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掌握一些事物,必须要善于观察和听取他人的意见,这一点很重要。编者总是怀着一种兴趣去认真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各种各样的指导者可以传授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只要说得有道理,编者就会认真地去做、去实践,编者认为这是技术进步的一条途径。现在,编者正担任一个俱乐部的教练工作,在班中,有的学生刚来时脚步不会移动,只会正反手击球,但他们很有上进心,有打好球的强烈愿望。编者对有强烈上进心的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编者反复强调“要想取得成绩,脚必须先动”。 面对很高的目标,学生们练习非常刻苦。一年后,他们脚步移动的进步让人难以置信。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来说,能有这样的奔跑能力,编者本人不曾见过。 上述事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虽然年龄的增长全使网球技术水平下降,但只要目标明确,并朝着这个目标练习
本书对专业球员和业余球员的打法作了大量比较,读者可以从中清楚地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别。需要指出的是:网球爱好者先要仔细观察专业球员怎样打球,通过模仿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学打网球的方式莫过于仔细观察,并在自己的脑海中清晰地显现出正确的动作,然后反复模仿,刻苦练习。其次,专业球员已经与其他选手对练了多年,而初学者的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因此,当模仿桑普拉斯的击球和他时速193公里的发球动作时,都得谨记一点业余网球选手的水平不可能与专业球员相媲美。
瑞士巴塞尔的一个普通的网球少年是怎样成长为体育界明/星的?在群星四起的时代,他靠什么捧起了20座大满贯的桂冠?网球运动传奇球员费德勒的成功故事充满了激/情、挑战和胜利。在《大师费德勒》这本书中,你将跟随《纽约时报》资/深网球记者克里斯托弗·克莱里的笔触,深入探索费德勒的网球帝国。 克莱里的独/家采访包括了费德勒本人及他的家人、教练、朋友、对手等不同的视角,为我们立体化展示了费德勒在训练场上的刻苦努力、比赛压力下的沉着冷静。从比赛策略到技术细节、心理博弈,从赛场上的遗憾洒泪到欢呼雀跃,这位网球巨/星在赛场背后的坚持、毅力,和对完/美的不懈追求将一一展现在你面前。 克莱里还会在这本书中带你走进费德勒的个人世界。他与妻子米尔卡的爱情故事,他的家庭生活,以及他在慈善事业上的热心投入,都将让
网球比赛最早出现在1896年的届雅典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那时只有男子的比赛。之后直至1924年,每届奥运会都设有男子网球项目的比赛。l900年,女子网球项目在巴黎举行的奥运会上出现,一直延续到1942年,其中,1904年在圣·路易斯中断一届。由于有关业余与专业运动员的争议一直不断,网球运动在此后长达60年的时间里没有作为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直到l988年,才以公开赛的形式在汉城(现更名为“首尔”)奥运会再次出现。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作为贵族运动项目的网球运动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喜爱。尤其是在最近几年,我国女子选手在国际大赛以及职业满贯的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以后(2004年雅典奥运会,李婷/孙甜甜女子网球双打冠军;2006年澳网公开赛,郑洁/晏紫双打冠军;2008年温网,郑洁历史性地杀人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