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TO框架下,产业政策的空间发生了明显变化。产业政策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内经济法制的需要,在涉及国际贸易时,还要考虑与WTO规则的关系。本书旨在为中国产业政策与WTO规则的协调建言献策。 《中国产业政策与WTO规则协调研究》首先对产业政策及其主权边界进行界定,然后阐述了产业政策应遵守的基本法律原则,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讨论了补贴政策、汇率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环境资源保障政策与WTO规则的协调问题,后探讨了WTO框架下中国银行卡外资准入的监管问题。得出结论:为使中国产业政策与WTO规则的协调,建议设立国家产业政策与WTO规则协调的评估机制,以便善于利用WTO规则为产业政策谋取灵活空间;妥善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产业政策根本利益。
《东亚经济一体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研究》由赵亮和穆月英著,阐述的是:中日韩自由贸易区(FTrA)轮谈判在2013年3月29日结束,这标志着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迈向新时期。一直以来,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10+3)的区域经济合作都是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在东亚“10+3”框架内,以国际经济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产业组织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等为基础,通过比较分析法、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并主要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等方法研究东亚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东亚经济一体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东亚“10+3”农产品贸易相对竞争力;基于纵向关联农业生产均衡的东亚经济合作对我国农业影响的机理分析;基于东亚经济合作的关税变化对我国农业影响的研究;东亚经济一体化背景下FDI与技术进步对我国农业影响的分析;东亚非
本书是为企业而写的,书中的内容有以下几点是值得肯定的: 首先,选择了一个好视角,过去WTO的研究多集中的政府层面,强调从宏观层次上把握开放的进程、处理好各种经贸关系。 其次,具有应用价值。这本书是为企业写的,强调企业家应学会运用WTO规则,把WTO事务风险当作企业常规风险中的一种,并学会预防和控制这种风险。书中的许多讲述、建议都是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尤其是能够选用实际发生的案例加以辅导说明,使本书呈现出通俗易懂、应用性强的鲜明特点。 再次,理论上有许多新的成果。这本书不是专门研究WTO理论的,而是选择一个针对企业家的、比较实用的视角,但是,我们仍能在这本书中发现许多理论突破。 作者对地方WTO事务的论述也颇具新意。中央政府是WTO的基本主体,和WTO产生各种直接的关系。 作者对企业参与WTO事务的机
本书是“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14年年会”论文集,研究了区域贸易协定、WTO争端解决机制、GATT中的法律问题、贸易便利化、TRIPS、SPS、贸易救济措施。反映了该领域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对我国对外贸易及相关法律制度建设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WTO机制下利用外资研究》共分十章。章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知识;第二章阐述了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协议中的投资规则;第三章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资的基本情况;第四章阐述了中国利用外资的人世承诺及其履行情况;第五章阐述了人世对中国利用外资的影响及人世后中国利用外资战略的调整;第六章阐述了人世后中国有效利用外资的税收对策;第七章阐述了中国利用外资立法的现状、特点及人世后完善中国利用外资立法的对策;第八章阐述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发展历程、人世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影响及人世后中国吸引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对策;第九章阐述了人世后中国利用外资开发西部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对策;第十章阐述了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及其对策。 《WTO机制下利用外资研究》在
经济全球化和海峡两岸关系都是现阶段中国社会各界乃至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现实课题。本书试图超越传统的学术思维.突破局限于海峡两岸的观察视野.从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视角观察、剖析与解读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并预测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和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机遇。本书视野开阔,思路清晰,行文流畅,立论公允,不囿成说,发人所未发,在海峡两岸关系研究方面具有相当的创新意义,很值得一读。
本书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贸易与投资问题的演变,以及国际投资规则的发展对中国外资政策的影响。一方面,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要求投资政策不能约束贸易发民,世界贸易组织范围与管辖权的扩大就是为了 解决这个问题:另一方面,经济全的发展要求投资政策也要全球化,要求国际投资规则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统一。因此,中国外资政策的调整不仅牵涉到贸易与投资问题本身,还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紧密相连。
