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个与20世纪80年代有着巨大不同的“新社会”,我们该如何进行解释和分析,特别是如何去分析处于社会结构中的不同利益群体,是当代社会学应当承担的历史使命。《国企改制与传统产业工人转型》选取国企改制中的工人作为研究对象,从阶级分析的视角对这一群体进行了解剖,回答了一个重要的学术与现实问题,即在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市场转型时期,结构的变迁是否会带来工人阶级的一次新的形成过程?《国企改制与传统产业工人转型》认为传统产业工人的群体认同与意识并不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而是来源于劳动过程之外的权益被削弱的过程。其阶级再形成只是体制转轨时期出现的阶段性现象,它的阶级特征并不具有代际传承性,以其为主体的城市底层阶级势必随着单位制、身份制的解体以及国家法律制度与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而逐渐走向消
中国自1978年开启的轰轰烈烈的经济体制转型和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人类经济目前波澜壮阔的事件,而其中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又是这一世界经济舞台剧中的主要故事。本书在围绕研究国有企业独立法人财产权的建立和完善这条改革发展主线的同时,对放权让利、利润包干、利改税、承包租赁、股份制改造、抓大放小、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分类改革、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等等改革主要内容和阶段,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职工队伍建设和工资人事用工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方法论和企业制度变迁规律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历经40年的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如何提高公司治理能力,如何使党的领导和公司的市场化经营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如何更好地使国有资本引领中国经济发展,并和靠前经济规则相协调融合等发展中
《中国改革三部曲》是吴敬琏三本重要专著的结集,不仅完整讲述了中国改革故事,更是他对中国改革问题思考的系统呈现。《论竞争性市场体制》着眼体制,探讨为何及如何建立真正的竞争性市场体制。《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是一本宏观经济学大作,帮助读者理解和认识中国经济与改革过程。《中国增长模式抉择》着眼转型,探究为何要转型及转型未能取得成效的原因。《中国改革三部曲》主线一以贯之,所论问题承前启后,层次递进,彰显对中国问题的深刻洞察力。《中国改革三部曲》是吴敬琏三本重要专著的结集,不仅完整讲述了中国改革故事,更是他对中国改革问题思考的系统呈现。
陈映芳是近些年颇具影响力的社会学家,她认为在对中国变迁经验的阐释中,城市化运动的展开,城市的发展,城市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系统中地位的迅速上升,是近三十年来中国演变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如果无法充分认识到城市之于中国、城市之于国家所具有的意义,就无法真正说明当今中国社会变动的模式与逻辑。因此她以上海为“田野”,对90年代以来中国大规模的城市“自我改造”、“城市更新”以及居民大动迁的历程展开了一系列的长期调研,从而对城市开发体制的运行机制、城市开发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开发资本如何进入中国的政治经济体系,如何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扮演自己的角色等等一系列尖锐的问题,做了相当深入的分析与探讨。近些年的一些症结问题都于其间得到深切关注,如城市化中的农民工问题、郊区农村征地问题、
本书辑录的改革亲历者口述文献,是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持的中国改革资料库中选取的。资料库涵盖基础文献和口述历史两大部分,其中口述历史部分包括改革亲历者的访谈录、语音文件和摄像文件,主要反映20世纪7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部分改革亲历者所参与的中央层面重大改革措施的决策过程。为了客观地展现中国改革开放各个阶段的具体内容,本书选取了36位改革开放亲历者的口述访谈资料。资料按照改革开放推进的历史进程和主要领域排序,以方便读者了解和把握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脉络。
本书追溯广州市工商所发展的历史以及现实的运作以此为切入点考察1949年后中国所谓“国家基础权力”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和角度来把握1949后中国政治变迁的轨迹全书聚焦于以下三个问题,1949年后中国国家基础权力究竟发生了何种演变,第二,1949年后影响国家基础权力发展的因素是什么,第三,国家基础权力如何影响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展开。
本书追溯广州市工商所发展的历史以及现实的运作以此为切入点考察1949年后中国所谓“国家基础权力”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和角度来把握1949后中国政治变迁的轨迹全书聚焦于以下三个问题,1949年后中国国家基础权力究竟发生了何种演变,第二,1949年后影响国家基础权力发展的因素是什么,第三,国家基础权力如何影响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展开。
本书追溯广州市工商所发展的历史以及现实的运作以此为切入点考察1949年后中国所谓“国家基础权力”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和角度来把握1949后中国政治变迁的轨迹全书聚焦于以下三个问题,1949年后中国国家基础权力究竟发生了何种演变,第二,1949年后影响国家基础权力发展的因素是什么,第三,国家基础权力如何影响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展开。
《从科技投入到产业创新》阐述基础研究对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提出“产业驱动型基础研究”慨念,分析产业基础研究的资源配置机制与组织模式。结合品体管、光纤技术和钯催化三项诺贝尔奖及生物医药、液品面板、碳纤维三个产业的案例样本分析,初步探索推进产业技术创新的基础研究投入规律。《从科技投入到产业创新》认为,现有的以通过国家计划资助,以SCI论文为考核的形式,加强的是一般的基础研究,而忽视了真正面向产业需求的基础研究。只有重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重视原始创新,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才会有真正的提高。《从科技投入到产业创新》进一步从研发资源配置机制、产学研联合基础研究、激励企业介入基础研究、开放创新下的基础研究策略等方面提出中国加强产业基础研究,推进产业技术创新的有关政策建议。 《从科技投
本书追溯广州市工商所发展的历史以及现实的运作以此为切入点考察1949年后中国所谓“国家基础权力”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和角度来把握1949后中国政治变迁的轨迹全书聚焦于以下三个问题,1949年后中国国家基础权力究竟发生了何种演变,第二,1949年后影响国家基础权力发展的因素是什么,第三,国家基础权力如何影响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展开。
本书引入复杂性理论,抓住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关键——“产业链创新”,围绕“制度引致‘催化’创新—瓶颈突破及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涌现’创新—产业跨越发展”的研究思路,探讨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行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刻探讨了产业链创新的内在动因和形成机制,重新诠释了自主创新的新动态,指出了高新技术产业竞争新本质,揭示了产业结构变革新趋势。
本书引入复杂性理论,抓住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关键——“产业链创新”,围绕“制度引致‘催化’创新—瓶颈突破及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涌现’创新—产业跨越发展”的研究思路,探讨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行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刻探讨了产业链创新的内在动因和形成机制,重新诠释了自主创新的新动态,指出了高新技术产业竞争新本质,揭示了产业结构变革新趋势。
本书追溯广州市工商所发展的历史以及现实的运作以此为切入点考察1949年后中国所谓“国家基础权力”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和角度来把握1949后中国政治变迁的轨迹全书聚焦于以下三个问题,1949年后中国国家基础权力究竟发生了何种演变,第二,1949年后影响国家基础权力发展的因素是什么,第三,国家基础权力如何影响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