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经济》是解读中国经济之作,总结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活动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理论分析中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成就,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探讨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书中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系统地回顾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改革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 面对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新形势下的新变化,新版新增了在新常态下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探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文化复兴的深刻内涵,并对中美贸易摩擦、 一带一路 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热点问题进行了透彻的解读。 ★《新结构经济学(典藏版)》由林毅夫教授精选包括其库兹涅茨讲座在
系统工程国际委员会(INCOSE)《系统工程手册》为系统工程师所从事的关键流程活动提供说明。本手册的目标读者是新的系统工程师、需要从事系统工程的另一学科的工程师或需要便于参考的有经验的系统工程师。本手册的内容包括描述每个系统工程流程活动在可承受性和性能设计的背景中的必需性。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分别围绕共同富裕的理论、起点和目标、路径展开阐述。其中,上卷系统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以及子领域的理论;中卷论述了共同富裕的指标体系,并从各个子领域展示我国的现状和背后的原因;下卷则以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为案例,着重论述共同富裕的目标和路径。本书聚焦收入分配、财富分配、社会保障(包括养老、医疗、低保等)等领域,兼具理论与实践,为新发展阶段提供有益的指导,助力推动我国建设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
本书系列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十三五”规划“历史的足音——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图书中的一本。本书分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五个篇章,共收录韩文秀同志关于改革开放及经济分析文章81篇,文章来源于作者在《求是》《人民日报》《靠前经济评论》等公开发表或在重要会议上所作报告。文章真实、客观地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伟大历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重要的史料价值。
从宏观研究框架出发,看过百年的经济史后,自然而言就会得出来这样的结论。这是大的宏观历史发展规律决定的事情,而不是短期变化或者某些事情的单独出现能改变某些趋势。历史拥有必然性,同时的偶然性是在哪个时间具体的发生,就如同即使没有曹操,东汉也会灭亡;没有东林党、闯王李自成,明朝也一定要走向崩塌;没有辛亥革命,清朝也走到了末路;这是农耕文明社会的发展必然,当土地生产的粮食不足以满足老百姓的口粮的时候,注定要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或者改朝换代(消灭人口)等方式来改变大部分居民生活在生存线以下的社会窘境。宏观经济和资产价格变化是具有必然性,是经济运行下来的必然产物,资产价格的波动耦合在国家生命周期(工业化进程)、康波周期等大周期中就会出现大的规律性,也就是必然性。当我们看到周金涛周天王的各种
《民营经济与制度创新:台州现象研究》是继《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之后,由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与浙江省尤其是台州市有关部门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一部研究区域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学术著作。套用一句老话,《温州模式研究》讲述的是温州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台州现象研究》讲述的则是台州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两部著作合起来讲述的就是一部浙南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当然,如果研究条件具备,我们也十分乐意继续讲述浙东北、浙中和浙西南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以充分反映浙江老百姓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中所进发出的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台州市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特色和经济发展为迅速的区域之一,民营经济与制度创新构成了其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运用先进的
《中国崛起不可承受之错》,中国问题专家、高层智囊大声疾呼,警惕颠覆性错误,秉笔直书,向顽瘴痼疾开刀。 国家主席习近平近年来多次强调, “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如果出现颠覆性的错误,那么少则改革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多则已有的改革成果会付之东流。 因此,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在哪些领域存在犯颠覆性错误的可能性?”这一问题就成为关键。我们必须研究和回答这个问题,对那些可能的颠覆性错误有足够的认识,并且加以深入研究,才能预先加以足够的防范。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可能犯颠覆性错误的领域,正是国家制度建设的薄弱环节,也正是制度建设能够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 在《中国崛起不可承受之错》中,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和杨丽君,界定了可能出现颠覆性
......
《中国崛起不可承受之错》,中国问题专家、高层智囊大声疾呼,警惕颠覆性错误,秉笔直书,向顽瘴痼疾开刀。国家主席习近平近年来多次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如果出现颠覆性的错误,那么少则改革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多则已有的改革成果会付之东流。因此,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在哪些领域存在犯颠覆性错误的可能性?”这一问题就成为关键。我们必须研究和回答这个问题,对那些可能的颠覆性错误有足够的认识,并且加以深入研究,才能预先加以足够的防范。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可能犯颠覆性错误的领域,正是国家制度建设的薄弱环节,也正是制度建设能够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在《中国崛起不可承受之错》中,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和杨丽君,界定了可能出现颠覆性错误的十
由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健康管理学院、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合作中心、世界抗衰老医学会主编的《中国健康服务产业发展报告(2016-2017)/健康服务产业蓝皮书》是由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合作中心健康服务产业办公室、世界抗衰老医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健康管理学院和北京健康教育协会联合编写。 本书以健康服务产业发展政策为指导,系统总结了健康服务产业20年的经验和中国健康服务产业近8年来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现阶段中国在健康服务产业发展关系上存在的主要矛盾;指出了中国健康服务产业的基本现状和突出问题;抓住了健康服务产业与抗衰老健康医学科学之间存在的普遍和必然联系;阐明了发展中国健康服务产业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提出了建立并发展中国健康服务产业的现代理念、基本模式和基本道路,并初步提
过去百年中发生了两次严重的金融危机,分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始于2008年的大衰退。为什么在我们认真反思了大萧条之后仍然没有预测到,更没有准备好应对2008年这场严重的危机呢?当今国际学术界最活跃、最富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巴里?埃森格林,一针见血地指出:失败的根源恰恰在于对大萧条的乐观解释。身为金融史学者,埃森格林强调,在雷曼兄弟破产之后,对于大萧条再现的恐惧影响了欧美的政策应对,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后果。为更好地理解这两场危机和金融体系,埃森格林在不同的年代(20世纪30年代和21世纪)与大陆(北美和欧洲)之间切换,将两次金融危机高超地交织在一起,更将每个年代的风云人物和重大事件一一对应,从而深入探讨了20世纪30年代和21世纪宏观政策的失误表现、失误起因及其危害程度。他精炼总结道,
本书是作者主持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结项研究成果,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立足于“破解问题、重在推动”,综合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和分析手段开展区域复杂巨系统研究,着重围绕长江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沿江三大城市群联动发展、沿江 产业集群培育、沿江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流域综合治理和协调性均衡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体现时代特征、中国国情、流域特色的重大区域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全面、深入、精准、务实的研究,旨在重点分析解决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长江经济带不平衡不协调的两大关键问题,努力为把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新时期带领我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黄金经济带贡献智慧和力量。
2010年中国gdp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收入水平即将由中低收入迈进中高收入行列。回顾历史,一些成功启动工业化进程并进入到中等收入阶段的国家,曾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而有些国家,则相对比较顺利地跻身高收入行列。中国的前景如何,是否会落入拉美等地区曾经遇到过的“中等收入陷阱”?是否能顺利进入高收入社会?这是这一段时期外广泛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