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口岸年鉴》(2010年版)是由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主管,由中国口岸协会的叶剑主编的一部全面、翔实记录中国口岸发展状况的编年书,是一部具有基础性、史料性、性的工具书。本年鉴采用条目体结构,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编纂,点面结合、条块结合,记载了2009年口岸各查验部门的主管部委的工作综述,逐个记载了2009年各省级和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等5个计划单列市口岸委或口岸办的工作综述,以及口岸各主要查验部门的工作简述和主要业务数据表格。主要内容还包括2009年新颁布实施的有关口岸工作的法规,以及口岸各类统计数据。
在中世纪前期各方面都明显发达予欧洲的世界,为什么后来却走向了与欧洲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甚至到现在,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仍然落后于欧洲?无数的社会科学家试图对这个历史之谜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本书的不同之处在于,综合运用了经济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各学科的方法,通过案例研究和历史分析,对中世纪后期东谣方的大分叉给出了制度上的解释。本书是制度经济学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堪称经典。
《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2014)》正文内容分为9个部分:1.综合;2.消费品市场;3.批发和零售业;4.住宿和餐饮业;5.国际收支;6.对外贸易;7.外资;8对外合作;9.旅游。为便于读者使用,《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2014)》对所用略语和主要统计指标的含义、统计范围和统计方法作了简要说明。
《越南经贸文章选读》是为实现大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而编写的。全书分20课,每课一篇文章。根据课文的需要提供了充分的知识背景。《越南经贸文章选读》的对象为越南语专业三年级学生教材,社会上有越南语基础的学习者也可利用《越南经贸文章选读》进一步学习和提高越南语水平。
本书由斯坦福几位法学、政治学、经济学领域的教授撰写而成,主要分析了GATT和WTO体制背后更深层的政治学、法学和经济学背景和理论,并对WTO的现行体制和框架进行了解析,对于WTO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本书对于加入WTO不久的中国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对于研究WTO的学者而言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分为总报告、分报告和专题报告三个部分。对中国数字贸易发展历程、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和研究,构建了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指数指标体系,梳理了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数字服务贸易、跨境数据交易、数字文化贸易以及数字平台五个领域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数字贸易规则这一热点专题探讨了中国数字贸易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之策。本书集中专家力量,汇聚专家智慧,为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战略的制定、切实有效推进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提出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前瞻性的对策建议。
本书由斯坦福几位法学、政治学、经济学领域的教授撰写而成,主要分析了GATT和WTO体制背后更深层的政治学、法学和经济学背景和理论,并对WTO的现行体制和框架进行了解析,对于WTO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本书对于加入WTO不久的中国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对于研究WTO的学者而言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贸易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增强文化国际传播效能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中国对外文化产品贸易进出口总额呈现小幅下降趋势,增速也有所放缓,进出口总额为1663.6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1484.05亿美元,进口额为179.58亿美元。本书分为总报告、行业篇、专题篇、实践创新篇和国际借鉴篇五个部分,全面梳理和分析了2023年国际文化贸易的发展状况和应用实践,既有对不同细分行业、细分领域的文化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未来趋势的呈现,也有对精选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与探讨,为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本书作为学术研究著作,尝试研究“营改增”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本书以理论为指导,实证探讨微观层面“营改增”政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和宏观层面“营改增”政策对企业区域竞争力的影响,并分别从微观和宏观层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2008年起于美国,之后重创全球经济的金融危机重创了世界经济,并考验着国际金融体系的可靠性。受到此次危机的激发,IMF和世界银行目前已经启动了各自的改革进程,WTO必须也开启新一轮的改革进程。本书解释了WTO的制度改革为何在这一世界历史的关口如此必要。它包含各位作者经过深思熟虑、对WTO需要被重新设计以应对21世纪挑战的重要方面提出的看法。而且,它还包括来自发展中国家和来自发达国家的研究者作出的贡献。该书不是简单地分析WTO目前的功能、问题和挑战,而是呼吁开展行动,提出的倡议有可能成为WTO作为一项制度进行改革的蓝图。
本书作为“链改”专著,意义重大。“链改”简言之是用区块链的技术特点、运作方式和思维范式对企业、经济、社会进行改进和完善,进而实现帕累托优化的过程。区块链作为一种技术,其内涵和外延已不限于技术本身,且区块链发展和演变的历程具有深刻的经济、政治、金融、社会和文化逻辑。作者秉承“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行业责任和历史使命,力图从经济、政治、金融、社会和文化等多角度阐述区块链的发展,吸取了区块链行业“币改”的教训,回顾了中国21世纪资本市场“股改”的利钝得失,奠定了通证经济的理论基础和整体框架。在区块链行业诞生十周年之际,建立健全“链改”体系、深入推进“链改”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书基于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的框架,选择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企业成本加成(或加成率,简称mkp)和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这三个方面对企业异质性进行研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库及WTO的Tariff Download Facility数据库等微观数据库,分别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TFP、mkp和出口产品质量进行测算并提炼典型事实,然后通过建立相关计量模型和机制分析进行实证检验,试图系统考察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中间品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异质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