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编纂的《非洲研究文库·非洲研究译丛》的著作之一。作者丹比萨·莫约,赞比亚裔经济学家,英国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她曾在高盛投资银行工作多年,现在世界银行做政策顾问和研究工作,长期关注非洲发展问题。在本书中,作者尖锐批评了过去数十年西方主导下的国际社会对非援助政策,认为这种带有支配性、居高临下的援助不仅对改善非洲民生状态和推进发展进程无效,反而让非洲深陷依赖外援的陷阱。非洲需要的不是恩赐性的援助,非洲需要的是可以开发这块大陆巨大发展潜力的平等贸易、投资与经济合作,而与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合作将给非洲带来改变命运的历史性机遇。
本书被公认为是关于WTO法原理的经典之作。该书全面论述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贸易体制的来龙去脉、该体制的基本法律框架及其政策依据,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争端解决机制、尤其是WTO/GATT庞大体系中有关货物贸易的核心规则,如关税约束、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保障措施、反倾销与反补贴法、一般例外,并扼要评述了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投资措施、农产品贸易等乌拉圭回合成果的特色内容,还专门
本书讲述了1941年至1947年间美国与英国合作重建多边经济秩序,设立国际货币基金、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及缔结关贸总协定的历史,详细记录了当时英美的官方立场、民间舆论、幕后考量和多个战线的谈判较量。
《苏俄经济改革二十讲》作者为中国社科院研究苏联东欧经济问题的专家,在吴敬琏《经济改革二十讲》研讨会上,樊希安总经理向他约写一本《苏联经济改革二十讲》,此为他交来的书稿。书稿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谈起,逐一分析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执政时期的苏联经济体制特点和弊端、变化的脉络,以及与经济改革相伴随的政治体制演变,分析全面,引证详实,可作为了解苏俄经济改革的普及读物。尤其对于我们当下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此书可作为重要参考。作者交来的书稿有38万字,而对于这样一个主题的书稿,以20~25万字为宜。故需要下力气删改。
日本已经陷入了连续二十年的经济停滞状态,史称“失去的二十年”。这段历史引起了各国尤其是中国的高度重视。虽然研究者众,但缺少对日本社会真实的了解,更多的是臆测和猜想。而日本自身的反思声音很少被引入。 《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真正原因》正是填补了这一空白。读者可以看到日本人是如何清晰解读其来龙去脉的。作者其经济学家兼媒体人的双重身份更是赋予本书独特的洞见,他从日本的现状、历史、经济学角度出发,颠覆了世界对日本经济的很多传统看法: 终身雇佣制真的是日本的优良传统吗? 日本经济停滞是源于广场协议吗?为什么经济一停就是二十年,而且有继续停滞的迹象?日本经济停滞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日本应对经济危机的教训和经验究竟是什么? 20世纪80年代是日本的黄金时代,还是日本传统
在这本书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宏伟的蓝图:数亿计的人们将在自己家里、办公室里、工厂里生产出自己的绿色能源,并在“能源互联网”上与大家分享,这就好像现在我们在网上发布、分享消息一样。能源民主化将从根本上重塑人际关系,它将影响我们如何做生意,如何管理社会,如何教育子女和如何生活。 我们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石油世纪的阶段。这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严峻现实,因为这一现实将迫使人类迅速过渡到一个全新的能源体制和工业模式。否则,人类文明就有消失的危险。 作者敏锐地发现,历史上数次重大的经济革命都是在新的通讯技术和新的能源系统结合之际发生的。新的通讯技术和新的能源系统结合将再次出现——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将结合起来,将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创造强大的新基础设施。 次工业革命使19世纪