WT0作为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其相关知识是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学生应该掌握的。本书首先把WT0置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对WT0的宗旨、职能、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进行了全面的介绍,然后分专题对与WTO有关的具体议题进行评价,涵盖了WT0与国际贸易惯例、国际货物贸易规则与协议、国际服务贸易规则与协议、国际技术贸易规则与协议、争端解决等内容。 本书既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从业人员及其他读者的培训用书。
本书结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实践需要和我国高校国际贸易教学实践,首次明确提出国际贸易教学存在技术和规则两个领域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规划教学大纲。本书主要阐述了WTO规则和WTO对中国的影响两个方面的问题。在内容组织上采用模块组合方式,以适应不同层次、专业的教学需要。本书*的特点是内容翔实、逻辑清晰、案例丰富、语言简明扼要。为了配合教学使用,每章开篇提出学习目标,各章结尾则精心筛选了练习案例和思考题,有助于读者对WTO知识的理解。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学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专业的必修教材,也可作为经济类其他专业选修课教材使用,此外还可作为从事外贸工作相关人员的培训教材和政府公务员普及 WTO知识的读物。
《WTO与国际贸易教程》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已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背景,以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终归宿,结合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力求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体现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其主要特点如下: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贯穿全书,因此,它既是一本国际贸易教科书,也是一本世界贸易组织教科书,对传播普及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贸易组织知识大有裨僧。 第二,收信了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和实践的*发展资料,尤其是包含了编者近来对国际贸易问题的一些研究成果。从而有助于缩短课堂教学与国际贸易发展之间的时滞。 第三,普遍采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这样,一方面可以使理论分析更加精密;另一方面也使本教程 与国外流行的国际经济学教材在分析方法上基本上实
《特别贸易关注:WT/TBT焦点问题》主要内容包括TBT特别贸易关注研究报告(1995-2011年)、WTO其他成员对中国提出的特别贸易关注、中国对WTO其他成员提出的特别贸易关注、G/TBT/GEN/74/Rev.9《TBT委员会上提出的特别贸易关注》译文及原文。 《特别贸易关注:WTO/TBT焦点问题》读者对象为我国企业界、商贸界的管理人员、法律工作者等。
WTO,一个似乎曾在某个清晨,就忽然热起来的名词,好像不知不觉,在人们的津津乐道中就已经热了十个年头。 十年,人们却可能不曾知道,当初风云际会的谈判江湖,奔走过哪些坚强的身影;也不知道,那唇枪舌剑的谈判江湖,演绎过哪些曲折的故事。 《21世纪经济报道》以十年为尺度,打造了这样一个专题,用以回顾WTO与中国的十年,解密WTO,解密入世十周年的中国经济。 一组组故事,一个个主题,记录了中国与WTO相拥乃至相处的过程,记录了全球化多边贸易给中国经济和中国人带来的冲击与变化。其中,无疑蕴含着中国人的渴望与焦虑,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与挫折…… 每一个关心国家发展和身边变化的人,可能都会被这些故事所吸引。而一段段故事本身,恰如一段段环绕立体声音乐,无论从哪个角度,哪个方向,都会引人驻足。
《WTO争端解决与中国》是继《WTO案例集》后,重点关注WTO涉及中国案子的文集。《WTO争端解决与中国》全文翻译当年度中涉及中国的上诉机构案例报告,摘要翻译当年度不进行上诉的涉及中国的专家组报告。《WTO争端解决与中国》(卷)全文翻译了“中国——影响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案”上诉机构报告;摘要编译了“中国——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和实施的措施案”专家组报告。 具体而言,《WTO争端解决与中国》(卷)分为五部分。 部分,“中国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实践述评”。该部分旨在对中国“人世”以来与WTO争端解决相关的事宜进行回顾。该部分分别对中国作为申诉方和被申诉方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案子做了概要评述,并就中国如何妥善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进行了思考。 第二部分,“中国——影响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案”。该部分首先对该案的专家
