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是日本江户时代的重要社会阶层,因其经营的家族特征又称之为商家。受中国以训治家传统的影响,日本至少在奈良时代就出现了家训的萌芽。到江户时代,逐渐普及至庶民阶层。其中,商家家训以其突出体现了商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及经营理念而独具特色,不仅是当时日本家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日本家训发展史上的一株奇葩。研究日本商家家训,对于深入研究日本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对于促进我国商业伦理道德的建设、推动家庭教育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以历史学、伦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并辅以比较研究方法、系统研究方法,以日本江户时代的商业发展为背景,依据大量商家家训资料,从家族制度、经营理念、经营管理三个方面多角度地对商家家训予以系统的分析,并对其在近现代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详细
基于文化人类学和历史学的学术理念,书中通过文献法、参与观察法、比较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等对中国老字号进行了历史性的脉络梳理。由于老字号涉及的行业众多,书中仅选取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或在老字号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餐饮业、服饰业、工艺美术类、金融业和药业五个行业共计110家老字号进行历史性地描述、分析和探讨。全书共分六章,每一章中不仅对各个老字号进行了个案研究,而且对该行业老字号的历史发展特点也进行了综合性的归纳总结。具体内容为:章老字号中的酱醋酒;第二章老字号中的饭庄酒肆;第三章老字号中的服饰业;第四章老字号中的工艺美术;第五章老字号与金融文化;第六章老字号中的中药与西药。
山西茶商以茶马互市为发端,至清代日渐兴盛。鸦片战争前,他们不仅控制了西北的茶叶市场,而且成为中俄恰图贸易的主要承担者,商业触角甚至伸向俄国及欧洲的其他国家。其跨越距离之广,经营时间之长,实属罕见。张喜琴编著的《晋商五百年(万里茶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山西茶商的兴衰轨迹,并着重介绍贩茶路线、重要商业市镇、代表性茶商家族以及茶商的经营绩效变化等等,同时对山西茶商的历史沉浮进行反思。
《商道流芳录:中国商业文化百例》百篇所选编的商道上可流芳的贤商,既具有高道德品位的特征,又具有高智慧品位的特征。高道德品位的贤商可称之为“义商”,高智慧品位的贤商可称之为“能商”。例如《商道流芳录:中国商业文化百例》所述北宋人于令仪感化梁上君子,出资办学便是义商。再如战国人白圭善察丰歉周期变化,便是能商。通常,贤商集义商与能商于一身。
本书内容包括:首航;会议,讨厌的会议;携手合作;梦想蓝图;明确目标;项目计划;人人参与;从数据求解放;透明管理;有时抱怨也是可以的;提出计划,寻求办法;彼此倾听,相互办法;保持心情愉快;享受工作乐趣……
《当代中国研究》丛书已出版多本。《宗族变公司:广州长湴村村民组织结构的百年演变》通过大量采用口述与档案资料,探讨了长湴村组织结构在20世纪上半叶到21世纪初近百年的时间里,如何历经分配制度的变迁,税费交收结构及权力结构的转型,市场法人产权结构的形成,最终由宗族演变为公司的过程。这个过程展示了一种独特的农村城镇化过程,也是目前新农村建设的一条可以探索并加以引导的路径。
本书是一份关于“盐”的历史民族志,是以物为视角的人类学研究个案。基于对云南大理一个盐井村落(诺邓村)的田野调查,作者力求呈现“盐”这样一种司空见惯的物品在特定地方昕展开的历史进程和文化图景,盐在历史上如何勾连起诺邓的“内外”、“上下”关系,以及今天仪式生活中的盐如何言说历史。通过盐及米、马等物品的研究来解读诺邓历史上的“关系”丛结,探讨微“盐”背后的大义。
外国商人,晚清时称之为洋商。洋商在上海的贸易活动,远可追溯至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即使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开埠算起,他们在上海的贸易活动也长达160余年;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但由于解放后几十年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没有提到应有的地位,导致对洋商研究很冷落,不但研究者寥寥,研究成果也不多。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对外经济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之在经济、金融、贸易领域,与外商来往频繁,开始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并把对洋商的研究提升为重要课题。“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系统、深入地研究上海开埠以来的涉外经济史,可以为推进上海对外开放,进一步发展上海的外向型经济,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为此我们从2002年开始编写本书,历时六年,于2007年定稿付梓。全
本书针对通用汽车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事件,为寻找其深层次原因,将通用汽车的百年历史和当下事件进展状况展现在读者面前。通用汽车发展史本身就是一本管理学教材,本书为读者分析了其诸位重要领导者的管理风格和他们在任时通用所发生的主要事件。这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十分具有借鉴性。本书内容全面,语言流畅,便于读者阅读参考。本书适合企业管理人员、营销企划工作者、高校相关专业师生、汽车行业从业人员以及所有对通用事件有兴趣的人阅读。
本书收录周时奋在影视文学创作领域的专题片作品和解说词11篇,主要有《宁波商帮》、《中国越剧》、《认识宁波》和《慈城》等,大多创作于21世纪初。其中《中国越剧》为袁雪芬等越剧大家和越剧史学家所赞许,《宁波商帮》则是宁波纪念邓小平讲话20周年的力作,曾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本书以大量档案史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基础,考察了刘鸿生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发展史,试图管窥中困近代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的形态演变及其动因。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分散投资的单一单位公司:刘氏各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构建行业垄断组织(一):刘氏企业与同业联营、构建行业垄断组织(二):刘氏企业与同业合并、构建刘氏企业托拉斯:组建企业公司、官商“合作”:特种股份有限公司等。
《慈溪商人》把目光投向了这一重要历史时期,汇集慈溪日报民营经济周刊的“慈溪商人”、“对话慈商”专栏,聚焦极富慈溪智慧、有创新活力、极具创业精神、极显时代特征的企业家群体,以镇、街道为区域板块,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沟通,心与心交融,这是一次大规模、系统化、全方位、跨越式展示企业家创业创新创造风范的报道,也是一道激扬企业精神的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