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曾经告诉了我们在金融崩溃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知道的一切。问题是,很少有人知道我们离重演这段历史有多近。所有的警示信号都在那里——资产泡沫、爆炸性债务、社会不平等和政治紧张,不胜枚举。 在《大贬值》一书中,美国畅销书作家、领先的黄金投资策略师亚当·巴拉塔聚焦于货币体系和美联储状况。巴拉塔为这个投资者迫切需要理解的话题带来了一个新鲜而引人入胜的视角。他讲述了美联储如何成长为今天这样神秘、超级强大的机构,以及它的策略是如何导致经济变得摇摇欲坠。 作为普通人,可能无法轻易领悟到经济崩溃这一迫在眉睫的现实,但巴拉塔向我们揭示了历史证明的策略,我们可以使用这些策略来确保自己免受即将到来的崩溃、衰退和萧条的影响。不管我们怎么做,系统都会陷入困境:美元已经陷入了困境,美联储已经
历史上,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屡遭威胁,但结果总是有惊无险,美国得以继续挥霍“嚣张的特权”。今天,全世界的官方与私人投资者,仍在变本加厉地依赖美元计价的金融资产,也正是这种不可救药的依赖性,逐渐酝酿出美元陷阱的雏形。 《美元陷阱》回顾、分析了美元站上全球经济和货币体系核心地位的过程,并阐释了为什么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元作为避险货币、储备货币的霸权地位仍旧坚不可摧。此外,本书还披露了当代国际金融的关键问题,包括:新兴市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货币战争、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作用,并为修复有缺陷的货币体系提供了新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美元陷阱》中大量的数据资料和研究成果,有作者埃斯瓦尔·普拉萨德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线工作17年的洞察与分析,有他与康奈尔大学和
本书是一部从财政学视角出发,研究和剖析全球地缘政治、经济发展及其相互影响的作品。书中通过对既往数百年全球史,尤其是英国与日本历史的观察与梳理,探讨了战争、财政与国家形成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回溯全球秩序的变迁,揭示了大国财政战略演变的根本原因,以及经济学与地缘政治学相互交融并深刻影响全球秩序的内在逻辑。书中将英国与日本作为主要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探讨了“财政军事国家”的形成、发展和挑战。英国倡导的自由放任主义与其对印度财政的殖民掠夺彼此交织,共同构成了19世纪以来“日不落帝国”经济政策的表与里。日本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强大有效且不受束缚的经济与财政制度,成为其政治意图与国际战略的重要支撑。两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日本的和平主义、财政危机以及新自由主义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身处其中的我们需要倾听各方的声音,《全球南方思想丛书》正是在此大背景下经过20年的准备和孕育,终于在2023年正式推出。这套丛书旨在汇聚全球进步学者的思想清泉,针对全球化进程中主流话语无法解释的诸多困境,探寻化解危机的新途径。 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赫德森的专著《文明的抉择》是本套丛书的开山之作。今天的金融资本主义与19世纪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所描述的工业资本主义之间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工业资本主义的任务是将经济从世袭地主阶级和掠夺性高利贷金融中解放出来,而如今,一个隐身于银行、保险和房地产之后的新食租阶层又高举着“新自由主义”的旗帜重新确立了自己的地位。这种趋势使美国失去了工业化,也是今天全球经济失去动力的根源所在。世界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整个人类
本书深入剖析了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所面临的各类经济挑战与机遇。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外汇储备的积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及资本项目开放等关键议题。作者以其一贯的严谨态度和丰富经验,对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定位进行了重新审视,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策略和建议。书中不仅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外部失衡进行了深入分析,还对如何通过改革实现经济的再平衡提供了独到见解。对于金融专业人士而言,本书无疑是理解中国在深入参与全球化、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汇率、资本流动、国际收支当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产生、该如何应对的重要参考。
传统银行如今正面临着来自挑战者银行的靠前的冲击。鉴于此,大华银行于2019年和2020年分别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推出了TMRW数字银行,并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在本书中,TMRW的创始人邱鼎和与我们分享了这个革命性项目背后的设计思路。在这个过程中,他和他的团队每一步都超出了既定模式和传统智慧的,成功建立了东盟的第一家数字银行。 本书源自作者从零开始创建一家数字银行的经验,这是他30多年职业生涯中最复杂的创想。他写这本书是为了解决目前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公司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只有5%~30%的转型企业实现了它们的既定目标,几乎有二分之一的高管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因此,作者创作了一本帮助其他公司开始数字化转型之旅的指南——allDigitalfuture Playbook(TaP),这正是数字领导者所需要的。 本书充满了富有远见的分析和实地指导
本书依据近期新的会计准则与税法、根据外贸企业会计核算特点、突出外贸企业经营流程编写而成,内容涵盖外贸会计基础、外币业务和国际贸易结算、出口成交方式与发票、出口贸易核算、加工贸易与补偿贸易核算、进口贸易
