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伦理、信用就是商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在一切商业交易中,如果买卖双方没有规则的共识、交易物品的等值和交易者可靠的信用,交易就难以成交。在商业活动中一旦出现伦理问题其后果及影响也往往会超出单一的交易范畴。本书从商业伦理问题的提出开始,逐步谈到商业伦理的未来。从 义 利 之争中延伸出来,探讨人性的本源,直至形成道德伦理的基本定义。在东、西方各自的商业伦理实践中,比较农业社会与商业、工业社会的商业伦理观的差异,从中看出地缘经济对社会文化底色的影响,以及不同的社会文化认知对社会伦理观形成的作用。通过对商业伦理学形成过程的介绍,进而讨论什么是社会公正,因为公平、公正是商业伦理的主要表现形式。此外,还阐述了道德伦理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及不同,指出了社会舆论背负着道德伦理的公共责任。
《人力资源管理译丛: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第7版)》将人力资源管理被看成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所在,强调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如何能够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特别适用于MBA、EMBA、EDP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本科高年级学生。
《全球视野下的美国商业价值观(第6版)》是现阶段的中国非常需要的。中国近30年来的高速发展已经透支了中国的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我们有很多前车之鉴却仍然无法避免短视,无法避开资源紧缺、环境恶化、贫富分化、诚信缺失等问题。早已有了足够的信息让我们对中国的市场活动参与者的道德价值观产生深深的忧虑。已经到了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这些问题并且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值得投入大力气去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了,我们所希望达到的状态是商业活动的参与者在制定决策和执行决策时能充分考虑到除了自身利益以外的与其经营活动相关的人及整个社会的利益。
全书主要共分三篇:上篇侧重于经济伦理的若干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分为18篇文章,从社会主义伦理规范体制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经济道德规范体系建设等角度阐释了经济伦理理论和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伦理问题。中篇主要是对企业伦理的探究,从公有资本人格化、循环经济分析框架下的企业社会责任、诚信道德与事业单位法人管理等角度阐释了经济伦理问题。下篇集中思考经济活动中的政府伦理及政府行为的价值规范体系建构。经济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其学科建设中尚存诸多基础性的学术难题,如研究维度、学科目的、体系架构、基本理论与范畴以及之间的逻辑关联等,本书稿分别进行了探索。
本书既有信用评级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有关精神和企业现状,对企业信用评级理论、评级模型及方法技术、评级程序、评级内容、等级结构、评级作用等方面进行了一次新的梳理和较为深入的探讨;对一些常用的信用评级模型进行修正和实证检验;并在率先对构建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信用制度体系的深入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本书是夏敏仁博士、林汉四川教授分别主持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研究》(批准号:02BYJ069)、国家“十一五”211工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资助项目《新世纪我国中小企业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的重要研究成果。
作为制造业中*大的单一部门,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汽车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的环境负荷较大;另一方面,汽车产业产业链较长,对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影响较大。因此,本书希望以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发达国家汽车企业为切入点,通过对发达国家汽车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机制与实践展开分析,以期回答企业能否通过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并为中国汽车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供模式参考。 本选题的价值及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1.对影响发达国家汽车承担社会责任的因素进行识别、分析,系统地分析这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弥补关于汽车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不足。 2.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企业业绩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发达国家汽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年
本书阐述了商业信用管理的内涵与意义,介绍了商业信用管理机构设置商业信用征信管理商业信用风险分析方法商业信用政策的运用与评价,详细阐述了工商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方法和管理流程以及商业信用风险转移的方式与途径,同时介绍了商业信用管理中的相关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