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不得已的安全避风港 历史上,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屡遭威胁,但结果总是有惊无险,美国得以继续挥霍 嚣张的特权 。今天,全世界的官方与私人投资者,仍在变本加厉地依赖美元计价的金融资产,也正是这种不可救药的依赖性,逐渐酝酿出美元陷阱的雏形。 《美元陷阱》回顾、分析了美元成为全球经济和货币体系核心地位的过程,并阐释了为什么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元作为避险货币、储备货币的霸权地位仍旧坚不可摧。此外,本书还披露了当代国际金融的关键问题,包括:新兴市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货币战争、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作用,并为修复有缺陷的货币体系提供了新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美元陷阱》中大量的数据资料和研究成果,有来自作者埃斯瓦尔 普拉萨德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线工作17年
《从华尔街到贝街:美国与加拿大金融的起源与演变》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且细致的金融体系比较,展现了世界前十大经济体系中两个大国的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发展历程。 《从华尔街到贝街:美国与加拿大金融的起源与演变》讲述了加拿大300年来的货币历史以及与美国金融体系的不同,探索了加拿大和美国的银行如何应对自由市场经济、展示时期和金融不稳定等。作者明确指出,任何国家的金融架构都错综复杂地嵌入其历史选择和价值体系。美国和加拿大的金融体系反应了他们的民族文化和国家优先事项,或许应该反思每个国家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如何更有活力、更稳定。 《从华尔街到贝街:美国与加拿大金融的起源与演变》可以给读者很深刻的思考。 尽管美国和加拿大关系密切,两国有着长期的经济联系,但很少同时对两国的经济进行研究。这
美国国债市场是有史以来为庞大和为活跃的纯粹债务发行市场,其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和影响是无可比拟的。为求得安全的投资,整个世界都在极力叩开其门:美国国债同样也是中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投资对象(2013年5月.中国增持了252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使得中国持有美债总额首次突破了1.3万亿美元,中国依然是美国国债*的海外持有国)。2013年年初,美国政府债务规模已经超过16万亿美元,但是,在次世界大战之前的10年间(1904-1914年),它仅只6次标售了大约10亿美元的附息国债,那时,鲜有新的债务发售,而持有者也相当狭隘地局限于几家国民银行。 在《美国国债市场的诞生》一书中,《江添富基金·世界资本经典译丛·美国国债市场的诞生:从次世界大战到“大萧条”》作者肯尼斯.D.加贝德重点考察了美国国债市场在1917-1939年的迅速膨胀过程;详述了
《弗里德曼说,下一个一百年地缘大冲突》 全景呈现未来 100 年世界地缘格局演变 精准掌控 21 世纪人类命运的发展主线 ★美国还将统治世界100年的底气何在?麦金德的 心脏地带 理论如何影响了美苏冷战?马汉的 海权论 对美国海洋霸权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面对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巨额政府负债、结构化转型的阵痛,中国如何才能跳出曾经的 日本陷阱 ? ★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面对土耳其等国家的挑衅,普京手中的杀手锏 天然气管道阀门是否显得力不从心? 弗里德曼以世界领导人的大棋局视野,结合其敏锐洞察力及有关历史及地理政治学的探讨,以地缘政治为切入点,拨开层层迷雾,大胆提出包括人口、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分析与预测,对全球局势进行精妙解析。 在书中,作者对美国还将统治世界100年信
这是一本修订版的国际金融本科教材。为了方便读者对国际金融的理解,本教材以《汇率和国际收支》作为主标题,用 现代国际金融 作为副标题,以便突出学科的核心内容。教材的主要内容分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国际货币史与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和开放宏观经济学五个部分,涉及10个相关模型。相比初版而言,国际金融的理论和实践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所以这本教材除了对一些内容作了必要的补充、更正和调整,也增补了相关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尽管前沿理论不是本科教学的重点,但是对于以后有志于从事国际金融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同学来说,了解前沿进展,激发学习和思考,依然是必不可少的介绍。
