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起,中央财办启动“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课题,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和1929年大萧条的发生、演变和影响进行比较研究,期望以史为鉴,理解今天,展望未来。“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课题组邀请
收录了周小川在2008-2012年发表的有关国际金融危机的文章。
美元的背后可以没有黄金的支持。美国的“铸币税特权”使美国的经济策略相对其他国家来说总是的。美国经济即便已经到了寅吃卯粮的境地,还是能够屡屡成功“绑架”世界各国,并迫使各国为其外部负效应极大的经济发展模式“买单”。
唤醒关于亚洲金融危机的记忆,是为了找寻当前危机发生的前因,揭示金融危机的“罗生门”。危机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各国的中央银行、全球的金融监管者为什么不能防患于未然?他们在历史的关键时刻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危机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危机要我们改变什么?作为亚洲金融的监管者,作者曾亲身参与有关监管政策和国际金融体系设计的重要讨论。在书中,他结合自身经历,从制度及其演进的角度,在历史、宏观、微观三个层面审视了导致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007~2009年这场目前仍在进行的全球危机的种种原因。
本书是一部解读金融危机最、最准确的大师级著作,也是一部影响未来中国经济政策的启示录。作者舍弃了连篇累牍的道理,而是如同一个历史的旁观者,立足于自己的学术研究和独特见解,进行沙盘推演式的复盘和梳理,将金融危机的前因后果向读者娓娓道来,将应对政策分析得丝丝入扣。 布林德教授在他反思和设计的这场时光之旅中,并没有平分笔墨,而是有重点地详述了一些关键事件,其中的亮点包括:雷曼事件、美联储对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选择,以及美国各界对美国政府、美联储和救助政策的质疑等,让人印象深刻。 布林德教授抱持着美国现代金融监管者的务实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