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TO框架下,产业政策的空间发生了明显变化。产业政策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内经济法制的需要,在涉及国际贸易时,还要考虑与WTO规则的关系。本书旨在为中国产业政策与WTO规则的协调建言献策。 《中国产业政策与WTO规则协调研究》首先对产业政策及其主权边界进行界定,然后阐述了产业政策应遵守的基本法律原则,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讨论了补贴政策、汇率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环境资源保障政策与WTO规则的协调问题,后探讨了WTO框架下中国银行卡外资准入的监管问题。得出结论:为使中国产业政策与WTO规则的协调,建议设立国家产业政策与WTO规则协调的评估机制,以便善于利用WTO规则为产业政策谋取灵活空间;妥善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产业政策根本利益。
本书从宏观经济、对外贸易与投资、行业经济(农业、工业、金融、能源等)、知识产权战略、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区域经济合作与地方经济的发展,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关系等多个角度入手,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来给中国经济社会和国际经济体系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系统评估,同时对未来十年各个层面的发展也都作出了详尽的展望。
中国入世以后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政府应如何转变职能?产业应如何调整升级?企业应如何避险求强?……这一系列问题是新世纪开端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本书由WTO权威专家周汉民教授主持撰写,回顾了中国从复关到入世的15年谈判历程,详细分析了入世对中国政府、行业、企业的影响,并提出富有价值的对策和思路。为了使读者对入世影响和应对策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本书还对WTO的组织规则、具体规则和程序规则作了言简意赅的介绍,对WTO的新议题作了前瞻性的探讨。本书资料丰富、思路清晰、分析深入。阅读本书既可掌握WTO的基本规则,又可了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走向。
本书以系统研究和阐释WTO争端解决机制为出发点,希望通过对WTO机制及各国国内的相关措施的分析,以达到对我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有所帮助的目的。全书共分为五部分。部分:争端解决机制概述。第二部分:各国在反倾销争端中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对策。第三部分:各国在反补贴争端中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对策。第四部分:各国在保障措施争端中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对策。后一部分:我国政府在反倾销、反补贴及保障措施争端解决中的对策,即集中总结了我国政府在目前发生频率的三类争端案件中可以发挥的作用以及采取的对策。
本书以中国“走出去”战略研究为题,在清晰界定“走出去”战略概念的基础上,利用经济管理理论,分别从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然性及其现状和原因、历史沿革、战略环境及总体对策、“走出去”的基本模式、“走出去”的战略步骤、“走出去”的战略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和论述。 本书适合对中国经济发展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另外还可作为各大院校大学师生及从事国际政治经济工作的有关专家学者的参考读物。
本书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贸易与投资问题的演变,以及国际投资规则的发展对中国外资政策的影响。一方面,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要求投资政策不能约束贸易发民,世界贸易组织范围与管辖权的扩大就是为了 解决这个问题:另一方面,经济全的发展要求投资政策也要全球化,要求国际投资规则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统一。因此,中国外资政策的调整不仅牵涉到贸易与投资问题本身,还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紧密相连。
《WTO--世界贸易制度和世界贸易法》一书是由德国两位年轻有为、思想活跃的WTO法律专家彼得-托比亚斯?施托尔与弗兰克?朔尔科普夫所著。前者为德国哥廷根格奥尔格—奥古斯特大学国际经济法系主任,哥廷根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国际法、国际经济法、欧盟法研究。后者为海德堡马克思—普朗克外国公法和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法和欧盟法。 本书重点在于介绍世贸组织法律制度间的关系及其基础,是一本介绍WTO法的非常难得的概要性论著。本书体系完整,内容既全面又具体,涉及WTO法中几乎所有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其中不乏作者独到的见解。同时整本书条理清晰、论证和介绍深入浅出,将素以繁杂艰深著称的WTO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学习研究WTO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展示给了读者。
本书是作者在2003年出席北京第三届国际农业现代化演讲论文的基础上拓展而成的。书中介绍了《农业协定》产生过程及《农业协定》中的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出口竞争三个方面的内容。在简述外国农业支持政策及我国农业政策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战略,围绕这一战略并实施我国农业大开发,提出了我们所要采取的WTO农业经济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WTO导向型的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国际营销、物流等对策,以达到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目的。 本书观点新颖,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实际可操作性。适合于高校的农经、外贸、营销的本科生、研究生及农经干部、外贸、企业人员阅读。
