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描写了一位初出校园的毛头小伙肖遥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叱咤风云中国金融市场的期货大作手的。故事精彩,紧凑,贴近现实,让读者看得过瘾,一步到位地了解到很多中国期货市场的所谓内幕。 本书在讲故事的同时,更多地描述了期货实盘操作的方法和经验,可以帮助更多对期货一无所知的人成长成为一名出色的期货人。 该书还是一本期货初学者的生动教科书,它深入浅出的告诉你什么是期货?如何做好期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期货科普书籍。
《投资银行:估值、杠杆收购、兼并与收购、IPO》(原书第3版)是一部使用十分便捷的权威性著述,专门论述了目前在华尔街普遍使用的主要估值方法——可比公司分析、先例交易分析、现金流折现分析和杠杆收购分析。
本书稿是一位银行行长的从业笔记。 书稿记录了他数十年来银行工作的心得体会,基于这些一线经历,作者从中择取了信贷管理、小微金融、银行转型发展和新金融新业态等几个业界关心、学界重视、社会关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阐发,以此来审视、思考和应对经济金融运行与银行经营管理中出现和遇到的种种问题与矛盾。 书稿不仅对正在从事经济金融工作的人有参考和借鉴意义,而且对将来有志于从事银行工作者来说也是一本很好的“教辅书”,同时对那些学习金融写作的人来说也是一本不错的参考资料。
由兰德·瑞编著的《解读现代货币》通过理论分析所得出的重要政策性结论可能听起来会令人感到惊讶。可以简述如下:在零通货膨胀的基础上保证真正意义的充分就业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这看上去应是一个可以追求的经济目标,但到了很多经济学家那里却变成了一个荒谬的诉求。那些自负的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家们都不会欣赏这种一相情愿的期望。但是,如果本书的分析是正确的,那么毫无疑问,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就是我们可以立即着手实现保证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的目标。事实上,就像我将要讨论的,这两个目标有其紧密的内在关联:即能够实现充分就业的政策也能够同时促进物价稳定。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电讯传递快捷准确,货物运输安全可靠,市场信息传播及时,贸易方式灵活多样。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为了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性竞争,必须明了国际市场的运作程序,其间的,以保障自身的利益和效益。国际市场与利益是互相联系的,如何预见、减少、避开、转移、由契约关系人均摊,彼此公平竞争,从中获得合理经济利益,乃是如今商业界及银行界共同寻求的目标。
从国外先进银行的经验来看,市场风险管理最主要的手段,甚至可以称为的手段是建立风险限额体系、实行限额监控和超限额处理。限额体系在市场风险管理中发挥风险预警作用和风险实时监控作用。刘晓曙编写的《商业银行市场风险限额设置与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实际,研究如何设置风险限额以及如何管理、应用风险限额。《商业银行市场风险限额设置与管理》的主要出发点并不是打算创新当前即使西方先进银行也不具备的风险管理技术,而是希望在市场风险管理技术的常识基础上,通过整合现有的市场风险管理技术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实践,给出一个清晰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和技术框架,期望能为市场风险管理者和银行从业人员提供具有操作手册功能的详细指引,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提供实质性的指导。《商
本书力求对商业银行金融同业业务做出较为性的分析和描述,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把商业银行金融同业业务作为整体加以分析,具体包括商业银行金融同业业务的基本内涵、目的与意义、发展历程与现状、发展趋势等;二是对各种同业业务的投资工具进行归纳和总结,具体包括融资性保函、同业存款质押、同业存单质押、同业委托、集合信托计划以及SPV等同业投资工具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流程;三是对同业存款业务进行介绍。
本书不是向读者提供外汇买卖和炒作的实战手册,也不是向读者介绍复杂和系统的汇率理论及其来龙去脉,而是要在浩如烟海、眼花缭乱的汇率文献中,抽取和归纳出最基本、最相通的汇率知识和汇率原理,供广大非专业领域的读者和青少年学生在闲暇之时阅读,以作为进一步了解汇率问题的入门读物。
《货币金融学(第2版)》在保持货币银行学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力图反映货币金融领域中的新变化。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反映货币金融国际化的情况,突破原有货币银行学把金融同国际金融分离的局限,尝试部分和国际部分的有机结合;第二,反映近年来金融领域的新情况,如问题金融机构与金融安全、通货紧缩问题、金融商品创新问题等。此外,为了满足读者进一步学习和自修的需要,在每章的后面都列出了复习思考题和参考文献,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查阅相关资料,以提高对货币金融理论的理解。
苏联这个超级大国何以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崩溃,至今仍为学界热议。本书作者在细致梳理中外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卢布信用危机与苏联实体经济崩溃、苏联政权式微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据此,作者从货币因素这一重要视角探究了苏联解体的原因。作者认为,货币因素是加速苏联解体进程的催化剂。一方面,卢布的去功能化对苏联末期的社会生产造成了致命性打击。另一方面,卢布的急剧贬值也对各加盟共和国由来已久的离心倾向产生了强烈的刺激作用。卢布信用危机不仅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内容,更是加速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富景筠编著的《卢布信用危机与苏联解体》提供了研究苏联解体原因的新视角,这对于丰富现有的苏联学研究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意义,也为多样地分析、思考重要经济史现象提供了有益的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