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版出版于1977年。15年之后,作者认为应该进行一次重人修订了。在第三版中,作者做出了两类修订,结构上的与内容上的改变。 结构上的改变包括在“组合单元式”的章节中对资料的重大调整。这些章节绝大部分在我的本科教材——《中级微观经济学》——里的相应章节中,均有相同的标题。这使得学生们易于在适当的时候返回到本科教材进行复习。它还有另一种作用:如果一个中年级学生想在某一问题上进行更深人的学习,那么,转到《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的适当章节上来是很容易的。组合单元式的结构还有突进一步的两项优点:易于按照各种顺序研读本书,更便于将本书作参考之用。 除了以上的重新组织外,还有几项内容上的修改。 首先,本书的许多章节作者都进行了重写,内容更充实。 其次,作者运用了大
本书是萨缪尔森第19 版《微观经济学》教材配套的学生指导用书,共分为18章,包括经济学基础知识、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需求和消费者行为、消费均衡的几何分析、生产和企业组织、成本分析等内容,每章的 概述 和 小结与本章提纲 对介绍的微观经济学概念、原理以及理论进行了课堂笔记式的提炼总结; 学习提示 颇具特色,对学习中常见的误解、难点进行了有针对性地辅导,供广大读者阅读使用。
本书相当于西方微观经济学的中级教程,它与一般微观经济学相比,有更多的分析,包括一些必要的数学分析,尤其是生产理论、成本理论等部分,更多地采用了数学方法的表达。本书尽可能地吸收了当代西方微观经济学发展*内容。力求反映西方微观经济理论的一些的新的发展。
这是国内部关于消费教育的专著。 消费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它不是一部分人的行为,而是全体人类在他们各自生命篇章里的一个基本内容。这样一来,怎样满足消费、如何消费、如何实现可持续消费,就成了各国政府和国民都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消费教育的使命和重要意义取得共识并付诸积极的实践,也是理所应当的。况且,就我国而言,同科学消费、健康消费和可持续消费相违逆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大量存在,不仅影响了当代人的生活质量,也为后代人的生活质量留下了祸患。而20世纪80年代涌入我国的消费主义也随时随地冲击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决这些问题,自是需要多种手段和多种办法,但消费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开展消费教育是促进消费者转变观念、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 开展消费教育是增强消费者
本书是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微观经济分析(第2版)》(黎诣远、李明志编著)配套的学习指导书,包括要点、专题、习题、答案四个部分。各篇都有前言,说明本篇在全书中的角色,每章都列出要点,说明本章内容的精粹。为了加深理解,扩展视野,每章还精心选择一个有关主要内容的专题:或者是理论背景,或者是实际案例,或者是学习难点,或者是内容扩充。全书共有500余个习题,包括思考题、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等常见题型。其中,判断题、选择题主要是检查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判断题要求判断正确、错误,选择题要求从四个项目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思考题、问答题则重在开阔学习思路,培养创新思维。计算题的目的是培养综合运用所学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包括教材中的全部习题(以*号标
管理经济学是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理论基础的一门应用经济学,将微观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以实现企业资源的*配置,从而在经济理论研究与企业决策实践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学习管理经济学的目的就在于把理论知识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实践,为企业经营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提供答案。国内外众多的商学院和管理学院都将管理经济学定位为必须课程,凸显了其在培养造就经济管理人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本书是干春晖教授多年教学研究的成果,充分体现了作者“突出理论前沿,反映管理现实”的写作宗旨,其特点如下: 一、前沿性。近十几年来微观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实践有了长足的发展,因此本书的特色之一就是力图把这些新理论和新方法,如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和产业组织学等,介绍给广大读者,尤其是国
本书力求全面、准确和生动地介绍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全书共分十二章,除了微观经济学的传统模块之外,对近几十年来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如博弈论、不确定性分析、信息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等,也有所关注。本书的特点是:全书行文力求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加上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的研究,以强化本教材的可读性;既顾及微观经济理论的*进展,又力求把内容的难易控制在适中的程度,使它更适合普通高校的本科教学需要。为了方便学生学习,本书各章都设计了适量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并穿插丰富的案例研究和阅读材料。 本书是面向普通高等学校经济类和管理类本科教学需要而编写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各专业的学生都可以使用,也适用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和广大读者自学,同时还可供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研究生以及从事各类经济工作
本教材是为了适应21世纪经管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社会发展需求而编写的,在编写中吸收靠前外主流微观经济学教材的优点,及时跟踪当代微观经济学发展的动向和趋势。本教材在对理论的阐述、概括和对问题的分析中,
本书是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组织编写的系列教材之一,是黑龙江大学省级重点专业学科建设的重要成果,得到黑龙江省政治经济学省级重点专业学科经费的支持。 本书的编写坚持了以基础理论为依托、生动案例为重点、难点理论为延展的写作思路。首先,在基础理论上,从消费者到生产者,从企业到市场,从生产到分配,每一章都力求交代清楚一种理论,具有逻辑上的连贯性。其次,在案例上,每一章都精心安排了若干个案例,力求做到内容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因为“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是常青的”。后,还添加了关于博弈论基础的相关内容,作为知识的延展,我们在部分章节的后面添加了“深度链接”,这样通过“深度链接”内容将一些推理性强的难点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进行了重点介绍和讲解。本书既可作为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的
微观经济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虽滥觞于马歇尔的卓越的理论创造,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的打造和学术积累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在拄着哲学的手杖,漫游他的“理想国”时,论述了分工的经济意义;亚里士多德在阐释公平这一道德范畴时,对商品交换表现形式发表了不凡的见解。 中级程度是有关微观主体的经济决策和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作用的基本知识。首先在理想化的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讨论消费者和厂商的决策问题以及市场均衡和其福利经济学含义,然后转向讨论不太理想但更为现实的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后将介绍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本书将力求反映当代微观经济学的教学革新和理论成果,强调对基本经济学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标准经济学分析工具的掌握,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经济学课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