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投资大师江恩毕生的投资经验和理念的总结之作,通过回顾45年中股市起起落落的每个细节,结合45年来的实战案例,细致讲解了本人总结的12条投资规则和24条投资法则,是投资者提升自身技术分析水平的经典图书。
本书以金融的发展历史为线索,向读者介绍了金融的演进与社会的变迁是如何相互作用的。通过对金融历史的解析,告诉读者如何把握今天纷繁复杂的金融现象。 本书适合作为大众了解金融知识的通识读物。
《清华金融课》以清华大学金融领域专家、学者的思想见解作为全书主线,总结清华金融学领域人才对于社会金融现象的分析,为读者提供最的金融学解析。阅读此书,读者能够从鲜活的内容中理解经济和金融政策,拨开金融行业的迷雾,做出正确的融资、投资决策,开创金融事业的新局面。
本书是著名金融学家白钦先教授和杨涤博士所著,书中提出了新资源理论、新资源观,是国家软科学项目后续成果及国家“211工程”资助项目成果,被列于金融发展理论前沿丛书。 全书共分为七章,首先从资源概念的扩展开始,在对资源概念进行溯源和分析其变迁趋势之后,作者提出了新资源概念,认为资源既包括传统的自然资源,还包括在目前经济发展中作用日益凸显的社会资源。接下来进一步对制度资源、金融资源、人力资本资源、知识资源、信息资源、思想观念资源等社会资源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及其资源属性进行了详细分析。进而提出了新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应该将增长与发展统一起来考虑,建立统一模型。综合上述论述,作者对资源配置理论进行了重新表述。此外,作者还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分别分析了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
《每天读点金融史》系列丛书以金融史为主线,把一百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和金融格局演变的巨幅画卷为你徐徐拉开,是你理解世界经济的格局演变与未来走向的理想读物。 “金融只是一种手段,关键看使用者的目的。”这句关于金融的论断写在这里与读者诸君分享。每个人阅读这套书的目的不尽相同,得出的结论也会大相径庭。我们衷心希望本套丛书能为读者提供认识现实经济世界的一个视角,在投资、经营、决策、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正确、理性地认识发生的每一个变化,可以“知兴替”、“明得失”。 历史是指引现实的指南针,历史是抚慰内心的清凉剂。相信每天读点金融史,答案就在你心中! 本书以金融这条主线再次回顾15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发展,可以看出一个很明显的现象,那就是一个国家金融实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国在世界政治版
《投觉》是一个投资人参悟心得和投资策略的完整呈现。这本书的缘起是作者从2015年7月A股股灾期间开始运营的公众号“投觉”(目前关注用户5.6万)。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参悟心得和投资策略两个部分,并且用参悟的心得穿透投资策略,即发挥参悟心得在投资领域的应用价值。并且,作者坚决让读者看到好的东西,因此,这本书的文字尽其所能的简洁。冗长的往往是长篇累牍,简洁的往往是担心浪费别人的时间。
本文主要阐述了有关FOF组合基金的理论、架构和实践问题。全书共分为5篇,母基金篇阐述了资产配置、管理评价、策略评估、产品设计、风险管理、资金分配等;标的基金篇阐述了相对价值策略、宏观因素策略、事件驱动策略、期权策略等;海外经验篇介绍了美国主流资产管理公司及海外主流对冲基金公司的策略与产品原理;附录部分则概述了契约型基金设计和私募基金产品的一些法律问题。本书适合从事资产管理行业,包括银行、信托、保险、券商、期货公司、第三方理财及私募基金的相关人士阅读,特别适合从事渠道和资金及资产配置的专业人士阅读。
陈元、唐英年、李国宝、林行止、刘明康、王冬胜、沈联涛政商要员携手推荐! 香港金管局前总裁任志刚,回首化解幕幕金融危局的人与事,也以全新视点审视联系汇率(港元与美元挂钩)及财经、金融政策,以及前瞻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以至环球的金融形势;配以从未曝光的历史图片,弥足珍贵。 香港自20世纪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而有香港第一位“中央银行家”之称的任志刚,在20世纪80年代初起长期参与香港的货币与金融事务,并在1993年起成为香港金融管理局首任总裁,直至2009年退休。 任先生曾经在1983年参与制定联系汇率制度,其后的财经、金融工作生涯,先后经历过1987年香港股灾(恒生指数曾大跌40%)、亚洲金融风暴、香港政府介入市场打击炒家、雷曼倒闭触发环球金融海啸等大事。从1999年9月到2009年9月,他每周都在金融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