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图集包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册和全国重要文物分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册内容包括:文物工作和文物状况概述;序图;文物地图;重点文物图;文物单位简介;收录经历次文物调查确定的现存不可移动的文物,包括少量为保护而进行搬迁的古建筑和碑刻等;所收文物年代下限一般为1949年,1949年以后仅收录已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者;经过清理或发掘古遗址和古墓葬、已经拆除的古建筑,原址已无文物而留有科学记录资料的也予收录,并在所在地的“简介”中登记,但只编顺序号,不编分类号;收录的不可移动文物分为七大类二十小类,在地图上各用不同符号表示;同一时代或不同时代有内在联系的同类别的文物,如作为一处,则列入主体文物所属类别,在文物单位简介中予以说明;一处文物单位分布范围较大,包含的文物数量较多且较重要者
地图学界通常将清代以前的地图称古地图,清代到民国间的为旧地图,解放后的称为新地图。本书主要介绍的是清代至民国间的旧地图,书中收录了65幅各种类型的老上海地图,其中既有单幅,也有图集;有综合地图,也有交通、邮务、航运码头等专题地图;有英、美、法租界图,也有上海中心区及老城厢地图;有手绘彩色图,也有黑白石印图;有官方出版,也有民间绘制。地图的发行年代上至清代同治年间,下到新中国建国初期。为方便读者阅读,我们对地图略加分类说明,并配以相应的老照片,希望藉此能够反映近代上海一百年间城市发展的概貌。这本《老上海地图》正是一部浓缩的上海近代史。解放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反映城市新面貌的上海地图也以的速度不断推出新的版本。以收藏上海地方文献为己
我想,这座城市所骄傲的,不应该仅仅是自然的赐予。“碧海蓝天、绿树红瓦”值得每一位青岛市民自豪,但我总是感到这座城市还有自己的另一面。一座百余年的城市,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地图。手中的城市地图当然能够帮助我寻找,但我更愿意沉入历史,去发现这座城市更加生动丰满的另一份文化地图。当然,不需要太沉重的行囊,只需要一种心灵的触摸和感受。
本书旨在打造一部具有开创性的、基于地理信息和图表应用的、梳理中华文明时空脉络的著作。以朝代为轴线,以地图和图表为承载工具,融合新的学术成果、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等资料,将中华文明进行空间信息化展示,多维度地呈现中国历史各时期鲜明的时代和文化特征。全书共分为八章,每章又包含几个小节,除专业的历史分析和精彩的图片外,还有100余幅地图和150余幅图表等多种文化元素,力求呈现清晰的时代特征与脉络,立体的历史时空与发展,集中体现中华文明传播的科学化、可视化、信息化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