁等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调研了20个城市(其中 城市8个,国外城市12个),总结各国城市化过程中在水安全保障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梳理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 的大城市在水安全保障方面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 外大都市的基本概况自然条件、供需保障、节水与生态环境治理、洪涝灾害防治、地下水保护与修复、水文化和城市水智慧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为我国未来城市水安全保障建设提供一些经验。 本书可供政府部门、科研管理机构、高等学校的城市规划建设、水利管理的科技工作者、工程师、研究生等学习参考,也可供对城市水安全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
长江上游冰冻圈富集。区域变暖背景下,冰冻圈发生剧烈变化,且对水文、生态、环境和工程等影响日益显著。本书立足长江上游,以冰冻圈要素为核心内容,以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为主线,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新并融合近期新研究成果,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了长江上游的冰川、冻土、积雪、湖冰等冰冻圈要素的分布及变化,冰冻圈与气候相互作用,冰冻圈变化对水文、生态、地表环境与灾害及工程的影响,以及长江上游冰冻圈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等近期新进展。 本书可供长江上游乃至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水文水资源利用、交通管线规划、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管理决策者以及滑雪场建设、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师生等相关领域科研和技术人员使用。
本书围绕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需求,分析了经济带作为我国国土空间 级轴线自改革开放以来功能发育的主要 征,以及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资源环境约束。围绕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研究了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的城镇化和城市 发展战略、重点产业上中下游协作机制和发展模式,探讨了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的具体措施、能源资源供给体系的建设方案和 护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主要策略。通过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政策需求分析,提出了 障经济带持续健 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议。
本书系统总结了早期农作物遗存鉴定的新技术、新方法, 括植物大遗存、微体遗存和生物标志物等方面研究的新成果,介绍了 分早期农业起源、发展和传播的新证据,以及气候环境背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农业起源研究的前沿方向进行了展望。此外,本书以郑州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13处裴李岗文化和仰韶文化遗址的植物考古分析和14C年代测定,揭示了全新世中期中原地区古代农业的时空演变 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炭化模拟实验,确定了粟和黍种子炭化的温度区间,为旱作农业粟、黍比例的解释 了新的埋藏学依据;通过 考古遗址14C年代数据库和植物考古数据库的建设及数据分析,探讨了长时间尺度上农业、人口与气候环境变化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制。
本书对作为生活饮用水可靠水源的地下淡水资源多年区域 和编图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重点关注地下水的天然资源量、可开采资源量和预测资源量及其在俄罗斯各地区的实际利用前景和定量 方法,初步预测了在21世纪各种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地下水补给变化情况。俄罗斯多年冻土覆盖面积约占全境的2/3,本书重点关注多年冻土发育条件下地下径流和地下水资源的形成过程;指出了北 地区的气候变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冻土 化及其伴随的甲烷和二氧化碳释放所带来的额外温室效应;分析了地下淡水在工程和经济活动的严重影响下和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水质状况;分析了切 诺贝利事故对地下水的放射性污染影响,为水资源 其贫乏的南 联邦管区和北高加索联邦区编制并分析了主要含水层中地下水某些组分的 高容许浓度 标图;研究了有关地下水人为污染和天然成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100%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基本信息 书 名 中国地热志-西南卷(二) 出版社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作 者 王贵玲著 出版时间 20181101 I S B N 9787030551306 定价 498 开 本 16开 185*260 装 帧 精装 版 次 1 字 数 889 (千字) 页 数 548 读者范围
本书全面总结了作者多年来在土壤侵蚀机理及环境要素耦合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上、下篇。上篇介绍中*南方主要土壤(第*纪黏土红壤、花岗岩红壤、泥质页岩红壤、紫色土)侵蚀的机理、过程与调控,以及植物篱控制土壤侵蚀的机理。下篇介绍主要地理要素空间分异与生态效益。本书可为水土流失危害评*、侵蚀*化土壤修复、土壤*护对策制订等提供科学依据。
本书系统研究了 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水中二甲基硫(DMS)、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和二甲基亚砜(DMSO)的浓度分布、时空变化、海-气通量以及与海区内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就 海污染大气中DMS 的氧化产物甲磺酸对气溶胶中非海盐硫酸盐的贡献比例进行了估算,为定量 估 海DMS 释放对全球海洋释放总量的区域性贡献 了第 手调查数据;研究了不同种类海洋微藻在不同生理 段及不同控制条件下对DMS、DMSP、DMSO 释放规律的影响,探讨了控制二甲基硫化物生产的主要环境因子;测定了不同营养盐浓度和N/P 比结构、海水酸化、沙尘输入条件下二甲基硫化物的生物生产与微生物消耗速率;探讨了海水中DMS 光化学氧化过程与机制;阐明了 海二甲基硫化物的源-汇过程与主控因素,初步构建了 海二甲基硫化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