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以来,中国在市场繁荣和经济增长方面屡创佳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经济体之一,而宋代中国在一千年前也获得了类似的地位。刘光临在这部大胆而精彩的著作中,利用非常珍贵的11世纪市场和人口数据,首次使用定量方法来探讨中国早期市场经济。宋代市场经济的繁荣与明初管制体系导致的衰退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根本性的变化不仅使市场规模缩小,也导致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这是对中国市场周期的一次里程碑式的研究。八个附录组成的庞大数据集展现了宋元明三代的经济发展周期,本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朝制度的运作效率和市场规模的长期变化,并启发人们思考当代中国在经验和理论层面的重要问题。
.
本书是献礼党的二十大的一部通俗理论作品,全面系统阐释了共同富裕的思想逻辑与科学内涵,聚焦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光辉实践,描绘了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和壮丽前景,具有鲜明的理论性、思想性、通俗性、指导性。全书分为 求真 求实 两篇,逻辑严密、详略得当,既有深刻洞见,又有细致分析,立足当前国情,深入总结国内外实践经验,对推进共同富裕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作出积极回应,有助于澄清误解、凝聚共识。书中就大众关心的话题进行前沿解读,视角独特,观点鲜明,融入图解、案例、照片等直观素材,帮助读者准确理解、深刻把握奔向共同富裕的光明未来和坚实步伐。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一种不落的星辰经那是文明的胚胎,世界上各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大多由此演化而来;在经济学领域,也有一种称之为经的东西,这就是轻重术,它是经济学之道、国富之道!本书作者通过对中国古典经济学轻重术的深入研究使我们看到:轻重术甚至达到了西方经济学无法企及的理论高度。 作者以大量不可辩驳的历史事实警示我们:轻重之术并没有过时。当美国人灵活运用轻重之术 弱 中国时,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都应为自己对中国古典经济思想的无知而感到羞耻! 比如在对市场本质的认识方面,同西方经济学一样,中国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是商品交换、资源配置的场所,是形成价格的机制。但同时认为,市场有自组织功能,却不具有自动实现均衡的功能,所以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去调节,以实现其动态平衡(不以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既是对我国过去几十年改革发展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也为今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确定了方向。
4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履不停,解决了大量的社会各个领域的沉疴积弊,经济更是迅猛发展。但是,回顾40年的改革历程可以发现,中国的改革依然存在不少痛点和新的难点。当前的经济增长放缓是否会持续,新的增长点在哪里?户籍制度改革为何仍未能解决城乡二元分割格局,如何缩小贫富差距?怎么才能使创新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 引擎 ?金融、税制、对外贸易、环保等领域改革的方向又在哪里? 本书名为 大转型 ,一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非凡成就,使中国从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完成了一个巨大的转型;二是当下改革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让中国再次处于一个大转型的时期。那么,中国未来的发展会如何?作者们从严谨的学术角度出发,通过剖析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逻辑,解释了新常态下经济稳定发展、转型升级
《国家命运:中国未来经济转型与改革发展》以探讨、宣讲中国未来经济转型与改革发展为主题,对中国未来改革与发展进行预测和展望。作者都是经济学界的大师和泰斗,是讨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极有影响力的声音。 本书选编厉以宁、吴敬琏、林毅夫、高尚全、陈锡文、张卓元、樊纲、汪玉凯、郑新立等30位专家、学者*学术文章结集而成。主题契合当前中国时局,聚焦全面深化改革的热点和前沿。本书对党政干部、经济领域、社会各界了解和洞悉我国未来经济转型与改革发展会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取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坚持实施改革开放,激发劳动者、经营者和各级干部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消除阻碍生产要素积累和配置的体制弊端,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利用国际市场把人口红利转化为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因此,解说中国奇迹的重要任务,便是从经验和理论两个角度回顾、总结、分析、反思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 由于以下几个突出特征,中国及其发展对于世界的意义尤其重要。首先,中国拥有世界上大规模的人口,2017年约为世界总人口的18.5%.占人类1/5的中国人民创造的成就对世界意义的显著性,是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其次,知识分子天生具有探索兴衰之谜的学术好奇心,而吸引众多学者尝试回答的关于中国科技(发展)为什么由盛至衰的 李约瑟之谜 ,正是经济史学中同样著名的、旨在探索为什么16世纪以来世界
本书以笔者考察的亲身经历和数十年研究的心得为基础,试图以较为通俗的语言描述阿里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古格王国传奇般的历史、雄伟的古格故城和其他古格王国时期遗址的概况;详细介绍古格王国时期都城发展的曲折过程,特别是佛教艺术的独特风格;梳理古格王国与周邻国家、地区的交往与战争;剖析古格人的生存状况和生活方式;复原古格文明的实面貌,带领读者认识古格王国和古格王国遗迹、遗物,领略古格文明的神奇与辉煌。
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国家通过发行国债筹集资金,弥补财政赤字,不仅能保证国家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的建设与实施,而且对于拉动投资,刺激消费有着重要的作用。本书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其分析论证和对策建议理论与实践意义并存。
