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考察的是抗日战争期间的成都市土地行政。
建立了工作区的岩石地层系统;以动态有观点划分了大地构造单元;确定了阿尼玛卿构造带在测区的分布和延展;在中新世查保马组Adakitic质火山岩中发现下地壳包体,提出了下地壳层流加厚部分熔融模式;划分了低级—极低级变质相和变质带,揭示几条构造混杂岩带的相对高压特点;全面调查了东昆仑8.1级地震的地表破裂,分析其成因;揭示了巴颜喀拉山群的物源及其与北部造山带的亲缘关系;刻画了晚新生代隆升—剥蚀—盆地堆积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和地貌—水系-气候变迁过程;建立了库赛湖、叶鲁苏湖拉分盆地的成因模式;划分出基底构造演化、晚古生代洋陆转化、三叠纪印支期洋陆转化、晚中生代-新生代陆内构造演化四个阶段;发现矿点7处、矿(化)点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