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日记:留德岁月》(1934-1946)简介 1930年,季羡林考入清华大学西洋系,师从吴宓、叶公。 1934年,获得清华大学文学学士学位的季羡林,在山东济南中学高中任语文教师。 1935年,被德国哥廷根大学录取。季羡林从山东济南出发,开始十余年的负笈游学生涯。先是在北平短暂逗留,后途经东三省,进入俄罗斯大地,取道波兰,来到德国哥廷根大学,师从印度学、梵语学家恩斯特 瓦尔德施米特学习梵文、巴利文和佛学。因为战争的原因,恩斯特 瓦尔德施米特被征入伍。已经退休的艾密尔 西克教授 吐火罗语的*代解读者,以垂暮之年,出山上课。季羡林师从西克教授学习吐火罗语、《十王子传》、《大疏》、《梨俱吠陀》。正是这两位恩师,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了青年学子季羡林父亲般的关爱和呵护。 1937年,季羡林开始兼任哥廷根大学
" 传统的求职方式可以帮我们找到一份工作,却不能让我们在职场上不断进阶。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是每个人都面临的新课题。 如何在求职时,冲破迷茫和困惑,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如何在跳槽时,发现自己的优势,在职场迎来新的转机?如何在生活中,自我盘点,制定目标,规划自己的人生? 这就是理查德·尼尔森·鲍利斯这本书给读者带来的价值!本书是《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全新修订版,是作者根据当下的职场形势更新的研究心得,被誉为“求职”。内容涉及简历,面试提示,薪酬谈判,自我盘点,选择工作,以及如何创业等方面,让读者根据测评工具和理性分析,客观认识自我,在机会来临时脱颖而出。"
《与神回家》作为《》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围绕生死这一人类永恒的话题展开了深入而全面的探讨。本书告诉我们,生命本身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所谓的宿命、姻缘、灾难、生灭都取决于你的选择和看待生命的方式。 人生的旅程,就像穿越一片未知的树林,有无数种可能,无条道路,任何的际遇都是自我选择的结果,没有哪一条比另一条更好,因为这是人生的旅程。同样,在面对生死的时候,我们无需恐惧,因为它并非终结,而是开始,是与自我的完全融合。在那里,我们到达了一个“知道”与“体验”为一体的地方,是一种生命的合一。
《穷查理宝典》收录了查理过去20年来主要的公开演讲。除简单而权威的查理传略外,其后的《芒格的生活、学习和决策方法》以及《芒格主义:查理的即席谈话》整理了芒格最精华的思维与决策方式和以往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和西科金融公司年会上犀利——和幽默——的评论。而最后最珍贵的十一篇讲稿则全面展现了这个传奇人物的聪明才智。贯穿全书的是芒格展示出来的聪慧、机智,其令人敬服的价值观和深不可测的修辞天赋。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所以从古代的雄辩家,到18、19世纪的欧洲文豪,再到当代的流行文化偶像,这些人的名言他都能信手拈来,并用这些来强调终身学习和保持求知欲望的好处。 本书精装本于5月推出,深受读者欢迎。此次推出平装本,内容同样完整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