本书涵盖了经济学家张维迎近年来所主张、研究主要观念,书中论点涉及市场、法治、改革、未来发展等重要领域,列出了作者长期思考的影响社会的二十四个重大理念。本书没有专业的经济学术语,而是用简单形象的类比说明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中国改革的经济学家为普通读者撰写的经济学读物,也是获取正确的经济观念、理解中国经济和世界格局的手资料。 张维迎教授在八十年代即提出价格双轨制并长期坚持自由市场理论,对中国社会改革和社会观念的影响有目共睹,他的许多观点和预言已被事实所证明,他在本书中所提出的极具预见性的理念,相信也会为我们如何改变现实、面对未来提供重要的参考。 理念是重要的,人的行为不仅受利益的支配,也受理念的支配。 社会的变革和人类的进步基本上都是在新的理念推动下出现的,没有理念的变化就没
本书集中关注白居易“抒情之器”“赋活之具”的闲适诗,从多方面论述白居易闲适诗产生发展的各要因及蕴含的人生哲学。本书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概观白居易闲适诗;第二部分论述白诗中身体与姿势意象;第三部分论述白诗中衰老与疾病意象;第四部分论述住所与家人对白居易诗歌意象及思想产生的影响。本书从睡眠、疾病、房屋、身体姿势等多方面,详尽论述白居易闲适诗的意象蕴含,阐释了白居易闲适诗蕴含的价值观及人生哲学。
本书的设计初衷便是通过全方位总结各个领域的改革,展示中国改革故事,并尝试提炼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总的思路是把消除传统经济体制对生产要素积累和配置的束缚作为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把中国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从而潜在的比较优势作为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分析了促进高速发展的各种贡献因素。首先,本书作者介绍了宏观经济政策演进与创新,包括公共财政与财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市场与金融体制改革、产品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变化等市场化改革。其次,作者讨论了产业、区域和要素市场发育的问题。如从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就业扩大角度回顾了共享发展过程,从产业调整与结构变化以及区域战略演变叙述了发展如何增进协调性,讲述了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及从竞争环境与企业改革观察如何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后,
在世界及中国经济大转型的背景下,本书从国机(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二重(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重组的个案入手,以宏大叙事的姿态,呈现了新一轮高端国企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和艰难曲折,总结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国家经验,是一部反映城市经济改革鲜活经验的时代大书。本书在结构上以叙事为主、人物为辅,围绕二重扭亏脱困、改革振兴过程中的 两减一增 等若干关键环节展开叙述,既突出了事件的客观真实性,也兼顾了作品的文学性、可读性、审美性和审智性,具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产业转型升级的 国家经验 意义和蓝本价值。
《大博弈:中国之危与机》,是畅销书发行超过百万册的《黄金游戏》、《货币战争背景:中国经济与应对方略》作者占豪的*力作。 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次第来袭,这场1929年以来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正逐步呈现蔓延和扩散之势,并对未来产生深刻的影响。世界经济向何处去?各个经济大国,逐鹿天下,究竟鹿死谁手?我们的货币是否还将贬值?贫富悬殊是否能够得到抑制?中国制造出路何在?……要厘清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就不得不溯本清源,对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作一探究。在当下众多“危机”读本中,《大博弈:中国之危与机》一书提供了一个全球博弈下的全面的视角。 (1)现实性。本书内容,主要基于当前国际、国内博弈和经济形势,其中包括世界各大国解决本轮经济危机的思路。 (2)逻辑性。本书基于历史的逻辑和现实的逻
《中国经济增长——一个破坏性创造的内生增长模型》由韩忠亮著,基于熊彼特创新思想,构建了与中国转型特征性事实相一致的内生增长理论。通过建立三个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理论和模式进行研究:个模型利用一个简单的局部均衡分析框架刻画了低成本竞争的形成机制。解释了“超比较优势战略”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创造性”和“破坏性”的内在机制;第二个模型将“超比较优势战略”下的要素扭曲引入人力资本积累和干中学驱动的内生增长理论中,利用一个小型开放经济的一般均衡模型研究要素扭曲如何造成了“破坏性创造”—在增强比较优势、扩大出口的同时抑制了干中学效应和人力资本积累;第三个模型则将要素扭曲引入创新驱动的熊彼特内生增长模型中,研究要素扭曲是如何通过制度安排影响一国技术进步的方式和经济收敛的模型和理论
白远主编的这本《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英文对照)》以渴望了解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历程与经验的外国人士和来华学习的留学生、商务人士为主要对象,以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主要领域为内容,从理论和实践方面介绍和分析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发展与成绩。为了适应目标人群的需要,本书内容高度凝练,并使用中英文对照方式,也可以作为经济类学生的教材,并编排有思考题、案例分析、专家观点、在线学习等,是目前国内本用双语编写的此类书籍。
《城镇化路径》由王克忠主编,本书就是力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实例和数据来分析、解释、回答什么是城镇,什么是城镇化,什么是城镇化目标,什么是城镇化道路,什么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什么是城市群(带),什么是紧凑型城镇化、什么是非均衡重点发展城镇化,什么是城镇化的产业基础,什么是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条件,以及城镇化与历史文化的关系、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等问题,从而由被动城镇化转化为主动城镇化,也就是更积极、主动、自觉地投入城镇化这一伟大事业!