一场充斥着金钱与 的浮华盛宴一部颠覆了政商学三界价值观的警示之作$ 一所大学如何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与经济格局?$ MBA搅起市场“腥风血雨”,是为 世界经济,还是仅为一己私利?$ 哈佛商学院的人脉网是“一股向善的力量”,还是让债务和耻辱避风的港湾?哈佛商学院在公众心中占据着 独特的位置,它素有“商界西点军校”之称,又被视为政界精英的“俱乐部”。1978年,《纽约时报》宣称,哈佛商学院学位是“进入上层社会的金色通行证”。那些拥有哈佛商学院MBA学位的人,有极大的机会进入西方资本主义的权力高地。 许多人对哈佛商学院的人脉网有一个模糊的认识,但很少有人了解,人脉网中的动态关系让哈佛商学院在近一个世纪里,始终具有坚不可摧的 力量。麦克唐纳探索了这些动态关系,他不仅向我们描述了哈佛商学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还向
一百年以来,律师事务所、投资银行、会计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和各类企业在寻找打入美国资本市场的正规途径,注入大量投资以打响名声。过去,他们为了妥善处理与顾客的关系,维持良好的信誉不得不承担交易上的损失。如今,资本市场知名企业的经营模式早已不在视顾客为上帝,不再去赢取顾客的信任,而视其为一次性合作的“乙方”,没有责任感,也不强求忠诚。市场规则已被颠覆,取代了过去美国金融界长久的声誉模式。 本书介绍了美国金融界从过去声誉模式到现在自由资本主义模式的转变,提出三个原因导致了这种变化:(1)客户保护机制主要依赖于规则、监管而非信誉;(2)规则日益复杂,客户选择合作对象的首要标准是技术专长而非声誉;(3)随着华尔街“个人崇拜”的兴起,金融市场上高价出售基于个别“传奇人物”的声而非企业
在技术创新日新月异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一方面,企业的技术创新、业务创新速度日益加快;另一方面,企业空前地置身于全球经济变动的大环境,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际结算也呈现出五大新的发展趋势。一是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手段、金融技术和企业网络的创新推动着国际融资和国际结算流程处理方法的改进,使之从人工化转向电子化和网络化,实现了规模经济,并降低了运营成本,但也加大了网络交易中信用风险控制的难度。二是全球金融混业经营体制的普及、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业内在的范围经济效应以及企业对“一站式”金融服务的需求推动了全球金融业的多元化和全能化,使金融业的商业模式从低端型和单一化向高端型和复合化方向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国际结算业务从单一的结算业务转向“结算—融资—风险转移”三位一
一场充斥着金钱与 的浮华盛宴一部颠覆了政商学三界价值观的警示之作$ 一所大学如何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与经济格局?$ MBA搅起市场“腥风血雨”,是为 世界经济,还是仅为一己私利?$ 哈佛商学院的人脉网是“一股向善的力量”,还是让债务和耻辱避风的港湾?哈佛商学院在公众心中占据着 独特的位置,它素有“商界西点军校”之称,又被视为政界精英的“俱乐部”。1978年,《纽约时报》宣称,哈佛商学院学位是“进入上层社会的金色通行证”。那些拥有哈佛商学院MBA学位的人,有极大的机会进入西方资本主义的权力高地。许多人对哈佛商学院的人脉网有一个模糊的认识,但很少有人了解,人脉网中的动态关系让哈佛商学院在近一个世纪里,始终具有坚不可摧的 力量。麦克唐纳探索了这些动态关系,他不仅向我们描述了哈佛商学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还向我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 金融环境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经济社会也随之发生了许多的转变。而在全新的金融环境下,西方社会也呈现出一些新的问题和危机,其中发达 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再一次给新金融环境下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中,2009年爆发的欧债危机是其高潮,而论其根源仍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只是在危机的诱发原因、生成路径以及结果等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在西方主权债务危机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突出的转变表现为:社会福利资金不足与政府债务负担过重之间的矛盾,即在刚性的高福利制度与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及人口结构相互作用下,西方发达 的高福利制度使得政府财政不堪重负, 终形成债务危机。
