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国特色财政理论为核心指导思想,构建了一套国际财政发展指数的指标体系,并且测算了世界15个主要大国的财政发展指数。书中根据财政发展指数的国际比较研究,认为中国在基本完成现代财政制度体系架构以后,中国财政发展站在了改革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多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另一方面,宏观经济环境,财政治理结构以及包括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和新冠疫情在内的外生冲击都对未来发展提出了挑战。针对这些挑战,本书认为中国在短期内要财政结构性改革、缓解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在长期要丰富财政治理工具体系、提升财政治理应对风险的能力。
本书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概述,税收概述,税收制度,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纳税程序,纳税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纳税会计处理,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内容。
《20世纪中国财政史研究概要》共分为十个专题,研究了自先秦到新中国成立后,各断代财政史研究的发展脉络和阶段性特点。
本书主要介绍了现行工商税收、农业税收、关税部分的税收知识和截于2004年5月31日之前有效的税收政策法规。与前三版相比,本书除收录税收法规政策文件外,还收录了大量的国务院文件、税收征管文件和有关规定,以及相关统计资料,具有内容新、文件全、信息量大的特点。 本书内容全面、翔实,具有较强的连续性、系统性、性和实用性,广泛适用于党政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图书馆和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是广大财政税务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较理想的业务手册和工具书。
税收信用体系建设是我国未来较长时期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国家经济体制转轨使原有的税收信用约束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个阶段,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以健全高效的法律体系为依托的税收信用体系远未建立起来;而原来的具有明显人格化特征的经济体制与社会管理模式已逐渐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