今日中国,站在时代巨变的当下。 面对复杂多变的未来,我们何以从容应对? 于是,我们寻找那些商业领域的闪光人物,希望在与他们的对话中,用他们的视野,为我们洞见未来的方向;用他们的智慧,为我们指明前进的道路。 著名主持人吴小莉单刀坐阵,提问中国智慧的商业领袖: 与柳传志谈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与马云谈中国企业的未来,与马蔚华谈急需变革的金融业,与宗庆后谈新时代下的制造业,与刘永好谈现代化农业,与常小兵谈不断逼近的移动互联。 六场对话,不是结语,而是开篇,为中国人的经济生活开篇,为未来开篇!
方家喜编著的《新兴产业金融大战略(中国经济 的下一个支点)》讲述了:中央政府逐步提高一个声调——“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国务 院常务会议多次指出,要“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 、发挥好,合理保持货币总量,按照有保有压、有扶有控的原则,加 大对先进制造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传统产 业改造升级等的信贷支持”。 提高资金配置效率,让有限的资金更多地进入实 体经济而不是虚拟经济,更多地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不是落后产业 ,更多地进入三 农、小微企业等薄弱领域,而不是房地产等泡沫经济 。 《新兴产业金融大战略(中国经济的下一个支点)》着力于揭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于中国经济新增长的 战略意义, 金融资本之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功能,并设 计了商业银行、投资基金、*、股市等金融创新
近几十年来,世界大部分发达经济体出现了一种典型的去工业化现象,即制造业产值和就业占比逐渐下降。去工业化作为一种典裂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且深远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理论上如何分析去工业化现象发生的机理以及对本国和其他国家产业发展的影响,对于我国如何选择合适的产业发展路径等,具有重要意义。《产业结构变化、去工业化与中国产业发展路径》采用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桕结合的方法,重点探讨了去工业化对产业发展和结构转型的影响机理与政策选择。
"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帕萨·达斯古塔在评论本书时指出:斯蒂格利茨的创新在于他提出了现代经济学中的非对称问题。本书在探讨现实公共组织这个古典问题时,运用这个理论创新对它进行了阐释。从深度和广度看,我们可以从这部优秀著作中汲取的营养并不亚于当代杰出的社会思想家的著作所提供给我们的养分。该书反映了近些年来经济学新发展在经济转型问题上的应用。这是一部研究转型经济的重要理论著述。"
所有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处于基础层面和核心地位的改革。1978年底以来,我国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取得了巨大进展,支撑国民经济保持一定程度增长的所有制结构基本形成。所有制改革的这一成就,得益于科学的所有制改革理论的指导。所有制改革理论上的一次次突破,成为一次次关于所有制的改革实践的先导与动力。随着丰富多彩的改革实践的展开,理论界从所有制含义的辨析、地位的确定、实践形态的选择、结构的调整等各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把关于所有制问题的研究逐渐拉回到现实和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在目前,有必要强化对公有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的特征、公有制与私有制间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并在理论上作进一步科学的说明。
本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笔者的学术实践,也反映了们的生存环境。 本书中收入的文章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向,注意从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实践出发,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解析中国的经济现实。同时,本书力求做到运行分析与体制分、宏纲分析与微观分析、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的结合和统一,着生于探寻经济运行的制度背景和行为过程以及宏观经济变动的微观基础。因而,本书所论不仅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问题指向,而且有着较高的思想深度和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