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长篇经济学理论专著。主要是通过"算法框架理论",讲述并分析西方各经济学流派在计算方法上的异同、各自的理论要点、特长和偏差以及认知演变。经济理论的奥秘隐藏在人脑的思维方式之中。借助计算机原理,"算法框架理论"以独特的方式明晰地说明了人究竟是怎样进行思考的,由此推导出了有限理性、知识、制度、组织、主观性、"非理性"、异质性、多元性、冲突、创新、"知识大爆炸"、收敛、发散、发展等一系列推论,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无所不包的和扩张性的经济社会图景。主要篇章有:算法经济学概论,社会科学的"算法原理"及其方法,新古典经济学的终结以及经济学的大综合,社会工程学等。通过对分析西方经济学的分析,可以对我国当今的经济改革和发展起到的借鉴作用,并提供若干政策思路。
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各行各业效率的提升和生活的便利,但卡尔指出,当我们每天在翻看手机上的社交平台,阅读那些看似有趣和有深度的文章时,在我们尽情享受互联网慷慨施舍的过程中,我们正在渐渐丧失深度阅读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互联网鼓励我们蜻蜓点水般地从多种信息来源中广泛采集碎片化的信息,其伦理规范就是工业主义,这是一套速度至上、效率至上的伦理,也是一套产量化、消费化的伦理——如此说来,互联网正在按照自己的面目改造我们。我们变得对浏览和略读越来越得心应手,但是,我们正在丧失的却是专注能力、沉思能力和反省能力。卡尔认为这是一种信息技术带来的智能伦理。 在《浅薄》一书中,有智能技术的发展历史,有大众科学的普及知识,有文化批判的真知灼见,全书处处闪耀着令人难忘的智慧之光,这些内容
日本堂目卓生编著的《解读亚当·斯密之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在《道德情操论》一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在《国富论》中,总结了近代早期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地吸收了当时的经济学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作作了系统的描写和研究,并提出一些新的理论和看法,被称为“部系统的的经济学著作”。
本书通过对共享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确定,整理了共享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归纳了共享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协同消费理论、认知盈余理论、非人格化交易理论、零边际成本理论和多边平台理论,由此对共享经济学的内涵范畴进行了界定,总结得出了共享经济学的目标和本质。基于对共享经济学的研究假设,提出共享经济学的理念包括共享、利他、协同、人本等,揭示了共享经济学具有重用性、二元性、碎片性和网络化的产权属性以及全要素、全时空、全开放等特征,并对共享经济学的构成要素、运行机制和实现方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剖析和阐释,实现了对共享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共享经济学的资源配置和商业模式,并通过其在具体应用领域的表现,实现了对共享经济学收益分配和价值创造的深入解读。进一步结合共享经济学的成功实践
本书沿着张培刚教授的思路,将发展中大国作为研究的重点对象,从界定大国的概念和经济发展的内涵开始,提出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范式。在回顾大国经济理论研究的历程、概括大国经济发展典型化特征的基础上,揭示国家规模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明确了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的核心原理。然后,在此框架下,重点研究大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制度变迁和治理结构等问题。
郭化林编写的这本《中外资产评估准则比较研究》比较系统地梳理、分析和评价了相关准则的研究文献;对资产评估准则涉及的研究热点问题,引入学术界的不同观点以及编者们的认识,以帮助读者充分理解和应用准则;比较系统地分析了相关准则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以及值得我国借鉴之处。本书可以作为资产评估工作者、经济管理工作者以及理论研究者的参考用书,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资产评估、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的学习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