入世本身既符合中国改革的基本目标,又是中国融入国际经济社会的一项基本国策,并非权宜之计。无论是回顾中国经济的过去,还是展望未来的发展,在当今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不入世就不入时、不入流。 本书主要讲述WTO的国际投资规则、外资投资的规模变化、外资政策调整的基本原则、自由原则、互惠原则、公平原则透明度原则,安全原则、变化原则等。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期待并坚信,中国必将会有更加优异的表现,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多边贸易体制和整个国际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次修订,力求使《世界贸易组织概论(第3版21世纪高等教育标准教材)》(作者许立波)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内容更加丰富实用、资料数据更加新颖翔实、文字表述更加规范统一。 本书出版以来,许多院校均将其选作教材加以使用。 本书对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宗旨、地位、职能、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基本原则等方面的内容加以归纳论述;对世界贸易组织管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的框架规则协定和协议加以分析研究;对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渊源(复关/入世历程)予以回顾和总结;对入世几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予以评价和研究;对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框架下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予以展望和
本书是关于WTO相关规则的教学教材,书稿主要讲述了WTO的规则的产生过程与背后原理,并论述了该规则在实践中的运用和问题。全书主要论述了以下问题:WTO多边贸易规则研究;世界贸易组织概述;关贸总协定一般原则;农业协议与农业贸易原则;纺织品与服装贸易原则;贸易技术壁垒协议;进出口技术协议;装船前检验协议;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等。
本书试图从命题和角度两个方面实现学术研究的知识创新。一方面,本书试图跳脱国际经济法内部关于贸易和投资法制的传统学科藩篱,转而从经济学界关于贸易投资一体化的讨论出发,寻求国际贸易与投资法制一体化的经济动力,明确提出并初步论证了 国际贸易与投资法制一体化 的命题,试图从学理层面打通二者长久以来的学科隔阂,并在制度、规则及其实施层面提出应以一体化为应然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在研究范式方面,此前法学界关于国际贸易与投资法制内在关联的著述总体上以贸易法为视角展开,这种 从WTO看投资规则 的研究范式客观地反映了20世纪末以前国际贸易与投资法制的结构性失衡。但本书明确从 从投资规则看贸易规则 这一反向研究范式展开,揭示当前双边投资条约对WTO体制的递增效应,讨论贸易与投资一体化背景下双边投资条约对多边贸易
本书主要包括部分:总条款与基本原则;第二部分:有关知识产权的效力、范围及利用的标准;第三部分:知识产权执法等内容。
我国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的经济法制状况,可以用“突飞猛进”这几个字来形容。仅从经济立法来看,在完善宏观调控方面,制定了预算法、中国人民银行法、所得税法、价格法等法律,这些法律巩固了国家在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改革成果,为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保证国民经济健康运行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在确立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方面,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这些法律体现了市场经济公平、公正、公开、效率的原则,有利于促进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的成。 然而应该看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体系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们还有许多东西不熟悉,不清楚,观念也跟不上。尤其是面对未来逐步建立起的完善的市场经济,我们的法制工作有不少方面明显滞后,执法、司
本书通过梳理WTO现有关于特惠贸易协定的规则,了解机制的运行现状及WTO成员方已做的改革努力,结合特惠贸易协定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并以TPP协定为参照,提出一套多路径并行的规则改革方案。
本书是作者在2003年出席北京第三届国际农业现代化演讲论文的基础上拓展而成的。书中介绍了《农业协定》产生过程及《农业协定》中的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出口竞争三个方面的内容。在简述外国农业支持政策及我国农业政策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战略,围绕这一战略并实施我国农业大开发,提出了我们所要采取的WTO农业经济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WTO导向型的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国际营销、物流等对策,以达到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目的。 本书观点新颖,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实际可操作性。适合于高校的农经、外贸、营销的本科生、研究生及农经干部、外贸、企业人员阅读。
该书根据我国入世承诺及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对我国入世承诺进行论述,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入世承诺概述、我国入世承诺的基本内容、入世承诺中的重要条款、重要条款的性质、地位和特点、 贸易制度统一性条款 、 补贴条款 、 行政干预条款 、我国营贸易条款 、 进出口税费条款 、 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条款 、 纺织品特保条款 、我国地方政府行为的国际约束、我国地方政府行为透视及我国宏观经济当局及地方政府的应对思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约束、我国外经贸政策运作、财政政策运作、货币政策运作及我国产业政策运作、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目标等问题。
今天,距中国入世已过去8年时间了,徐秉金作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谈判中说不清道不完的艰难曲折成了他人生经历中永生难忘的宝贵记忆。由于多种原因,没有多少人能够了解中国复关人世谈判中的种种艰辛和风雨历程,让全社会了解坎坷曲折的谈判过程,了解历史真相,认识美国等西方强权国家的霸道嘴脸,增强全民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心,一直是徐秉金的心愿。 本书,徐秉金将向你详细揭秘当年艰难曲折的谈判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