本书思路清晰,简明扼要,观点鲜明,与时局变化同步更新,梳理了过去150年间国际货币和金融目前可圈可点的重要事件,以及近期影响国际经济局势的各大事件,从古典的金本位制到当今的后布雷顿森林的“非体系”制,一直分析到最近时期的全球金融危机、希腊紧急援助、欧元危机,还分析了作为全球货币大国的中国崛起对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动摇,并讨论了货币战争。本书言简意赅,受到众多普通读者、学生和专业研究人员的欢迎。本书是探寻国际经济奥秘、展望世界经济未来的各界人士的书目。
发展养老金融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书围绕养老金融发展及政策支持的研究主题,主要从我国人口老龄化历程、现状与趋势,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金融发展的影响,金融机构发展养老金融的做法,政府部门对养老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国外养老金融发展及政策支持的经验与启示,优化养老金融发展及政策支持的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最终形成一个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人到金融机构再到政府,相对系统综合的发展养老金融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框架,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参考借鉴。
针对犹太人发明了汇票这一众说纷纭的传说,本书作者拨云见日、正本清源,不仅生动地再现了这一传说的缘起及其经典化过程,而且以此为媒介,透视了现代金融和信用秩序在西方世界的生成和演化,以及普罗大众对于这种新经济形态根深蒂固、挥之不去的恐惧。在这一过程中,作者不仅为我们复原了一种关于信用道德的迥然有别的思考方式,而且还纤毫毕现地呈现了那些虽时至今日依然振聋发聩的种种时代议题。
2600年来,诗人、经济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神学家一直在思考钱币的奥秘。谁发明了钱币,为什么?钱币的功能是否超出了我们的控制,仿佛它有自己的思想?它如何改变了世界历史和文化?钱币学揭示了哪些我们无法从其他来源发现的过去?现代科学如何推动了钱币学的发展?钱币学的未来会怎样?钱币与我们的经济、社会、政治、宗教和文化的历史密不可分。《会说话的钱》探讨了钱币的各个方面。
建设金融强国,是未来相当长时期里中国金融改革、发展和开放的总目标、总方向。如何建设金融强国,是中国面临的最为艰难的挑战之一。本书旨在厘清其中的底层逻辑,设计出既遵循金融发展的一般规律,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实现路径。
大宗商品行业门类繁杂,遍布全球,商业环境瞬息万变,企业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多的挑战,包括市场波动、监管压力、技术革新等等,CTRM软件市场将愈发重要和活跃。在大宗商品交易与风险管理领域,CTRM软件不仅仅是简单的工具,更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通过与作者的交流,我们深深理解了他们的期待:凝聚他们近30年的行业积累所著的《大宗商品交易与风险管理智慧:CTRM软件演进与创新》,能够深入剖析这一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市场,为读者呈现全面而深入的行业洞察。分享带来价值,价值推动发展,让递薪传火成为大宗商品行业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精神。无论您是企业领导者、前台交易和执行人员、中台风险管理人员、后台的结算与财务人员、金融科技行业专家还是软件供应商,该书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信息和见解,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市
《三井帝国在暗战》是畅销书《三井帝国在行动》《三井帝国在布局》的姊妹篇。系列丛书提出了“日本是中国的老师,中国是日本的祖师”这一论断,认为我们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既要虚心学习别国经验、优势,也要树立充分的文化自信,认识到很多当今的智慧其实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注意从中汲取养分、指导今日的发展。本书提出,信息的收集能力和选择分析能力对制定合理的企业战略至关重要,往往决定着企业前进的方向。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很多时候,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所比拼的早已经超越了实际的产品,而升级成为一种信息战、情报战。 本书通过案例分析,深度解读半个多世纪以来,以三井为代表的日本财团如何持续开展建立在信息战基础上的贸易竞争,详细记录日美两国在贸易摩擦中的政策和态度变化过程,涉及钢铁
全书集实例与纳税筹划方案于一体,包括增值税纳税筹划案例解析、消费税纳税筹划案例解析、出口退税纳税筹划案例解析、靠前税收筹划案例解析、土地增值税纳税筹划案例解析、房产税纳税筹划案例解析、契税纳税筹划案例
文化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在于,一国的文化价值体系与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是一体两面。具体而言,文化价值体系的三个层次(理念价值、规范价值、实用价值)与社会体的三大结构(文化、政治、经济)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社会实践与文化价值体系之间复杂且多维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的发展动力有些是起源于观念的革新,进而推动实践的变化,有些则是从实践开始推动观念的更新。 本书的重点在于将社会学领域中文化价值体系的近期新研究成果与马克思主义的学说相结合,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引入了文化的维度。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的基础上,本书进一步分析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共同构成的社会实践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揭示社会意识在社会实践与变
两位经济学家经过深入的研究、严谨的分析,指出历史上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持续的时间和影响程度都惊人地相似。本书研究范围涉及66个国家和地区、800多年的金融历史,从中世纪的货币流通问题到次贷危机,揭示了几百年间金融的跌宕起伏规律。一些国家和地区以为已吸取过往危机教训而自满自负,却不得不反复陷入危机,导致产生“这次不一样”综合征。作者总结分析了各类金融危机的典型特征和共性原因,提出了应对策略以及编制金融动荡综合指数来预警危机的构想。本书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政策的讨论和制定,注定会成为一本重要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