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试图将全球化的多重价值、多种含义及其不同领域引入到上世纪末那场举步维艰的全球化讨论中,并进行阐述和评论:它将揭示各种思想陷阱并建议如何尽可能规避这些陷阱,但最主要的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拓展政治上应对全球化的视野。作者在本书中重点要解决的是两个简要且棘手的问题:什么是全球化?如何从政治上构建全球化?尽管自本书德文原版面世已十年有余,但全球化轰轰烈烈的发展恰恰印证并实践了作者的观点和建议。
欧阳峣编著的《大国综合优势》从寻觅中国经济增长奇迹和“金砖四国”崛起原因的视角提出问题,阐述了“大国综合优势”的涵义,分析了“大国综合优势”的形成机理,提出了“大国综合优势”的分析框架,分析了大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以及基于“大国综合优势”的经济发展战略导向,构建了“大国综合优势”理论的雏形。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其科研设备、手段和水平保持,拥有多、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队伍,其科研机构的经费管理也有一套成熟完善的管理办法。潜旭明编著的这本《驱动未来(美国新能源科研项目管理探析)》分析了美国新能源科研项目的立项、管理与监督、绩效评估体系,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分析美国能源部及美国科学基金会的新能源科研项目管理。通过分析美国新能源科研项目管理的做法和特色,以期对中国新能源项目管理有所借鉴和启示。
《新加坡产业发展解读:产业体系构筑与现代园区建设》的完成与出版得到了许多单位和个人的支持与帮助。承蒙新加坡裕廊国际集团总裁邓达光先生为本书作序。我们也很荣幸请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宁越敏教授在百忙之中细心审阅初稿,为《新加坡产业发展解读:产业体系构筑与现代园区建设》作简评序言,他从学术的高度提出了看法与分享卓见。同时,也感谢裕廊国际中国区总规划师孙国伟先生和他的团队对本书的撰写所给予的支持与协助。其中陈卓绘制的图表,对本书的顺利完成尤为重要。我们还要感谢华东师范大学汪明峰副教授给予的鼓励与协助,以及江苏人民出版社编辑为本书的出版付出的努力。
如何阅读《阅读日本书系:近世日本经济社会史》:这部“日本经济史”,是以具有(日本)高中程度并对日本的历史有一定的知识素养的读者为对象,并以这些读者阅读为前提撰写而成的。关于这一点,我希望那些觉得自己知识不够的读者,务必能够补上相关的知识。而且,《阅读日本书系:近世日本经济社会史》力求避免对历史上发生的事件进行详细记述,将重点放在以经济史角度对那些事件的解释上。由于字数的限制,我认为详细叙述具体的历史事实是没有效率的。对那些事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照参考文献,对各个部分进行阅读。注解尽量少,加注的文献与各章的参考文献之间没有特别的区别,两者都请参阅。关于全文与序章:一般以历史为对象的学问,看起来似乎简单,其实是最为困难的事情之一。前面说到日本高中的历史教科书,作为读物,几乎没
近年来,法学方法论是我国法学界热烈讨论的议题。在所有的法学方法论中,很基础、很重要的方法便是根据法律条文本身的语义、上下文和立法背景等探究、澄清相关法律条款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并查明立法者对这些问题的真意。这样的问题有:适用相关的法律条款应该具备哪些前提条件?为什么它们是该条款的适用条件?适用某一条款会产生哪些法律后果?为什么?等等。本书正是这样一部适用传统法律解释方法探究并解决此类问题的著作。与传统法学学术著作不同的是,本书没有采用章节目这种传统的结构安排;相反,本书以《联合国靠前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101个条款为核心内容,逐条分析论述每一条款涉及的适用问题和理论问题。在分析论述每一条款内容的过程中,本书根据相关条款不同的逻辑结构和核心内容设计该条的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探究并
《巴黎协定》创新性地采用了“协定” “决定”的组合模式,照顾了所有国家核心关切,体现了大包容性,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史上的里程碑式文件。本书系统性地对《巴黎协定》进行了评估,从目标、原则、愿景、减排模式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巴黎协定》的标志性进步,讨论了《巴黎协定》全球气候治理趋势,对INDC、减缓、适应、资金、技术、透明度和能力建设等具体条款做了全方位评估,并结合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问题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