《防范与化解国际金融风险和危机的制度建构研究》以近几十年特别是2007—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和危机为主线,以金融危机暴露出的金融监管制度缺陷为导向,以国际社会*金融监管制度改革为参考,重点论述了金融开放的法律架构、开放条件下的金融风险及其防范的理论建构、金融开放法律框架内防范金融风险的法律依据与体系建构、宏观审慎与系统性风险防范、规制资本监管与流动性监管、金融消费者保护与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压力测试及其法制化问题、信评机构改革的法律问题、我国双边银行监管合作中的法律问题与解决构想、我国双边证券监管合作中的法律问题与解决构想、金融机构跨境破产与责任承担的法律问题以及危机后金融规制改革的国际趋势与特征等,对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和危机法律制度构建
区块链技术正在开启一个颠覆中心化的“新信任时代”,不仅仅是一场技术创新运动,也使社会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对 治理的诸多方面带来革新和重塑。本书是 部系统性地探讨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以及区块链技术对 治理影响的论文集。本书汇集了人类学、经济学、科学技术研究、社会学和 政治经济学学者的研究,从多个维度评估了比特币和区块链对当代 治理的实际影响。 本书对比特币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以及区块链技术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包括了比特币发展中的边缘货币和 支付网络体系,到比特币的反洗钱治理、内外部治理以及科技创新,再到分布式自治组织DAO的治理以及区块链治理的谨慎乐观态度,一一进行深入浅出、生动的阐述,为学者、政府官员、行业从业者以及公众提供了技术变化的细微特征和发展趋势。 本书指出了区块链
聚焦正在热议的长期融资对于维持经济发展、保证共享繁荣的作用。本报告基于前两期报告,这两期分别讨论了国家在金融中的作用以及金融包容性问题。和之前的分析一样,本报告提供了详细、实际且有据可查的金融部门政策
本书在阐述金融衍生品市场与金融监管概况的基础上,分析金融衍生品监管的特殊性及其挑战,结合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互动理论,剖析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的变迁,考察不同金融衍生品市场下的监管博弈及其互动模式,研究不同时期主要经济体的金融衍生品监管互动的市场效应,尤其是后金融危机时期的G20金融监管改革与衍生品市场的互动效应,以及中国内地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与监管改革互动,并基于动态监管博弈模型和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模型,实证研究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与监管改革之间的互动,从不同维度分析金融衍生品市场与金融监管的互动关系,指出两者之间的互动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自经济活动出现之初,金融相关问题便一直困扰人类社会。主权 的诞生使金融问题出现了 与 的划分,而 化的深入打破了这种界限, 性金融问题频发,对 和 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 金融治理的需求愈发强烈。本书探究全球金融治理的定义、演进与现状,以及中国在 金融治理中的角色和挑战。于 治理而言,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已然被改革,一个由网状结构和体制复合体组成的新体系逐渐确立,这一新体系表现出一些新特征,如半正式性、小规模多边主义和多元多层次性,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合作困境、合法性困境和有效性困境,亟须进一步改革。于中国而言,在经历了隔 期(1949—1970年)、接触磨合期(1971—1992年) 和加速融入期(1993—2008年)后,中国全面融入了 金融治理体系之中,逐渐建立了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框架,
收录了周小川在2008-2012年发表的有关国际金融危机的文章。
《金融殖民》世界上永远不缺乏争夺全球霸权的野心。数百年前坚船利炮的殖民侵略方式,今天已经不再适用,然而,一种新的殖民手段已经不知不觉地渗透到我们周围。看似光鲜迷离的金融世界,其中隐藏着怎样的真相?长久以来,无数被人们遗忘的历史角落,都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金融博弈的背后,凸现出实现世界霸权的野心。苏联卢布怎样在一夕之间灰飞烟灭?日本为何进入了“失去的十年”?本书回顾了过往国家经济衰退的历史,揭示美国利用金融手段打压对手的真相。热钱、次贷危机,美国还运用种种金融鸦片,对其他国家进行金融殖民,隐性地吞噬着对手的财富!新的时代,我们面临着新形式的危险。中国应该怎样应对?读完本书,你必然会深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