本书首先介绍我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定》(GPA协定)的进程与承诺策略,然后梳理GPA协定的衍生与发展,在分析GPA协定的基本结构与具体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的因应对策。 本书适于本领域学习者、研究者以及政府部门相关人员参考使用。
《WTO争端解决与中国》(第二卷)是继《WTO争端解决与中国》(卷)后,重点关注2009年度WTO涉及中国案子的文集。《WTO争端解决与中国》(第二卷)述评了2009年以来中国参与WTO争端解决的实践;分析了中国涉案中GATT第20条援引的情况;全文翻译了2009年结案的“中国——影响出版物和娱乐用音像制品贸易权和分销服务措施案”的上诉机构报告。
本书主要包括部分:总条款与基本原则;第二部分:有关知识产权的效力、范围及利用的标准;第三部分:知识产权执法等内容。
《特别贸易关注:WT/TBT焦点问题》主要内容包括TBT特别贸易关注研究报告(1995-2011年)、WTO其他成员对中国提出的特别贸易关注、中国对WTO其他成员提出的特别贸易关注、G/TBT/GEN/74/Rev.9《TBT委员会上提出的特别贸易关注》译文及原文。 《特别贸易关注:WTO/TBT焦点问题》读者对象为我国企业界、商贸界的管理人员、法律工作者等。
作者希望通过国际社会看得懂的语言、数字、图表来全面介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经验,探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向国际社会传达一个负责任大国建立和谐世界经济的意愿和抱负。同时,作者希望通过《双赢的未来: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经济》,增强海外读者对中国经济发展理念与发展道路的认识,理解中国崛起的必然性,了解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对于和谐发展的渴望,并对“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作出回应。
本书以经济和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他对海关估价问题的调查研究和教学经验,写就这部30余万字的著作,交易会阐明了海关估价理论、估价制度的各个方面,回答了估价制度的各个方面,回答了估价实践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今天,距中国入世已过去8年时间了,徐秉金作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谈判中说不清道不完的艰难曲折成了他人生经历中永生难忘的宝贵记忆。由于多种原因,没有多少人能够了解中国复关人世谈判中的种种艰辛和风雨历程,让全社会了解坎坷曲折的谈判过程,了解历史真相,认识美国等西方强权国家的霸道嘴脸,增强全民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心,一直是徐秉金的心愿。 本书,徐秉金将向你详细揭秘当年艰难曲折的谈判过程。
《WTO体制下贸易救济实施与中国的应对策略研究》以经济学分析与法律研究相结合的视角,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按照从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对贸易救济的历史、现象、特征、本质等问题层层深入地进行分析。按照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统计描述、指数分析和统计检验,研究WTO成员方贸易救济实践的选择、滥用情形,及其对中国贸易政策的影响。
我国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的经济法制状况,可以用“突飞猛进”这几个字来形容。仅从经济立法来看,在完善宏观调控方面,制定了预算法、中国人民银行法、所得税法、价格法等法律,这些法律巩固了国家在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改革成果,为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保证国民经济健康运行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在确立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方面,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这些法律体现了市场经济公平、公正、公开、效率的原则,有利于促进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的成。 然而应该看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体系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们还有许多东西不熟悉,不清楚,观念也跟不上。尤其是面对未来逐步建立起的完善的市场经济,我们的法制工作有不少方面明显滞后,执法、司
该书根据我国入世承诺及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对我国入世承诺进行论述,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入世承诺概述、我国入世承诺的基本内容、入世承诺中的重要条款、重要条款的性质、地位和特点、 贸易制度统一性条款 、 补贴条款 、 行政干预条款 、我国营贸易条款 、 进出口税费条款 、 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条款 、 纺织品特保条款 、我国地方政府行为的国际约束、我国地方政府行为透视及我国宏观经济当局及地方政府的应对思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约束、我国外经贸政策运作、财政政策运作、货币政策运作及我国产业政策运作、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目标等问题。
本书通过梳理WTO现有关于特惠贸易协定的规则,了解机制的运行现状及WTO成员方已做的改革努力,结合特惠贸易协定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并以TPP协定为参照,提出一套多路径并行的规则改革方案。
入世本身既符合中国改革的基本目标,又是中国融入国际经济社会的一项基本国策,并非权宜之计。无论是回顾中国经济的过去,还是展望未来的发展,在当今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不入世就不入时、不入流。 本书主要讲述WTO的国际投资规则、外资投资的规模变化、外资政策调整的基本原则、自由原则、互惠原则、公平原则透明度原则,安全原则、变化原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