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税收辞汇(第7版)》是荷兰国际财税文献局(IBFD)出版的定义和解释税收和税收相关术语的工具图书,首次出版于20世纪80年代,历经7次修订,是全球财税领域公认的工具性图书。本书收录的词条主要涵盖税务方面全新的理论、法规、制度、预算、会计、统计、审计、管理、仲裁以及电子税务等内容。新修订的第7版附录中在原有英文术语所对应的荷兰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中文、波兰语、葡萄牙语和俄语。本书的引进出版有助于税收从业者理解复杂的税收术语或概念,同时也将给予税收专业人士更多关于税收原则和理论方面的详细指引。
本书通过具体讨论宋代地方财政史的案例,分析帝制时期国家制度的实际运作问题,认为因受种种因素影响,制度在其执行过程之中必然会产生变异。就宋代的事例而言,则可见赋税制度有一个明显的“地方化”过程,因此在总体上呈现了一个中央集权与地方无序并存的局面。这是重新认识传统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有效视角。
营商环境水平是衡量地区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是预测企业未来发展空间的重要依据。本书结合我国国情,系统、辩证地研究了税务营商环境的决定因素,建立了理论假说,并利用广东调查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检验和测度,构建了立足于我国实际的以税收法治、税收效率、纳税成本和社会满意度为四维度的综合指标体系,为改进地区税务营商环境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政策思路。
《税收征管执法风险与监管研究》试图对国外的税收风险管理理论系统梳理,在借鉴OECD和欧盟税收风险管理指导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税收征管执法实际,研究我国税征管执法风险的自身规律,构建我国税收征管风险管理理论体系及实现步骤,提出税收征管执法风险的监管对策。
《中国税务稽查年鉴(2010年)》全面详尽地反映了2009年度中国税务稽查工作的基本情况、稽查重要统计数据、政策法规、机构人员、大案要案的查处、稽查大事记等主要内容,为全面了解税务稽查工作的发展与改革以及为深入研究税务稽查理论与实践提供真实、详尽的史料。
税收优惠自古有之,源远流长。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存在税收优惠制度,只是由于当时经济社会体制的原因,使得税收优惠制度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不大、地位不高。但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如火如茶的改革开放大幕的拉开,经济社会转型的进程一浪高过一浪。由于税收优惠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独特功能,其地位得以彰显,在我国长达20多年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功不可没。 我国现行税收优惠制度是在1994年分税制财税体制的系统改革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就像中国经济列车呼啸前行的“润滑油”一样,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然而,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在前进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新困难和新问题: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
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中共中央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在前不久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研究和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要求加强环境治理保护,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讲,饶立新同志这本基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税收研究专著的出版,可以说恰逢其时,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为深入推进绿色税收问题的研究,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我欣然答应为此书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